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话剧《作家在地狱》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2-01 09:23阅读:
话剧《作家在地狱》观后感

11月15日下午,物资采购中心综合党支部的党员们集体观看了话剧《作家在地狱》,剧中对左联烈士的缅怀、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映照,都引起了支部党员们的热烈讨论。

故事梗概
1931年2月7日夜,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名作家遇难龙华监狱。其中唯一一位女性作家冯铿,在生命的最后15天里,她在监狱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改变了一个成天混日子的小看守员曹汉民的未来?女作家与看守员,这两位同龄人,究竟谁在人间?谁,又在地狱?
观后感:
24岁,花一样的年纪,却身陷囹圄。
15天,生命最后的时刻,却绽放光芒。这一切源于“信仰”。
坚定的信仰,不仅让冯铿坚持用纸和笔持续战斗到最后,而且影响和改变着思想麻痹的人们。
——吴建萍

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作家在地狱》通过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烈士冯铿的故事,她的爱情与友情,文字与信仰,理想与热爱,那种为信仰可以付出生命的震撼感,使我们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党员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夏淳

现代有很多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迷茫,但是冯铿在那样一个年代,却可以那么义无反顾,干什么事情都很直接,一条路向前走。我觉得这样的人很有榜样力量。虽然她的生命很短暂,年仅24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人生又非常完整。
——汤筱珺

“一个人如果知道光明是什么样子,就无法再忍受黑暗了。我宁愿在追逐光明的路上死去,也不愿在黑暗的地狱里沉沦。”这句剧中的台词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冯铿在龙华监狱,她即使身处最黑暗的地狱也坚持用纸笔战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陆蔚

一个美丽的生命在24岁时被终结了,但这短短的一生绽放出的火花已将黑暗的地狱照亮,并将永远激励后人。文字与信仰,理想与热爱,是对当前浮躁和迷茫的人们最鲜活的教育。
——黄宾

《作家在地狱》见证了冯铿和曹汉民之间关于信仰的碰撞,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信仰与热爱的力量。让迷茫的人们得到启发,使得生命的价值升华。
——程阿娣

一个人如果知道光明是什么样子,就无法再忍受黑暗。正是因为无数先驱为我们驱散了黑暗,我们才能看到光明。
——梁思佳

“如果知道光明的样子,就无法再忍受黑暗。”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
——茅今哲

在这地狱的荆棘里,狱警曹汉民看到了冯铿生命里闪耀的光辉,也逐渐看清自己内心的荒芜。                        
——张坚

在一个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时代,生与死的差别只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清醒的面对现实。                       
——方勇

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不但无法摧毁左联烈士的意志与决心,反而擦亮了共产党员的名牌,让党的光辉在黑暗世界里熠熠生辉。
                                               ——贾琼

社会进步女作家冯铿虽然身陷囹圄却依然坚定信念,为了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奋勇抗争直至英勇就义。这种精神为我们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温开佳

在那样一个年代,人是如此的脆弱,可以被撕碎的连渣也不剩。然而在那样的年代里,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又是如此坚韧,透过纸笔的力量震慑着盲目者的灵魂。                  
——仇嵩

话剧中满地的白纸屑和醒目的黑色牢笼,渲染了白色恐怖时期对思想和灵魂的禁锢,让观众在压抑中经受内心的拷问,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黄欣

一个年仅24岁的花季少女,能直面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从容就义,这是信仰的力量,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霍仲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152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