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8-08 07:37阅读: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 姜萌萌



暗桃虽然是古今悲喜剧的交叉,是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的闹剧,但我只想谈谈江滨柳和云之凡。很奇怪,虽然他们在上海相处的最后一晚,还有四十年后两人在台北重逢的这两幕,我之前就已经看过各种版本的不下三四遍了,但这次再看99年的完整版,从头到尾,还是特别容易被这两幕感动。



是男女,是爱情,是白月光,又是一段存在梦中的回忆。



尽管,暗恋的导演总觉得他们俩之间差了点什么,但我觉得就算是真的还原,包括时代、场景、道具还有人物的情感语言,也只能是这样了。因为这是导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就像所有人一样,对回忆里的事情总会不断美化,重复想象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但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激起所有感官的强烈情感,这是无论什么都替代不了的,因为这就是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去信仰的。说不清自己究竟是羡慕还是遗憾更多,或许是因为自己离那个时代太遥远,我也只能模模糊糊的去想象男女主在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绪,只能在江滨柳向背过身去的云之凡说,“之凡,这些年你有想起过我吗?”的时候,擦掉因为这部剧不知道泛过多少次的眼泪。




@ 王艺晶

同一个舞台上演两出戏,一古一今,一静一闹,一悲一喜,在混乱和碰撞中巧妙地维持着平衡,尤其是两戏同台出演的高潮部分,成就了旷世的艺术奇观。江滨柳和云之凡、老陶和春花的离散与重逢,舞台上一直呼喊着刘子骥的神秘女子的登场与退场,三段迥异的爱情故事,最终共同指向一个永恒的主题:追寻,和得不到的遗憾。战乱拆散的情人在生命终点重见,老陶身处桃源仙境而仍苦苦思念春花,春花渴望好日子可始终无法挣脱现实的禁锢,这些遗憾是深刻的、无力的,命运和生活的复杂无常造就了遗憾,也沉积了历经风雨后的温和目光。《暗恋桃花源》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因为它叙写了我们的追求,无论是爱情,理想,物质,自由,还是幸福。这部戏的价值跨越时间地域,每个观众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触动,或许也在一句台词、一个表情中回忆到人生某些节点的共振。



@ 季紫菱

《暗恋桃花源》这部剧可以说是我话剧生涯的启蒙。第一次看的版本是高中时期由学校话剧社演出的《暗恋桃花源》,上了大学后自己找了黄磊孙莉版的话剧看,上个学期专业课上又看了了1992电影版的《暗桃》,今天又重温了99版的《暗桃》。可以说《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常看常新的剧,虽然已经看了这么多遍,对它的剧情已经十分熟悉,但是在看到江滨柳与云之凡四十年后相见的时候仍忍不住落泪。《暗恋》是一部悲剧,《桃花源》是一部喜剧,悲与喜在一个舞台上碰撞交织,毫无衔接地切换跳跃,令观众的心情随之剧烈起伏。它们都讲了一个追寻的故事,江滨柳与云之凡一辈子追寻着彼此;老陶寻找着桃花源却又将其放弃,最终寻之未果;神秘女子在剧外寻找着刘子骥。或许我们所有人都是那个女子,一生追寻着各种各样的刘子骥。



顺便一说,云之凡从丁乃竺到萧艾再到林青霞,江滨柳却始终都是金士杰,金士杰真是将这个角色呈现得淋漓尽致,绝了。



个人问另一个人“敢不敢”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说“敢”,这就是游戏的规则。

@ 王一乙

看完一半的第一感受:啊,好布莱希特的话剧;每次情感共鸣被推到高峰的时候就有个导演什么的跑出来逼逼一通打断我的入戏,可以说好硬核的陌生化操作了;不过最后一切又融合得好棒——一个跑来跑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把两部不相关的戏串起来了(这种对“疯”的处理真的好妙,在我的理智把一个寻找找桃花源的刘子骥的女人归为疯子的时候,两部戏之间的、戏和现实之间联系变得荒谬又合理),这种完全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故事的交汇映射非常酷。



