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观《周恩来回延安》有感1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7-14 07:49阅读:
观《周恩来回延安》有感



6月29日下午,羊口教育学区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影片《周恩来回延安》,内心很是激动。究其原因,一是影片主创人员的艺术表现和刘劲等演员的精湛表演,更重要的的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使命初心。

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领导人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周总理在延安的一段段难忘经历,带领观众重温了周副主席在延安的奋斗历程,重现了周恩来一心为民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有几个场景令我感触很深。

第一个场景:回到延安,总理要在招待所自费款待几位老乡。陕北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总理就尊重他们,和他们一起蹲着吃,那个个叫郝全友的老乡,吃了一碗小米饭,明明没有吃饱,却装出吃饱的样子。总理问他:“你怎么不去添饭?”他怕总理知道老百姓成天吃不饱会担心,便说:“吃饱了!吃饱了!”总理看在眼里,却痛在心里。饭后,他手捧总理送的那碗小米饭,久久不肯离开。总理临行前,他把家里的仅有的一点小米,全部送给总理,总理再三推却,只好收下,总理的眼中噙满着热泪……

第二个场景: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进逼延安,延安军民在炮火中撤离,周恩来看到老乡在哭泣,不肯随群众转移,停车询问情况,得知老乡的牛不见了,他的牛可能恋家回去了。周总理说,牛对于老乡来说就是他的命根子,随即命令司机掉头为老乡找牛。最终在老乡家里把牛找到了。吉普车在炮火中行驶,隆隆的炮声,掩盖不了老乡的笑声,滚滚的硝烟,遮挡不住总理的笑容……

第三个场景:总理的车在参观途中陷到了泥里出不来,闻讯赶来想见总理的老乡们,二话没说,大家齐心协力,把总理的车抬出了泥坑,此情此景,总理在车里泪光闪烁,哽咽无语!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群众用血肉之躯抬出来的……

第四个场景:总理离开延安前,特地把省委、地委的干部请过来,得到了地方干部让延安“三年变个样,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承诺,总理不顾邓大姐的嘱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招待所工作的人员问他等延安建设好了,总理还回来吗,他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他欲言又止,只是意味深长的挥挥手,点点头……这个动作里,有答应,有期盼,有祝福,也许有还有遗憾和无奈……

影片在我们的泪光中结束,我们的思绪却犹如翻腾的江海,久久不能平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周恩来总理,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一句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去世的时候,我刚刚十岁,还不不谙人事,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也不是很理解。但是觉得周总理就是这样的人,这个词就是周总理的光辉写照。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一些文献资料和悼念文章,更多的是影视屏幕。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事迹知道的也越来越多,北伐黄埔时期青年才俊,长征途中的大胡子;国共合作时期的大智大勇,西安事变中的民族大义,重庆谈判中的唇枪舌战;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日理万机,全世界大国博弈的风云变幻;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描绘,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上,周恩来充分展示了人格魅力和聪明智慧。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他从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踌躇满志的少年,到一个全国人民爱戴、世界人民敬仰的大国总理,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周总理有一张经典的照片,是他坐在沙发上,侧脸凝思,脸上写满了忧思。我有时会想:这样了不起的伟人,拥有才华、学识、胆魄、智慧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无论干什么都一定能成功,但他选择了最清苦、最劳累,但也最崇高的路。他没有子女,没有财产,死后没有进入八宝山,而是把骨灰洒向了祖国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光辉的一生为我们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初心使命,永志难忘!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1846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