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观《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有感15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3-07 10:00阅读:
“可怜的克里斯多夫,自由的兴趣是你所不能知道的,那的确是值得用痛苦、危险,甚至生命去交换。自由,感到自己周围所有心灵都是自由的,连无耻之徒也在内,那真是一种无法相形容的乐趣。仿佛你的灵魂在无垠的太空游泳,这样一来,灵魂就不能在别处生活了。”这是马剑玲抄在羊皮马甲里面,摘自于《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傅雷译的一段话,也是他用以去说服医生为小裁缝打胎,医生念着念着,他却悬而潸然泪下的一段话。很多人都被电影里的这一幕打动,我也不例外。

罗明,马剑玲这两位知青与小裁缝之间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样一个可笑的年代。那是一个力求黑白分明却又黑白颠倒着的时代。那时,贫穷是光荣的,知识是可耻的。这点从生产队长的表现中便可看出,他的说教里总是难避免对“贫下中农”的头衔之“炫耀”,他厌恶文化,罗明刚来时,他命令他读一本菜谱,进而又亲自撕毁它烧了它。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必须活得小心翼翼的时代。莫扎特的奏鸣曲是不好提的,除非它的名字叫《莫扎特爱毛泽东》。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是不好谈的,巴尔扎克原来是阿尔巴尼亚的。那也是一个愚昧粗鲁的时代,被表彰的进步青年说“在我的鞭子下,水牛也变得温顺可爱了。”,罗明打摆子,土方就是用鞭子狠狠地抽,这些都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按规矩办事,容不得反抗,不从也得从。
我还能记得电影中有一幕,马剑玲看完《于絮尔·弥罗埃》后兴奋地讲着,“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天空,星星,声音,光线,连猪圈的气味都变了!”进而又向着万山大喊“于絮尔·弥罗埃!”。在万山的回声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他的喜悦,却也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一个青年,站在一个脱离了文明世界的地方,发出了一声呐喊,而远方,万山叠叠,迷雾蒙蒙。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两个青年,带着一个闹钟,一把提琴,用一个装满书的皮箱,在这样一个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囚笼里拯救了一个少女的故事。从中我看到的是青年人对人性枷锁之反抗,对自由生活之渴望。这两位青年人用以拯救小裁缝的东西,一开始是情感,后来是思想。正如那句话说的,“野蛮人只有情感,文明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小裁缝是做成“文明人”了。
欧洲在14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提倡人性之解放,尊重人们正常的欲望,进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提倡“理性”、“科学”,绘制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小裁缝走的路是有些类似的。她与罗明热烈的爱与欲的释放,是她的第一次反抗。而在她顶着巨大风险打胎过后,马剑玲带她回去时,她对他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她了。我想,在那时,她已经在构划她的未来蓝图了,她有了她的真正的思想了。
最后,小裁缝带着巴尔扎克的“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这句话,离开了凤凰山。其实,她的改变,也绝非是唐突的。她常见山顶飞过许多飞机,于是闲来捏了飞机的许多模型;她对罗明的里面有只会动的公鸡的闹钟很感兴趣,于是便偷了来拆了看;她在表彰大会上,对罗明和马剑玲说,她最恨那个官。从以上情节,便可看出,小裁缝本便是“不俗”的。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她也具有反叛精神。但最初,她还是不敢表露出来她的这些“非分之想”的,于是便不停地嗔怪道,“你们城里人好安逸哟!”。但慢慢地,她的反抗便初露头角了。有一个情节是,爷爷喊她说,为她做了一件新衣裳,她却莫名不高兴地扭头走了。而后来她便自己做起了衣裳,惹得爷爷心惊了,去要两个知青别再给她孙女讲故事了。接着,便是打胎这个情节了。打胎后,她躺在床上,默默流下眼泪,那时她或许是知道了,不走出大山,她的生活是不会发生质变的。于是最后,她便带着这样一句话,远走高飞了。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幕,那是罗明和马剑玲在拜访小裁缝后,小裁缝照镜子的那一幕。简单的照镜子的行为,或许也表明了,从那一刻开始,她开始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了。
罗明热情机灵,敢爱敢恨,个人色彩更加鲜明,而马剑玲则深沉内敛,或讲是有点“闷骚”的。他们都爱小裁缝,但他们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人说,小裁缝是薄情的,两个人那样爱她,她却最后选择一个人独自出走。我却觉得,这样的结尾,恰是避免了电影落入俗套,甚而升华了主旨。罗明觉得她是这里最漂亮的姑娘,进而决定追她,却又嫌她土,一心想着要改变她。他眼里的她,终究还是一个山里的姑娘。小裁缝带着一句“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出走,体现的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是女性对于自身地位与价值的谋求。并且更关键的是,她的行为告诉我们,想要挣脱牢笼,首先必须挣脱自己内心的枷,破坏那些刻板的印象。有句话说“为了取得自由,你必须穿上坚硬的铠甲。”,小裁缝有勇气去与强大的社会之力作斗争,这是很值得欣赏的。有人猜她后来去了深圳,去了香港,我想她一开始不可能过得好,但我相信她会过得好的。罗明,马剑玲为凤凰山注入了活力,在人们眼里闪着泪围坐着听他们讲电影时,在老裁缝听故事听到着迷时,在凤凰山兴起一阵新的时装潮流时,我看到了这些青年人抗争胜利的曙光,而小裁缝呢,她恰是最亮的那一道。

我没有经历过文革,所以我无法真正了解有志之士对于知识的渴望。我只知黑格尔说过“无知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和它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沈从文的《边城》里流露出的是对湘西健康的人性美的赞叹,对此种淳朴干净的生活受现代文明侵占的悲伤,在影片末,大水掩上来时,心里有着“沈从文式”的悲伤也是难免的。但也正如上文所说,事物想要实现发展,便总是要有勇气去毁坏一些东西的。

有人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拍得较之现实太离谱,或是情节的设置有瑕疵,但我想说,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至少它给我带来了以上的这些思考。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437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