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5-13 08:23阅读:
百年历史已逝 身后繁花似锦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去的时候阴雨绵绵,一如百年前那些暴风雨前的压抑。
  整个场馆像是一条时间的走廊,我行走着感受历史隐秘却不会虚伪的真相。
  我来到孙中山与同僚们开会的会议室,眼前依旧是一派肃穆的气象,透过窗户可以望见那时他们眼中的苍茫中华如今是怎样的祥和安宁。我正盯着墙上的一副画出神,孙中山的话语犹在耳边响起:“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深深的忧虑和日渐鬓白的年纪让他的眼里溢满了泪水,为这个尚未从压迫和痛苦中挣脱出来的国家,为他自己洒过热血的青春年华。看着他们坐过的椅子,我渐渐明白辛亥革命能有如此成绩的原因,集体的决策是重大行动的保障。辛亥革命前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都是革命的重要决策团体,是革命在当时艰难处境下可以获得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后盾。然而也是高层的软弱和妥协让新生的政权又摇摇欲坠,当然历史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也绝不是把所有的真相都留给了后人,只是站在历史发生的地方,心中顿生感慨,越发的被那段峥嵘岁月所震撼。
  我来到时间的另一端,看见了这座“红楼”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如今的博物馆本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在那被辛亥年的时间点上革命人一声枪响光复武昌,组建了起义军。看着悬在门口的军旗,还能透过百年的时空感受到当年的沸腾热血。“红楼”庄严地立在那里,静静承受着时间的拜访、世人的猜测。他的身前曾屹立着为了推翻封建社会而浴血奋战的战士,也躲藏过因为懦弱而不敢担当的新军协统,身前身后总是多有变故。仔细想想,军事力量是一场革命的力量保障,此前改良的失败不正是缺少了武装的力量吗?起义军为革命洒下热血,换来了一场痛快的胜利,至少足以载入史册。这也是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醒过来意识到不能一直被愚昧的统治着的伟大战争。
  然后我被一块写着革命纲领的石碑吸引了,写满了反封建的豪言壮语,却不见反帝的只言片语。历史的真相往往就是这样的,并不完美,当时尚且力量薄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要如何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打击,幼小的力量与腐朽却顽固的封建力量之间相差的不止一点点,然而正确的时机和决策的指导可以摧毁看似强大的王朝,这就是历史血液的新陈代谢,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可是在帝国主义的围墙下,中国仍然一片疮痍。看着眼前的石碑,再回想革命人在枪口下的牺牲,不禁扼腕叹息。
  退回大门,看见孙中山的雕像带着独有的自信与风采站在红楼前。身后是为历史写下诸多篇章的红楼,在此诞生过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将当时的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而披荆斩棘、奉献生命,我想就连历史本身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的中国人,所以被他们的一往无前和无所畏惧所打动,便把自己的身体留给他们辉煌的一页!
  昂首可以看见纪念馆的题字,据介绍是由新中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亲自题写,有趣的是,这字悬在孙先生的雕像背后,宋女士将先生的遗志带到了新时代,也从某种意义上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从青春年少便力图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对于宋女士又或者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呢!
  为历史流过血的人长眠在大地,他们留下的绿荫却延伸到了后代子孙的身上,历史匆匆而过,书写历史的人却并没有留下,只是他们为中国的拯救所做的牺牲、为理想所流的血泪,将是永久的纪念。回头看看如今,百年光阴早已白驹过隙,而百年以后,大中华已是遍地繁华。历史从不忘记付出,只是检验的时间久一点,才会被人们所认同,或许百年,或许更久。那又何妨,斯人已逝,绿荫尚浓!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500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