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400字 >

《釜山行》观后感4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06 09:48阅读:
《釜山行》观后感


影片《釜山行》用高速行驶的列车隐喻了韩国社会,从安全的首尔站驶向未知的釜山站,象征着从“秩序”坠入“混乱”的过程。封闭环境中、资源有限、危险在近的环境,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被暴露无遗,也增强了电影的批判性和现实感。

车厢内有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石宇:现代“成功者”,社会精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教导女儿:“在这个时候,只管自己,不要顾及别人”, 这正是病毒得以蔓延的社会温床——自私与冷漠。从他身上我们又看到人性最本初的一面——善,被唤醒,从最初的自私到后来为他人牺牲,代表了在灾难中找回良知与父爱的过程。金常务: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保,他可以散播谎言、牺牲他人。尚华和他的妻子盛京:是善良与力量的化身。他们是无私、勇敢的,是混乱中最温暖的光。尚华在一次次面对险境时不计前嫌,施出援手,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给人以温暖。乞丐大叔:社会的边缘人,最后行为是对社会偏见的一种讽刺和救赎。秀安(石宇的女儿):纯洁与希望。她的存在是整部电影的“良心”,她的天真和善良与她父亲的世故形成鲜明对比,是推动男主角转变的关键。军人:影片最后军人的镜头,让人深刻体会到军人是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守护者。

导演用丧尸这一独特角色设定让“隐形的社会病毒(社会冷漠与阶级分化)”变得可见、具象化。影片本质上是一部披着丧尸外衣的“社会寓言”(社会寓言就是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现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警醒人们在寓言中反映的问题)和人性的试炼场(在网络游戏指战场),精准地击中了现代社会的诸多痛点。

《釜山行》强调的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不是对丧尸扑面而来的心惊肉跳;不是对那些煽情画面的感动流泪;也不是对观众们最津津乐道的人性善恶的二元论的惊艳;而是对于导演在人在灾难面前无能和脆弱的刻画赞叹不已。不是要告诉你丧尸有多可怕,而是要告诉你,在极端环境下,人性可以有多光辉,也可以有多黑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400z/3374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