就里面两部小戏来说,暗恋 觉得很一般,女主到桃花源好生硬啊,觉得这个联系的增加没必要;但桃花源好喜欢,吵架节奏看起来太爽了,布景也喜欢,这种喜剧讲的悲惨故事加对古典文学的补充故事(虽然在话剧里好像很普遍),但真的太容易戳到我了。



顺便,道具出问题、场地抢不到、剧场工作人员永远急着关灯关门【…】真的很真实,对于剧社的各位可能看起来更有现实感了。




@ 张玥

《暗恋》《桃花源》是两个求不得的故事。



东北,昆明,上海,台北,像是把地图走个遍,圆规立着一条腿哼哼,东划一道,西划一道,把纸片搞得七零八落。偶尔两片拼凑起来,是上海诶,轰炸机隆隆隆飞过郁郁阴云,好大一个上海,藏着一条围巾的心事;过了半世纪,纸片泛黄,终于有一个捣乱的小孩闯进来,用干巴巴的胶水粘起来,唔,白乎乎的床单,白乎乎的头发,好小一个台北,报纸都只有一份三寸的启事可刊。



两个老人,相对着说天南地北的闲话,问的问题像铁块,咚的一下沉到海底。小小的台北的确把他们难倒了,话也不会说,你一言我一语地推推搡搡。手术动了吗?动了动了。我儿子在下面。好的好的。辫子剪了?老早老早。我住在天母。好巧好巧,刚搬到民生。

我该走了。

(要说吗?)

“之凡……

“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求求你,只要一个答案。



呼哧呼哧,气死我也。驴鞭马鞭,狼鞭狗鞭。生儿育女,都是瞎编。一鞭不行,老婆没边。被戴帽子,才会翻篇。桃花朵朵,艳丽无边。武陵路远,地方也偏。白衣白帽,就差登仙。住了一会,却也登仙。

登仙之后呢?

世俗的一切都与我无缘,但世俗的一切却又是我曾经的追求。

我放下了吗?

到底是求得了才离开这桃花源,还是求不得才进了这桃花源?



看着掐架的两位导演,或许这是第三个求不得的故事。



@ 章朝源

《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悲剧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快乐,梦想与现实。虽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出不一样的戏: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小说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把两个故事拼到一起而不觉穿凿。



两种风格的台词,强烈的比较,令人哭笑不得之时,也发人深思。有一句话说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透过语言就能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语言真是奇妙。记得其中有一句台词: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自我的故事。我们在努力生活,我们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生活,谁会最终找到呢?


@ 刘时旭

既然是观后感,那我就来说一说我最真实的感受。其实,这台剧我并没能全部看懂。在两条线索里,我能真实感受到的就是“暗恋”这一条线,而另外一条“桃花源”我实在是没理清其中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台剧在我头脑中依然是混乱的,我没能从这混乱中找到共同的秩序,所理解的主旨也必然不够完整。



既然如此,那就来说说“暗恋”这条线吧。



其实在看这部分的时候,我莫名想到了上个学期的《收信快乐》这部剧。因为我是后台,所以对这部剧感触也比较深。但在《暗桃》这台剧中,我更多感受到的却是现实的无奈与残酷。那么多剧托相思与生活点滴的信件,最终却没能到达对的人手中。而二人晚年再见,也只剩下了几句若有似无的寒暄,年轻时的感觉再也找不回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假设他们当年真的能冲破重重阻碍在一起的话,或许也会是像桃源线中夫妻那样相看两厌的结局?



还有一点比较真实的感受到的就是,喜剧与悲剧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喜剧中通常蕴含着世态炎凉,而悲剧中又何尝没有温情瞬间?悲与喜,分离与重逢,这才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这次的观后感就先写到这里,等我再看两遍或许就能真正地看懂了吧!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1882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