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10-20 08:17阅读: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出自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之口的名言,至今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鼓励着人们不断进步,不断前进。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读书,不仅能让人进步,更能给人以力量,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激发人的精神的力量。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真如此吗?且去探个究竟。


1.文明的根源。在江苏吴江市松陵公园内有一墓,可谓别有来头,这位墓主人一生著作等身、学贯中西,这便是费孝通。费老,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一本《江村经济》更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我们不禁要想,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费孝通?自小,祖母便教他“敬惜字纸”,谆谆教诲的影响下,费孝通终生怀着对书的敬畏之情,泛舟知识海洋,终有大成就。

历史,因为有文明的存在得以精彩,文明的传承,因文字的存在而满是生机。文字的出现或许并不像仓颉造字那般惊动天地泣哭鬼神。然而诸如阴山岩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维泽尔峡谷洞穴群这一类记载着文明最初记忆的古迹,表现着世界文明的最初记忆。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更具实际历史价值,给文明的传承做了注脚。中国的甲骨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辉煌与荣耀,此外,殷商青铜器上印刻的金文,更是将古人祭祀天地的价值追求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

文明在演进,也在推动着技术的革新。竹简,它的出现,使得学富五车成为古文人的标配。帛书、锦书,此外,两河流域的泥版书,古罗马的纸莎草、羊皮卷,古印度用树叶记录文字,逐步将文明推向前进。公元105年,蔡伦造纸术的伟大发明,极具划时代意义,使其名列历史百人第七人。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一众工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古登堡铅活字印刷的出现,书籍得以广泛普及,更是推动着欧洲文明的跃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文明的根源源于文字,正是这文字,这世界换了人间。

文明,因文字得以延续,因独有的精神而满是芬芳。


2.精神底色。人的区别是否在于肤色?17世纪以来,人种论便甚嚣尘上。而在2016年,人类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显示出人类基因本无区别,这便如实地驳斥了人种论。那么人的区别又在于何处?世界两大典型的文化区是为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色,别具魅力,文化的精神底色更是迥然不同。

在世界的东方,尤以中华文明极具代表性,五千年的历史,衍生出百家争鸣下的一众大家。文圣孔子,是为代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众所周知的名句便出自于《论语》,这部巨著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定有其独特内涵,儒家展现的不仅仅是“仁义礼智信”这一表征,更是塑造了民族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是为中华文明之精神底色。亚圣孟子,接续传承儒学的荣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更添色彩。

在西方,文明的精神底色又呈现出何等风采?苏格拉底,西方大哲。美德即知识,邪恶即无知,似与东方的“仁”又有不同。以不断追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迈向知识的殿堂,进而认识自我,追求永恒真理的理性精神。苏格拉底更是以生命为代价,参与奠定了西方法治文明的源头,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并未著书,由弟子整编的《对话录》更是影响世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弟子柏拉图,构建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脉络。亚里士多德,这一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注重逻辑的求知方式,更是使其发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跨越时空的振聋发聩之语。

书籍的传播,使文明思想得以延续。《道德经》,影响西方一众诸如康德、罗素、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尼采等名人,给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影响,或许他们的成就灵感之一便源于此作吧。谁曾想到,不过五千字,却始终影响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蕴含的因循自然、以柔克刚、治国安邦的大道智慧,更是使其成为万经之王。贯穿轴心时代的思想巨著,为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奠定精神坐标的理性和实践体系。


3.历史之轮。纵使时光飞逝,人类的文明之光却永远立定历史长河之中,越发神采。文明之光,当以著作为要。何曾想见,将毕生精力奉献科研后,年至90岁的杨敬年,仍有余力翻译经典《国富论》,闻者敢不汗颜?只是因为《国富论》意义非凡。它的出版,作为思想发动机,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意义,进而成就了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科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被掉落的苹果砸中的牛顿,他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阐释了万有引力、三大定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做足了理论功夫。若是我比别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为巨人?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下,你可寻得答案,英国国葬所处地,便是向这一位位巨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或许这就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吧,一代又一代,人类文明得以接续。现代文明工业化几源于此,这更诱发了法国大革命,推动着社会进步、社会制度的变革。

东方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宝藏,《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引发了地理大发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便得以呈现。利玛窦来华,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诸多大作,更促交流。严复的《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发出强力呐喊,当得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问世,为共产主义者提供了理论的支撑。近代以来的种种失败,使得中华文化心理遭受磨难,然而这些磨难并不能阻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些人民为之热血沸腾的自救事件。滚滚潮流在火热思想的推动下摧枯拉朽。


4.书写人生。人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体有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两种。人生会是一成不变的吗?并不见得。《站着上北大》一书的作者甘向伟,通过自主成人考试得以进入北大校园进行学习,在这之前,他本是一名北大的保安,或许正是因为环境给他造成的影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句出自顾宪成的名句,似乎昭示着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人的一种推己及人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在不断叩问他们的内心。


学而优则仕,这一中国传统,由于科举的产生,普通人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由此就有了书香门第的产生,翁同龢,这一帝师,及其后人,以事实向世人验证“读书改变命运”的正确性。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吴越国王钱镠所著的《钱氏家训》,历经数千年仍然激励着后世之人,近代以来,以钱穆、钱伟长、钱玄同、钱钟书为代表的钱氏后人,更是将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露无疑,这才使得钱氏家族数代而不衰。

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因科举而成就个人的还是少之又少。书籍却能给人生一次再造,蒲松龄几十年科举不曾取得功名,然而这并不影响巨作《聊斋志异》的诞生,30年的书海耕读,遍览天下光怪陆离之事。便有了莫言评语: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尘埃。以读书人著书,用独有的视野构建起中华民族文明的宽广而深厚的底盘。


5.全民阅读。独木不成林,一人难成行。个体微渺的努力,终归难成气候,可若是一群人呢?在中国这片厚土之上,全国县级以上成建制的图书馆已达3800多个,肩负着人文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使命,历史传承的智慧得以授于天下。然而有时候人们并不一定有时间去这样的大型图书馆,武汉地铁图书馆的建立,极大便利了上下班的人民群众,便使得书香飘逸在荆楚大地上。乡村图书馆的建立,也是一大善举,一屋小院满是充盈着书香味,给了消息闭塞的小地方吹来了一阵阵外面世界的气息。

读书如同柴米油盐一样,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博与杂之间做好取舍,不被外在事物裹挟,进而成就自我,是一个长久的话题。那么何不去书城去翻几本书,找几个人来交流,去往城市的核心处,那里就有书城的吧。深圳中心书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在读书月,众多关于读书的活动令人流连忘返,竟达500之数,文化的发展,这座城市的经济也更为繁荣,两相促进,共同将深圳这个曾今的小渔村推向世界潮流的浪尖,长久不衰。


书籍,吸引了一大群读书爱好者,这便成了一座文化灯塔,为迅猛发展的城市,照亮了黑暗中的一方书桌,也为读书爱好者坚守着物质浪潮冲击下的一片精神净土。

读书,是有力量的,使一个人看得远,社会更为包容,国家更为强盛,文化强国的缘由便在于此。一个社会提升文化的首要依托,就是读书的力量。

何妨手不释卷?泛舟于知识的海洋吧,且为自己营造一片安详宁和的热土吧。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3017.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