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话剧《茶馆》观后感—社会的缩影,人性的教课书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16 08:52阅读:
社会的缩影,人性的教课书—话剧《茶馆》观后感
  
上周日10-12跟好友一起去看了话剧《茶馆》。

说来惭愧,这是我看的第一场话剧,没想到后劲这么大,看完后非常震憾,脑子中不停回放演出的场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老舍先生的《茶馆》,上过学的人都曾读到过,只不过当时读的是第一幕,我后来还专门找了全文来读,但说实话,当时读文字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

直到我看了真人演绎的话剧版,才感受到老舍先生文学艺术的魅力。

《茶馆》一共有三幕,第一幕背景是清末时期,这也是我们当时学过的内容,第二幕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期,这两部分就不提了,不记得的朋友自可行去补课。

重点说一下第三幕,是整场话剧的高潮部分,背景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已经破败不堪的茶馆还要被强占,王掌柜和常四爷,秦二爷,三位老友回顾各自的一生,向这个时代发出了呐喊,这三段封神的话,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

王掌柜“一辈子本本份份,见人请安作揖鞠躬说好话,想顺应时代变化改良,没想到越改越凉,只是想过上吃饱饭的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常四爷“我说大清要亡了是因为我真的爱它,我可以为国去杀敌拼命,我爱我们的国可是谁来爱我啊”

秦二爷“有钱就不应该想着搞实业,有钱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不要做好事”。

担心死后无人祭奠,三人选择为还活着的自己撒纸钱,三人在舞台上向空中抛散纸钱,边喊着“四角跟夫,本家赏钱120吊“,边重复转圈。

这一场景看得我头皮发麻,人绝望到这种程度,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在这样的混账时代,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么就让自己死前向这个时代发出一击,既然无人能为我祭奠,至少我还能祭奠我自己,至少在这一刻我做了一回自己的主!

  更绝的在最后一幕,王掌柜拖着长长的腰带,向茶馆的深处走去,全场黑暗,突然,唢呐声起,一条红色的绳索点亮在舞台高处。

哇,看得我全身都僵住了,从头冷到脚,以至于我想拿手机拍照都不敢动,真的是恐惧,汗毛都竖起来了,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憾难以用语言描述。

话剧与文字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可以通过话语感受他们的情绪,通过他们的对白感受到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这一切就这么鲜活地展现在你的面前,140分钟的话剧看完了他们的一生,小人物在时代的背景下,被洪流不断地冲刷着翻滚着,全不由自己。

舞台场景的变换,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时代的变换,对百姓生活的改变,茶馆从生意兴隆,到惨淡经营再到破败不堪;

人物衣着神态动作的变化,也让人深深感受到时代对人物打下的烙印,他们的衣着从绫罗绸缎,到粗衣布衫再到补丁都补不齐,容貌也从年经到中年再到老年;动作也从行云流水再到脚步沉重到最后一步一挪;

这就是艺术,将一个个黑色的方正的文字,深刻地展现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元素里,它可以是人物的言行,也可以是鸟笼,可以是衣着打扮,也可以是光影和音乐,每一个元素都在表达这部剧的主旨。

演出结束,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的手都拍疼了,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译,感谢整个剧团的舞台呈现,更感谢老舍先生,把这部部跨越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缩影,以话剧的形式在140分钟里表现出来,让后代的我们更切身地了解那个时代。

最后,借用老舍的一句话:时代是英雄的时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有句老话“乱世出英雄”,所以有很多人内心是希望能出生在乱世,以便成就自己的英雄梦,但乱世中真正能成为英雄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沦为了炮灰,但人民的生活是真实的,是每天的吃饭穿衣,是市井烟火。

无论在哪个时代,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国家才是好的国家,才是值得我们热爱的国家。

我庆幸,我能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我将永远爱我的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344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