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电影《水饺皇后观后感6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5-14 10:12阅读:
电影《水饺皇后》观后感

     飒风

     虽有年初的爆款《哪吒》破冰,目前的电影市场据说仍然遭遇寒冬,五一档主打的《水饺皇后》票房一般、口碑也一般,难改行业颓势。但出于对饺子里包裹的乡愁与亲情的探寻,我还是看了这部充满烟火气的电影。

      《水饺皇后》作为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传记电影,深深烙刻着特殊的时代印记。这位来自青岛的姑娘,命运的浪潮将她抛至香江。1977年,婚变突如其来,面对生活的重击,她展现出超乎常人的韧性。彼时,她带着8岁和4岁的女儿,在铜锣湾的狭小空间里艰难栖身。不懂粤语、没有文凭、缺乏技能的她,为了生存,只能拼尽全力,用最长的工作时长,从事最脏最累的零工。白天,她在酒楼里刷碗擦地,深夜,又在医院充当护工。镜头真实记录下她如同坚韧野草般,在鱼龙混杂的大都市里顽强求生的模样,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群生存的艰辛百态。

     导演刘伟强以霓虹灯牌映照下的市井长巷为画布,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曾经的,更具温度的香港。糖水伯递来的陈皮红豆沙热气袅袅,二房东悄悄减免房租的举动满含人情暖意。这些细碎的善意,如点点星火,照亮了臧健和生活的暗夜。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寻得命运转折的关键——饺子。即便只是街边小摊,她也坚守道义与良知,对水饺的口味和质量严格把控,十分珍惜口碑,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在一系列“贵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实现了从手工业到工业化、从本地化到国际化的华丽蜕变。

     平心而论,故事本身颇为动人,可观影体验却差强人意。影片象一部流水账,过度依赖苦难堆叠的叙事套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流于表面。当臧健和面对负心丈夫时,本应迸发的复杂情感,被简单化为励志口号;两个女儿在剧情中更像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多的是凹造型,未能展现出单亲家庭特有的情感纠葛与羁绊。更为可惜的是,影片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与对抗,主演的表演也显得平淡无奇,很多时候比较出戏。前半部分,观众看到的是主角不断受苦流泪;后半部分,电影仿佛变成了水饺的宣传广告。而强行加入的感情戏,也显得突兀牵强,缺乏合理的情节铺垫。

      然而,换个角度感情,这些不足似乎也没那么重要。无论走过多少地方,家里的饺子永远是最可口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父母给予的亲情始终是最温暖的。走出影院,城市的夜空已被璀璨灯火点亮。此时,臧健和在码头叫卖时的话语突然在脑海中浮现:“饺子要趁热吃,人生要趁热活。”在影视行业的寒冬里,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那些充斥着“工业糖精”的作品,而需要唤起我们记忆的创作。它或许不够精致完美,但足够真实;也许不会让人一见惊艳,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就如同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外形或许不够规整,但咬开的瞬间,满满的都是滚烫的真心 。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1567.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