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10-09 10:26阅读:
《觉醒年代》观后感


     去年,《觉醒年代》在播出后,得到万千观众的喜爱,跨越了年纪、职业,被观众封为“年度第一国剧”。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向大家展示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陈延年、邓中夏、鲁迅等等历史伟人,被鲜活地演绎,剧中再现了他们这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共同演绎的那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我认为,《觉醒年代》之所以能以历史题材,在众多的献礼作品中得到认可,是因为他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失美感,很多桥段,拍的动人心弦。

例如伟大领袖的毛泽东的出场:混乱的街道上军阀横行,镜头扫到之处,有讨饭吃的乞丐;有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家;也有坐在汽车上,有佣人伺候吃着三明治的富家少爷。影片通过毛泽东的视角,用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面孔,变现了那个年代中国的缩影。短短两分钟不到,却表现出了“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的出场拍的大气深沉,而鲁迅的出场,则拍的冷峻震撼。

士兵压着死刑犯,准备在接头就地正法。这里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热情澎湃围观起哄的;也有提笼架鸟冷眼旁观的;但是最触目惊心的,是那些争着抢着要吃人血馒头的。她们嘴里说着“蘸血要趁热”,手里举着铜板,以此来贿赂军官。画面瞬间转为黑白,拿着人血馒头的人如获至宝,边跑边喊“我儿子有救了!”在她身后,还有一大群人,排队等着这所谓“包治百病”的馒头。

当围观群众散去,有人议论着刀法如何,感叹“砍头如切糕”时,鲁迅就这样冷静的坐在一旁,在角落里看报。

这个片段,拍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愚昧,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背景,以及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境。


先生的小说《药》,复刻了当时的场景。只是当文字转化为镜头后,那冲击直击人心。那个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先生弃医从文的理由。也让我突然感慨,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

作为文学圈顶流中的顶流,我们对先生的段子、情感、趣事都不陌生。课本上“背诵全文”四个字,多少把鲁迅先生拉远了。我们都知道先生很厉害,但又对他的作品敬而远之。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鲁迅的印象,无非是刻在桌上的“早”字,亦或是“我家种了两颗枣树,一颗是枣树,一颗还是枣树。”

在看《觉醒年代》的时候,鲁迅出场时有一条弹幕我还能记得:他说,还是孩子的时候,觉得鲁迅先生传递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愤怒,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多数人的人生。

你看,长大了,很多东西就能懂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2468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