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黑太阳731》观后感范文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22 09:12阅读:
《黑太阳 731》观后感范文


影片介绍

《黑太阳 731》是 1988 年由牟敦芾执导的战争电影,以纪实手法揭露了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反人类罪行。

影片通过日本少年兵的视角,展现了 1945 年二战末期,石井四郎率领的 731 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基地进行细菌战研究的全过程,包括冻伤实验、毒气测试、活体解剖等暴行。

片中大量真实还原的实验场景(如零下 40℃环境中冷冻人体、无麻醉状态下摘除器官)引发强烈震撼,成为香港首部被列为三级片的作品,并入选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 “社会学” 特别奖。

历史背景

1932年石井四郎在哈尔滨秘密筹建细菌研究机构,1936年经裕仁天皇批准成立“满洲第731部队”,对外伪装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巅峰时达4515人,建有120平方公里实验区。

部队将平民、战俘称为“马路大”(日语"圆木",意为实验材料),开展60余种活体实验,至少3000人遇害。

1940年起实施实战细菌战,常德等地的攻击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累计致中国230余万人感染、65万人死亡。

1945年日本投降前,部队销毁罪证逃回日本,美国为获取数据豁免石井四郎等战犯,相关技术被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继承。

尽管日本政府长期否认罪行,但中国通过罪证陈列馆(1985 年开放)、档案解密(如 2021 年公布的 731 部队笔供)等方式持续揭露真相。

《黑太阳 731》作为首部系统性呈现 731 部队暴行的电影,虽因直白的暴力画面引发争议,却在 1980 年代起到启蒙作用,唤醒公众对这段历史的关注。2025 年影片在香港重映,场场售罄,印证了历史记忆的持续生命力。



01

恶魔在人间

——观《黑太阳731》有感

最初在投稿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最近《731》上映时在网上看到了对《黑太阳731》的好评。可没想到这次的观影过程,成了一次对心理承受能力的严峻考验。电影以纪录片式冷静的拍摄手法,将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赤裸地呈现在眼前。冻伤、剥皮、负压、鼠疫、毒气、活体解剖...在一次次大尺度特写镜头的视觉冲击下,有同学无法承受,中途离场;也有同学扭过头去,不忍观看。


影片从一群731部队少年班成员的出场开始。最初他们的的脸上,混杂着未褪的稚气与强装的镇定。他们会把球还给中国小孩,他们看向“马路大”的眼神,也会流露出本能的不安与同情。


但逐渐,在长官的一声声训诫、一次次洗脑下,少年们逐渐展现出扭曲。这种从恐惧到麻木,从麻木到参与的被军国主义体制异化的过程,比直观的暴行还让人不寒而栗。而部队高层和研究人员的态度则彻底剥离了情感。他们谈论“马路大”时,语气平静、专业,甚至带着一种对“数据”的期待。当小哑巴被活体解剖时,日本医生捧着还在跳动的心脏,笑着说:现在要心脏的有心脏了,要肝的有肝了,要脑子的有脑子了。在731,快乐和笑容只属于禽兽。在731,人性在焚尸炉里烧成灰烬。


影片伊始便亮出“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的标语。我想,本能的恐惧不仅来源于大尺度镜头的视觉冲击,还源于一个确凿的事实:这一切,都是在我们中国同胞身上真真实实发生过的凌虐。“马路大”这三个字,是中华民族近代苦难史上一个无法磨灭的烙印,它记录了我们同胞所遭受的最非人的待遇。铭记这用鲜血写就的警示录,不是为了记住苦难,而是为了认清历史的真相;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确保文明不再被以任何名义受到践踏。



杨鉴琛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2

以历史之痛,铸和平之志

——《黑太阳731》观后感

《黑太阳731》这部电影宛如一柄淬冰的利刃,冷静而锋利地剖开历史结痂的伤口,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活体实验暴行赤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镜头之下,囚犯被强行按入刺骨的冰水,手臂在冻伤中变得青紫溃烂;孩童的哭喊未落,已被手术刀的寒光骤然切断——每一帧未加修饰的画面,都像烧红的烙铁,灼得人眼眶生疼、心头震颤。摄影机不会呐喊,它只是将那些被掩埋的黑暗一幕幕掀开,迫使我们直视惨痛的历史。

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不过是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冰山一角。他们以“马路大”之名将人类物化,还厚颜无耻地称作“科学探索”。档案中冷冰冰的数据记录着鼠疫、炭疽、冻伤、活体解剖的“研究成果”,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被残忍地杀害。作为一名中国人,目睹这一切,我只觉心情沉重如铅,胸腔里翻涌着难以抑制的悲愤。这段浸透血泪和耻辱的历史,我们不敢忘,更不能忘!

