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800字 >

《引爆者》影评8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1-09 09:38阅读:
《引爆者》影评

去博纳看电影纯属偶然,《引爆者》撞见红蓝黄和北京驱逐“低端人口”这些舆论热点应该也是纯属偶然。
百度一下偶然和必然(抱歉又是百度),发现德谟克利特、斯宾诺莎blablabla完全否定偶然性,认为偶然性只是反映人们无知的主观概念。我不是专研哲学的,但屏幕上的文字分明在提示:不要轻信偶然,偶然作为回避问题的借口固然有效,但辩证法过关的人都知道,偶然之中也许潜藏着必然。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引爆者》的隐喻是什么?赵旭东引爆的又是什么?
电影的剧情结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简介随处可见,至于配乐、画面、剧情细节,或者影片与《边境风云》、《盲井》、《亡命鸳鸯》等电影的对比,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决定电影品质和衡量导演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我认为是思想。
人物设置决定了影片背后的思想格局,也直接决定了观众的解读空间。两个矿山老板似乎折射了商人的两张面孔:一种是穿金戴银、肥头大耳、凶相毕露的暴发户,一种是金边眼镜、泡茶写字、温和儒雅的企业家。之所以说是面孔,是因为隐藏在面孔背后的,都是不择手段的逐利、不留余地的竞博和对小人物不假思索的抹杀。
角色关系规制了影片背后的时代气象,同样塑造了观众的想象空间。李毅和程飞是商业上的死对头,二者的决然对立和相互戕害使正和博弈、互利共赢不存在任何可能。赵旭东是夹在两位老板之间的中年油腻男人,对于两位大佬而言,他必须死。强势者一贯的行动逻辑和行为准则使法律手段与宽容和解成为天方夜谭。徐峰是法律和暴力机关的人格化主体,即使心思缜密、怒刷存在感,却依然无力解构现实世界的残酷规则。
因此,赵旭东引爆的不仅仅是烟花和炸药,而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的血性武器,是在杀手追杀、警察追捕的遭际中做出的暴烈回应。再近一步,他引爆的是作为处于权力和资本底层的普通人在绝境中的必然选择。
现在回想起来,记忆最深的片段是赵旭东准备好炸药后在冰天雪地里喝着酒看着自己燃放的烟火,他引爆的烟火与炸药是同样的化学成分,但却体现着不同的意义。
烟花是绚烂的、热烈的、光彩夺目的,而作为矿山炮工的赵旭东,此刻的命运确是暗淡的、悲凉的、绝望无助的。此前二十年的炮工生涯从未出过差错,一次被设计的矿难将这个可以被老板随时威胁“弄死”的小人物推向了利益争夺的旋涡。
炸药是暴烈的、高压的、轰天震地的,处在绝境中的赵旭东本能的利用起自己的专长,在反击、复仇和逆袭中从小人物化身为孤胆英雄。他引爆的炸药是对权力的不屑,是对“我的命我做主”的诠释,更是作为底层人物对现实秩序的强烈冲击。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引爆的烟花也多了一层内涵,那是对即将展开的强势对抗的预热,是对“我的事我自己扛”的宣示,更是对挣脱束缚和争夺自由的礼赞。
在决定反击之前,赵旭东是胆小怕事的,在进行反击之时,赵旭东是无所畏惧的。纵然他哀求程老板“放了我们吧”,可那并不是因为怕了程老板,而是因为程老板试图剖杀的胚胎正是他抗争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影片向我们展示的思想内核:当商人用货币、官员用权力主导世俗,甚至挤压底层生存空间的时候,普通人会用拼命来影响社会。走出影院后,想起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到的“阴渠是城市的良心”,同样,“底层是社会的良心”。反观现实,此刻,北京的低端人口或许还在收拾家当准备离开,权力的任性轻而易举的折叠着空间,改写着这代人甚或几代人的命运。此刻,幼儿园家长和千千万万猥亵幼儿事件的旁观者或许仍然沉浸在愤怒、悲伤中无法自拔。
在一个道德不彰、底线无存、善意羸弱和规则式微的世界,无论你是底层或是中产,你都可能会成为矿井之外的赵旭东。
如果是这样,在听到影片最后那句“你就知道干我”的时候,谁能笑得出来?
如果你是他,你真的能引爆一管炸药,击碎这操蛋的世界么?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1615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