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400字 >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400字小学生(4篇)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13 08:23阅读: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400字小学生(4篇)

为防走失、错过精彩,请及时加星标哦!




1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南京照相馆》。这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了解到中国近代历史的黑暗时刻。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苏柳昌,他在邮局工作,恰逢日军占领南京城,造成死伤高达三十万余人的南京大屠杀期间。主人公不想当汉奸,他与吉祥照相馆的老板和家人一起抵抗日本人,并想办法逃出南京城,让全世界了解到这个耻辱又黑暗时刻。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实力薄弱尽受欺凌却毫无反抗的无力感。苏柳昌却和照相馆老板无依无靠,在照相馆里躲避灾难。苏柳昌原先为了保命,帮日军冲洗底片,却意外发现日军的罪证。他们为了揭露真相,和照相馆老板一起守护底片,从弱小无助到主动反抗,当苏柳昌他们在观看老板拍摄的祖国各地景点,喊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句话时,让人感受到苏柳昌的爱国精神,这也为电影结尾苏柳昌对日本人喊道:“你不是我的朋友”做了铺垫。苏柳昌对日本人报景点名最后一个中华门加了重音,让我感受到他从一个为逃命的胆小鬼,变为一个视死如归的英雄,让我热泪盈眶,对他十分佩服。还有照相馆老板,本来仅仅只是想带着家人平安渡过难关,但他后来为了让全世界知道日军的暴行,不惜自己牺牲性命将日军底片掉包,这些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伟大的坚韧不屈不的精神。



  这部电影不仅重现了当时的黑暗历史,也警醒我们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历史的伤痕,不应该被时间淹没,和平的生活要珍惜,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让国家强大,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正如电影里所说,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最后,我想说,爱国等于爱家,有国才有家。



2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刚步入电影院,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抓住,一把将我拽进1937年的南京。一幕幕血淋淋、惨不忍睹的画面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让我对曾经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南京照相馆以“吉祥照相馆”为故事背景,通过暗房这个“小世界”,巧妙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照相馆外是日军的暴行与血腥屠杀;照相馆内是人们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希望的坚守。这种内外对比,不仅凸显了战争的无情,更凸显了人性的坚韧。



  人性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真正的“魑魅魍魉”。邮差苏柳昌、照相馆老板金承宗、演员林毓秀,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在面对侵略者时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反观日本鬼子伊藤秀夫,他口中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不过是虚伪的幌子,其行为与他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让观众对征战中的善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影片中最让人动容的便是平民百姓与日军对抗的场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罪证,只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看似普通的黑白照片,其实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是先辈们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与抗争的见证。电影没有过多的渲染苦难,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们不服输、不退让的精神上,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能拥有和平生活的重要基石。它让我们明白,和平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让我们明白:和平从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祖祖辈辈浴血奋战“杀”出来的一条血路。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珍惜和平、好好学习,传承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发扬“少年强则国强”的民族精神,为更强大的祖国添砖加瓦!



3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爸爸妈妈带我看了一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电影,而屏幕上的一幕幕,却让我明媚的心情沉入了黑暗的深渊。



  故事发生在1937年,南京在日本的铁蹄下沦为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用成千上万的炮弹染红了整个南京城,日本人开的车,不是在大马路上,而是驾驶在死去的中国百姓的尸体上。每一个车胎轧过去,每一位百姓身上的血就会溅出来;每一声炮声响起,每一位百姓都吓得瑟瑟发抖,血红的城市,把美好的生活给摧毁了。



  我一直认为照片是记录美好生活的,而《南京照相馆》却赤裸裸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



  最让我心碎的画面,是日本兵从母亲怀里抢走哭闹的婴儿,他们把婴儿抢到手之后,高高举过头顶,重重摔在地上,像丢弃一件无用的东西般狠狠摔下!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声刺穿整个电影院,却只换来刺刀的一缕缕寒光。那一刻,我紧紧攥着拳头,愤怒的泪水情不自禁地留下来。



  然而,这仅仅是个小小的开始。日本人把中国同胞们一个个装进麻布袋里,沉入湖中,让他们在湖中活活淹死,这湖不再是人们之前说的那样美丽,而是一片血红,红得让人害怕!日本人时不时把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用机关枪扫射他们,无辜的人群在机关枪的扫射下成片倒下,鲜血浸透的土地,竟成了侵略者炫耀暴行的“地毯”……三十万生灵,包括老人、孩子、襁褓中的婴儿,都成了这场屠杀的无声祭品!



  日本人的行为残忍至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牢记历史之痛,化悲愤为力量,好好学习,强大自己,长大报效祖国。



  走出影院,外面的阳光依然灿烂,我却像被针扎了似的清醒,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4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照片里的呐喊



  看完《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手里攥着的电影票根已经被汗水濡湿。137分钟的光影流转,像一场醒不过来的噩梦,暗房里那抹诡异的红光,永远烙在了我的心底—那是用鲜血和眼泪冲刷出的历史真相。



  电影里最让我难受的,是日军摔死婴儿的画面。金爷爷镜头里毓秀阿姨怀抱婴儿的温馨合影,转头就成了日军摔死婴儿时婴儿额头边尚未干涸的血迹。那些被定格的所谓“幸福”,其实都是侵略者在掩盖他们的暴行。就像老师教我们的“豺狼穿上羊皮还是豺狼”,日军举起的相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屠刀。



  而最让我攥紧拳头的,则是邮递员阿昌叔叔。他虽然被迫给日本人干活,但偷偷藏起了记录罪证的照片。当他颤抖着把照片缝进衣服时,我明白了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有照相馆的金爷爷,他摔碎相机时的怒吼,让我懂得了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



  最让我感动的,是毓秀阿姨把底片藏进婴儿襁褓的情节。她说:“从小学戏,学的是梁红玉、穆桂英。”戏台上的女英雄终究照进了现实!当她把最后一卷底片塞进孩子的襁褓,那双颤抖的手托举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整个民族的记忆。那些在显影液里慢慢浮现的照片,就像《史记》里“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悲怆,每一帧都在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走出电影院时,看到街上玩耍的小朋友,我突然明白,今天的满街烟火气,不正是八十年前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最好彩蛋”吗?我们虽然不用像电影里那样在烈火中呐喊,但可以让课本里的历史活起来:在晨读时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分量,在实验室里践行“科技强国”的誓言,在运动场上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照片会褪色,但历史不能忘记。愿我们都能成为照亮历史隧道的一束光,让南京照相馆里那些无声的呐喊,永远回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400z/3265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