更令人深思的是,暴行并非凭空发生,它滋生于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温床。当“效忠天皇”的迷信抹去残存的人性,当“国家利益”的幌子被用来为所有罪行开脱,实验者的眼中哪里还会有对生命的敬畏?731的悲剧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绝对权力,都可能成为孕育罪恶的土壤。对历史的反思,必须深入到对制度、文化和集体心理的审视。否则,孕育暴行的土壤依然存在,罪恶的种子便会再次萌芽。

铭记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当下、守护光明。如今街头上的车水马龙,教室里的明亮灯光,餐桌上的温馨和睦——这些我们早已习惯的日常,却是当年无数逝者从没触及过的奢望。我们今日享有的和平并非历史的必然,而是由无数先辈的鲜血铸就。战争也并非真正结束,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在饱受战火的摧残。


我们这一代青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火,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卸下历史的重量。相反,我们更应深知:唯有坚守和平的信念,以清醒的意识走向未来,才能真正捍卫每一个牺牲者的尊严。这份铭记,要求我们不仅了解历史“是什么”,更要追问“为什么”,并思考“如何防止”。它应化为我们参与构建公正而包容的国际秩序的力量,化为我们反对一切战争煽动与种族歧视的实际行动。愿731的悲剧永封于历史,愿这样的黑暗,永不重演。



蒋亚琴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3

《黑太阳731》观后感

那天晚上,当我按下播放键时,我并未预料到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将如何重塑我对历史与人性的认知。《黑太阳731》——用它那近乎残酷的写实镜头,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反人类罪行,赤裸而系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迫使我们去直面那段被试图掩盖的黑暗历史,也因此在我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电影的开场没有华丽的铺垫,而是直接切入那片被冰雪覆盖的罪恶之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冻伤实验的场景——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一位中国母亲的双手被冷水浇透,然后冻结,最后被硬生生地撕去皮肉。那一刻,我下意识地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穿透银幕的苦。一回想这不是虚构的恐怖故事,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我顿时感觉到了不寒而栗。它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片叙事,没有英雄主角,没有戏剧化的情节转折。它的“主角”是那些在冰冷实验室中遭受非人折磨的无辜生命,而它的“剧情”,则是731部队各种惨无人道实验的冰冷展示。电影以一种近乎文献档案的方式,逐一揭露了这支“恶魔部队”的罪行:在无麻醉状态下,对完全清醒的活人进行解剖,只为观察器官的实时反应;将活人置于零下数十度的严寒中,直至肢体冻僵坏死,再以不同方式“治疗”,以测试冻伤极限与恢复方法,其场景令人发指;将鼠疫、炭疽等致命细菌注入活体,观察其病变与死亡全过程;还有压力测试、母爱实验等等,桩桩件件都挑战着人类道德的底线。后来我明白这种“展览式”的呈现,目的不在于让我们“欣赏”这部电影,他要我们“见证”这段历史。它想让罪行变得具体可感,让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能对应上一张张惊恐而痛苦的面孔。


在观影过程中我多次按下暂停需要深呼吸才能继续。那些画面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灵魂的拷问。人性何以会堕落到如此地步?如果科学理论的探索和证明需要如此残忍的方式那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找不到答案。

影片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回神。那些画面如影随形,让我难以入眠。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历史依据,甚至有些场景因为过于残酷而未能完全呈现。更令我震惊的是,许多731部队的战犯后来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的罪行被政治交易掩盖,他们的数据被某些国家接收使用。

这次观影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有些历史虽然痛苦,但我们不能选择遗忘。它的存在是一次对历史修正主义的坚决抵抗: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势力试图淡化、甚至否认这段历史;而该电影本身就是最有力的驳斥,它用无法辩驳的影像证据,将731部队的罪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一旦科学失去了人性的约束,一旦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凌驾于生命尊严之上,人类文明会堕入何等可怕的深渊;同时警示我们人性的脆弱以及黑暗面,明白和平是多么的珍贵。它也是一场对民族记忆的悲壮固化:导演以近乎偏执的写实手法,甚至不惜使用真实遗体拍摄,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实感,让这份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能够不被时间冲刷,能够清晰、沉重地传递给后代。


《黑太阳731》是一部让人无法轻松观看,却又必须正视的作品。它如同一块冰冷的碑,铭刻着同胞的苦难,也映照着历史的真相。而我们铭记这段充满伤痛与屈辱的过去,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仍能从中汲取教训,捍卫生命的尊严与人类的良知,确保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

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不过是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冰山一角。他们以“马路大”之名将人类物化,还厚颜无耻地称作“科学探索”。档案中冷冰冰的数据记录着鼠疫、炭疽、冻伤、活体解剖的“研究成果”,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被残忍地杀害。作为一名中国人,目睹这一切,我只觉心情沉重如铅,胸腔里翻涌着难以抑制的悲愤。这段浸透血泪和耻辱的历史,我们不敢忘,更不能忘!


陈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结束语

《黑太阳731》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受害者的纪念,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警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正如导演牟敦芾所言:“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观后感收集活动的投稿者,每一篇优秀观后感,都是对《黑太阳 731》最好的 “回响”—— 没有空泛的议论,只有发自内心的触动;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对历史的尊重。

这些文字让我们看见:记住这段黑暗,不是为了沉溺痛苦,而是为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更懂得珍惜和平的可贵,更坚定地拒绝一切反人类的暴行。

期待这些观后感能被更多人看见,让这份对历史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从屏幕前、笔尖下,传到更多人的心里,成为跨越时光的守护力量。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352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