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隐入尘烟》影评14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9-09 09:15阅读:
《隐入尘烟》影评


作者:毛毛799


原生态电影《隐入尘烟》终于看完了,之所以用终于这两个字,是因为整个影片的甘肃方言听着有点费劲,而且观影过程的心情极为沉重。这部影片吸引我看完的原因说来你可能不信,那就是我喜欢电影里农村生活场景的画面。
说实话在打开链接之前我不知道这部新上映电影的存在,更不知道主演是海清--那个在我的印象中清清爽爽的美丽的女演员,甚至有一刻我在想导演哪里找来的残疾人来拍这部电影,直到后来在网络里看到网友的影评才知道原来主演是海清,男主角是农民本色出演,我当时真的是惊呆了。
说心里话我不太喜欢看这样的影片,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有一个念头出现,这部电影一定是为了争取西方电影节的奖项拍的吧,因为西方那些评委喜欢看这些影片,在他们眼里这才是东方人的本真模样。
影片讲述了马有铁和曹秀英,两个几乎被各自家庭抛弃的苦命人走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最终曹秀英失足跌落沟渠殒命,马有铁选择自杀而结束。影片里我们感受不到家庭里人与人之间该有的亲情,这两个人似乎就是各自家庭的累赘,他们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家里的牲畜。曹秀英在家人的虐待下落下残疾患上尿路感染,经常小便失禁,而且无法生育,而马有铁似乎就是家里的另一头牲口,被三哥和嫂子像驴一样的驱使着毫无尊严的活着。他们在各自的家庭里,阳光的温暖似乎从来不曾眷顾过着两个苦命人。他们就如同路边的野草,年复一年的被践踏被焚烧,又年复一年的顽强地在春天里生长,面对新一轮的风雨和践踏。
直到两个人被家人撮合结婚,对两个家庭来说是终于摆脱了两个累赘,而对于两个只见了一面就领证结婚的苦命人来说迎接他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照相馆里拍结婚照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面对镜头两张面孔,即将走进婚姻生活的他们你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丝毫的喜悦,甚至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法言语的沉重,破旧的四面漏风的土房子里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尴尬的,秀英尿床像雕塑一般坐在那里,有铁借口喂驴减轻秀英的压力,他没有责怪尿床的秀英,或许那一刻在他的眼里秀英是他生命里冥冥注定的全部。
随后两个苦命人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铁憨厚朴实,秀英尽管残疾但是贤惠体贴,骨子里写满的是坚韧,他们就像茫茫大海上两个即将坠亡的生命成了彼此生命的依靠。秀英拖着残疾的身体守在路口等候有铁进城归来。他们借来十个鸡蛋孵化小鸡借以改善生活。村里她们住的房子要被拆迁,于是他们决定盖一座小房子为他们容身。烈日下有铁拖着土坯,那场景让已经人到中年的我倍感熟悉。夜晚的风雨中,两个人为了保护托好的土抷一夜没有合眼,终于房子盖好了,他们两个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容身之所,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它们自己的家。生活似乎向好,他们的日子似乎也在悄然地改变着。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生病的秀英的失足坠入沟渠殒命宣告结束,生活在给了有铁和秀英无尽的希望之后残忍的毁灭了这希望。一个人一直生活在暗夜中或许感觉不到黑暗的恐怖,可是当他沐浴过阳光之后就再也无法忍受暗无天日没有希望的生活。有铁选择了追随秀英而去,他或许是想在天堂里继续和秀英相依为命。
电影的结尾,有铁喝下农药,吃下那枚象征着他们家庭希望的鸡蛋,他或许是在以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他和秀英就要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了吧。
纵观影片除了秀英和有铁真挚的爱情之外,你似乎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该有的丝毫的温暖。他们各自生活的家庭就如同人间炼狱,而那个开着豪车的欠着村民粮款的老板的儿子,面对有着特殊血型无偿给他父亲献血的有铁,没有丝毫的感恩,一件廉价的大衣都能成为胁迫有铁继续无偿献血的借口,此时人们感受到只是商人的奸诈和无良。而有铁选择献血的原因是为了让老板快点好起来好还清欠下村民的款项,此时有铁的善良让人泪目。
有铁死后,他的房子被推倒了,他和秀英留在这个世上的印记被彻底抹去了,就像一缕尘烟消失在茫茫的人世间……
其实说他们是尘烟一缕,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来来往往的人世上,宿命的轮回中,我们都在各自的冷暖人生里执着前行,与其说我们是在同情有铁和秀英的苦难人生,不如说我们是在感叹活着不易!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不喜欢这部电影,这和演技无关,换个角度,如果是展示苦难生活中的暖,影片应该会更有看点吧。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这样的生活悲剧总感觉不太现实,如果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倒是极有可能的吧。
影片与我来说最大的看点是农村的那些生活场景,金灿灿的麦田和劳作的秀英和有铁还有那头毛驴,像极了一幅幅名家笔下的油画作品。
看完电影总在想艺术品存在的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给予苦难的生活中的人们以希望,极端的现实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聚焦苦难的目的不是为了放大苦难带来的感受,而是透过苦难点燃人们心中希望的火焰,那才是代代传承的根基。如果仅仅是为了再现苦难不如去拍纪录片,最起码那里的人物是真实的。毕竟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几千年来能够支撑人们在重压下前行的始终是因为有希望在前方!
其实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外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群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们毫无希望的生活在没有关爱充满责罚的教养院里,音乐家马修老师的到来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春天的模样。同样是反映底层人苦难的生活,《放牛班的春天》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希望,马修老师就像一个天使照亮了孩子们阴暗的生活。
真的期待我们的电影创作者能创作出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真正精彩传世的影片。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447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