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800字 >

《芬妮的旅程》观后感8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5-31 07:09阅读:
《芬妮的旅程》观后感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通过央视电影频道观看到一部反法西斯题材的法国影片《芬妮的旅程》(2016年5月国外首映),感触还是蛮深的。这一部根据真人撰写的回忆录改编的电影,还原了1944年当时法国的历史场景。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影片属于一部纪实性的儿童剧。

当时,一些在法国巴黎居住的犹太裔家庭的大人们,为避免孩子像自己一样遭受纳粹德国占领者和维希政府的迫害,纷纷把自己年幼的子女送到边远地区的庇护所,于是便有了家庭解体、骨肉分离的悲剧。随着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的垮台,纳粹德国势力在法国的进一步扩张,这些在庇护所的犹太裔孩子也开始面临危险,不得不转移,踏上去向瑞士等中立国避难的征途,影片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芬妮是一位13岁的小女孩,另外还有两个妹妹在她身边。离开家庭的芬妮在庇护所无时不刻地想念着自己的亲人,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妹妹,好在随身携带的一部微型照相摄像机里留有父亲和母亲的影像,通过观看能够重温以前家庭生活的那些温馨时刻。在庇护所,有同样家庭背景和身份的孩子们相处得很好,他们的年龄相近、爱好相仿,共同学习和游戏。随着形势的吃紧,还有孩子被不断送来……一日,附近的一户犹太裔家庭被人告密,大人遭到逮捕与遣送,从而引起庇护所管理者的警惕。于是他们做出决定,分组将孩子们疏散,离开此地。启程前,这些富有正义感的热心人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要求他们改名字,并刻意隐瞒自己犹太裔身份,并强调是去夏令营度假,以免在路上遭遇不测。

芬妮所在的这个小组共有10个孩子,四男六女,最小只有6岁,最大也只有16岁。起初,由一个有反抗纳粹德国占领倾向的少年伊力负责本小组行动,并且有庇护所福曼女士的暗中护送。他们先乘汽车,后乘火车,向着目的地进发。但随着伊力擅自离开,福曼女士将负责本小组行动的担子交给了芬妮,要求她带领大家赶到集合地点——安纳马斯。芬妮内心虽然紧张,但环境所逼,使得她逐渐坚强起来,并受伊力“送信”委托的激励,带领大家前行,后来,与福曼女士的联系也中断了,只能依靠自己的决断,去克服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走完余下的旅途,目的地是瑞士。一路上,在经历了避险、被困、逃脱、饥饿、寒冷、食物中毒,以及险些被德国军人捕获等险境,最终,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芬妮带领其他8位孩子终于越过法国边境,到达瑞士一侧,实现了一次“胜利”大逃亡。

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并不是一味地描写孩子们的可怜和弱小,而是同时展现出他们经受环境锻炼,逐步改变自己,不断成长的一面。芬妮学会了责任担当并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维克托甘为集体付出,芒克的勇敢抗争,黛安体现出来的大姐姐风范……都让观者印象深刻。而影片中,孩子们在一起嬉水的短暂欢乐时刻,他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憧憬,以及芬妮最后在法瑞边境线,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返身救助落在后面的瑞琪尔等情节,也让人特别感动。

影片所描绘的那段至暗时刻,能够提醒现在的人们应当热爱和平,珍惜当下生活,不要让孩子们受苦受难的悲剧重演。

顺便说一下,该片的插曲——童声合唱《Tumbalalaika》非常应景和动听,有触动心灵之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1794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