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苏武牧羊》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2-08 11:22阅读:
《苏武牧羊》观后感
程志玲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就接受并喜欢戏曲?原来,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跟随DNA的引领,12月5日下午有幸观看了内黄县百花文艺有限公司演出的传承版新编历史剧《苏武牧羊》。不管是班门弄斧,还是滥竽充数,都得做个观后戏评。作业还是要按时上交的。

  新编历史剧一定是落实在“新”上。《苏武牧羊》的“新”,是从表演风格到舞台样式以及音效视听等方面,在尊重传统戏剧的基础上,超越和摆脱了传统戏曲的形式束缚,又大胆借鉴了话剧、歌剧、舞蹈、武术和现代器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李陵被追杀上场的前奏音乐里,似乎听到了管乐的混合节奏,有点想跟着节拍舞起来的冲动)。在传统声腔的基础上既韵味悠长,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新”是在古典的厚重里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轻盈,如同茶香与咖啡的交融,既保留了传统的醇香,又引进了现代的口感!老戏新唱摒弃传统戏曲的拖沓与冗长,紧扣时代节奏与旋律;老戏新唱更贴近百姓 ,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青睐与欣赏。套用《神鞭》里的一句话,辫子剪了,神还留着,老戏新唱的形式变了,精髓却永远留着!

  《汉书》赞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牧羊》亦成为后世坚贞不屈的象征。“苏武节”在后来也常被用作忠臣的典故。苏武故事的广泛流传和他形象的不断塑造,使他成为了中华民族忠君爱国、崇尚气节,秉持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之精神信仰的丰碑!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先入为主的观念对角色的理解与要求不尽相同,这种独特性是基于他们的个体经验和认知背景造成的。所以对苏武角色的诠释与呈现,极大地挑战着演员的文化底蕴与表演功底。想要演好这个角色的难度,有点大。

  也许是受话剧影视之类的演出形式的影响,以及我对汉武大帝南征北战、东征西伐,一举吞并大大小小四十多个国家、无限扩张疆域版图的崇尚,在这种大时代背景的映衬下,导致我对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要求更高。因此,饰演苏武的这个演员,没有满足我所有的预期。譬如,当他听到被流放北海牧羊时,决绝赴难傲视万物的笑声太过短促,内容单一,没有给观众留下回味空间。对比童祥苓《智取威虎山》的今日同饮庆功酒……,最后那笑声,笑的那叫一个气壮山河,再加上那亮相,绝了!视觉听觉盛宴!

  又如北海牧羊,北海乃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当我们今天陶醉在李健的《贝加尔湖畔》的优美歌声里之时,当时的苏武丝毫看不到贝加尔湖的美丽。饥寒交迫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苏武赖以生存的信念,是不辱使命的气节,是誓死归汉的决心,是那摸得着看得见日日拜祭的汉节!饰演苏武的演员只能表现出一个“惨”字。英雄身上的伟岸、悲壮、苍凉等高级有内涵的东西却难觅踪迹。

  不过,当李陵给苏武带来家遭厄运的消息时,我还是禁不住唏嘘感慨,泪眼婆娑。为了苏武那首《留别妻》,自己感动了自己。相传,苏武出使匈奴时,曾做诗一首《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真乃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未必不丈夫!

值得圈点的是演员的身段功夫确实了得!僵尸倒地那招式,非常年累月的积淀是修不来的。

  还有那个作为代表皇家身份的汉节。出场时意气风发,节杖簇新,尚属正常,在陪伴了苏武一十九年之后,依然是簇新如故,同样是那根汉节,这就稍有粗心了。汉节,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史书记载,苏武之汉节,由于年月经久,以致节旄全部脱落。

  与李陵相比,苏武是幸运的。苏武最终凭着惊人的意志,踏上了归汉之路。虽然,他曾经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武的遭遇会消失在那场茂陵的潇潇细雨中,“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潇潇”。然而,苏武牧羊,卧雪吞毡,河梁之谊,鸿雁传书,白发丹心,在这些成语背后,那一个个关于不辱使命、赤胆忠心、崇尚和平、国泰民安的感人故事,却如浅吟低唱般响彻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730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