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河西走廊纪录片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02 10:11阅读:
《河西走廊》纪录片观后感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一直都很受推崇,趁着十一假期我刚刚看完,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部精美制作,史诗级的纪录片,人物,场景,音乐等都恰到好处,大气磅礴,震撼人心,虽然是2015年制作完成的,虽然我现在才看,但好饭不怕晚,什么时候吃到都会觉得是美味可口的。

有很多人知道河西走廊这条路,但少有人知道这路上发生的故事。

本片以时间为线索,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该片一共十集,每集一个主题,采用剧情纪录片“虚实结合”的叙事结构来再现历史、勾连当下:从汉武帝派遣张骞使者穿越河西走廊开始,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军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同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再次畅通了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在蒙古帝国的时代,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了一次关于和平的会谈。随着元朝建立,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凉州会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格局。随着明朝西北防线逐步收缩,河西走廊因闭关锁国渐趋沉寂。清朝时期,在风雨飘摇的帝国晚期,新疆危机的爆发及振聋发聩的塞防论再次唤醒了中原统治者对河西走廊及广阔西部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

这部纪律片的主题音乐——《河西走廊之梦》也值得推荐,由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主题旋律由杜读管演奏,该乐器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据说雅尼的第一稿音乐被团队提议“仍有提升空间”而进行了二度创作,雅尼的第二次创作的音乐选用了具有亚洲西部风情又十分古老的杜读管,并最终获得了团队的肯定。这个主题音乐和纪录片非常搭,好听好听~

这部纪录片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很多人推荐和赞过,豆瓣评分9.7,无论从故事、解说、配乐都能带领收看者穿越回那个动荡年代,在这条通道上发生的各类故事,而在这里,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

我想用最后一集片中话作为我这篇观后感的结束: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探索征程,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别开生面。从走廊东西两端同时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着古老的典籍和经书,儒家与佛教的光芒沿着这里,照射到整个东亚,而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楔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的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身处广袤西部和遥远欧洲海岸的人们,也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踏上了东行的路途。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绵延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天下。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在世界版图上,两条丝绸之路,恢宏而壮美。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369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