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戏台》电影观后感6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02 09:04阅读:
《戏台》电影观后感——坚守本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傲岸的诗句,在电影《戏台》的尾声得到了最悲壮而绚烂的诠释。炮火连天,蓝大帅破城而入,洪大帅与众官员作鸟兽散。喧嚣的观众席空荡荡一大片,只有寥寥几个真正的戏迷,在枪林弹雨中依旧沉醉、鼓掌。戏台上,灯光在炮火中明灭不定,震落的尘埃在光柱间飞舞。而霸王与虞姬,依旧水袖轻扬,款款而歌;侯班主也拿起乐器,与乐师们一起,神情肃穆,奏出最后一个音符。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只剩下这座戏台,成为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此情此景,令人瞬间联想到《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那几位从容演奏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乐队乐师——艺术的尊严与职业的操守,在生死关头,绽放出同样夺目的人性光辉。

眼前的景象,正是古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最生动的注脚。当对艺术的本真、对历史的正道之“义”远重于苟活之“生”时,这群戏班中人便做出了他们最崇高的抉择。

电影前半部分,侯班主曾为保全戏班而被迫妥协,让送包子的“大嗓儿”顶替霸王。然而,当洪大帅再次以枪相逼,强令篡改历史——让项羽过江、刘邦上吊时,他们深知,戏可以偶有变通,但历史的脊梁与艺术的筋骨绝不能弯折。于是,在强权与死亡的终极凝视下,他们共同践行了“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条,完成了从“妥协”到“玉碎”的精神涅槃。

这种对“本心”的坚守,早已融进了中华士人的风骨之中。魏晋名士嵇康,面对好友的变相举荐,愤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决不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即便身赴刑场,也索琴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终叹曰“于今绝矣”!他以生命奏响的,正是一曲精神独立的绝唱,与戏台上那不绝的锣鼓丝弦何其神似!

明初大儒方孝孺,面对朱棣的篡位之威与“诛九族”的胁迫,慨然应答:“便诛十族奈我何!”他宁愿付出株连门生的惨烈代价,也要坚守心中对正统与道义的忠诚。这宁折不弯的刚烈,与侯班主们面对枪口时的凛然,本质上同出一源——都是为了守护比生命更贵重的精神家园。

从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再到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一部中华史,正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本心的壮丽画卷。

而《戏台》中的艺术家们,则以他们的方式接续了这一伟大传统。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京剧的唱腔与剧本,更是艺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历史不容篡改的真实,是人在命运洪流中所能保有的最后一丝高贵。正是这每一次的“不妥协”,如星火般点亮了人类文明的夜空,唤醒世间的良知与道义,让我们的世界,在历史的尘埃落定后,依然保有那份值得守护的美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28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