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07 18:15阅读:
次
弗兰兹观后感
因为电影海报关注到这部电影,豆瓣分类列入战争体裁,还以为会是轰轰烈烈的二战——结果……
1918年对如今而言是灰色的:感伤、阴郁,充斥悲戚、愤懑、宽恕、隐忍,用黑白呈现是自然而然的。但影片从23分24秒进入一个山洞开始,便用非常自然的转场呈现出彩色的世界——虽然很短暂,但这让原本古典主义的细腻演变成一种精致夺目。
在阿德里安为弗兰兹一家拉响小提琴时,安娜的钢琴伴奏琴瑟和谐,那一会又是彩色的。阿德里安晕倒的一瞬间,影片重回黑白。这种黑白与彩色交替出现的视听语言不多见,但很真切。
用光质感的既视感、情节自然的海马效应,当参加舞会进门发上一束小花,你能一下子走近欧洲式的生活。没有战场但却让牺牲变得对立——过去VS现实、谎言VS真相,法国VS德国、归去VS来兮,如此紧密的重叠映照呈现出各种对立却统一的镜像……这会让我想起那两部用各自视角表达的战争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波斯语》,这种对战争的思考角度让真相和忏悔在平静中做到了强对比:像无声电影用音乐加上的注脚,当安娜一个人走在石块铺就的小路上传来鞋底的敲击,其实是叩在观众的内心。
几次平淡中的反转,你会觉得善意的谎言让平白无奇的故事充满温情。如此用小切口做大文章,虽然最后有些文艺片式的终曲有些个晦涩,但我想这反倒让每一个不同的观者在情绪价值上拥有自己的解读。
电影名字取自于弗兰兹,但他没有一次出镜,战争让他回不来。
被网络鞭笞一而再、再而三调整档期的电影《731》,无须在表层解构,其实只要是一个独立的导演、真实的表征,其他的留给观众就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400z/3258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