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17 10:30阅读:
次
《编织的女孩》观后感
今天是宝鸡高温40℃以上的第三天,气温直逼43℃。坐那不动都是浑身的毛孔往出不停冒汗。跟老天爷没法讲理,只能友好共处。
于是以电影为伴,与酷暑相处,索性忘了高温和粘湿的身体。
无意间点开《编织的女孩》(1977),一部近半世纪前的旧作,却意外收获了清凉与触动。
影片讲述刚满18岁的美容院少女比阿特丽斯与大学生弗朗索瓦之间短暂而忧伤的情感故事。比阿特丽斯身上那种沉静内敛的气质,以及深藏于无言之下的忧伤,在看似平淡的情节里被演员演绎得如丝如缕,悄然抓住了我的心。
片名《编织的女孩》并非实指,更像一个隐喻:指向那些身处平凡职业、默默生活的女性。比阿特丽斯、同事玛丽安以及经营杂货店的母亲,都是这隐喻的具象化身。
我想起维米尔的《花边女工》。画中女工专注于手中蕾丝,神情平和专注,维米尔以诗意的笔触赋予平凡劳作以永恒之美。或许,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受了这幅名画的启发,拍了这部电影。
影片结尾几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也许路过也不会注意到她,因为她是那种平凡,但却需要用耐心去相处的人。你要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们。在画家眼里她也许是一件艺术品,她也许会是一个洗衣工,一个挑水工,或是编织女工。”
这类女性,也许没有宏大的抱负,却在生活里小心翼翼,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对情感痴心一片。
就像影片中的女主,她对待情感谨慎又慢热;可一旦敞开心扉,便毫无保留地倾注所有,心甘情愿地围绕对方的世界运转。
当弗朗索瓦绅士般地走入比阿特丽斯的天地,单纯的女孩便报以毫无保留的信任。然而,当她被抛弃,这段关系戛然而止时,尽管内伤很深,她也没有纠缠哭闹,将痛苦深埋心底,拎包走人,体面告别。
发现自己怀孕,本想打电话也最终放弃了。不由得想起波伏娃的剖白:“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后来,大学生弗朗索瓦来到医院探望。比阿特丽斯从走廊尽头走来,身形清瘦,安静依旧。见到他,脸上绽开一丝带着甜味的浅笑。
她回忆起初识的甜蜜与信任;谎称分手后去了希腊散心;听闻对方的朋友即将为人父母的消息,瞬间跌入悲伤的深谷,这本该是他们的未来啊……回病房的路上,他陪伴在侧,她脸上的笑容逐渐被无声的忧伤浸透。
最后一个特写镜头里,她侧脸对着镜头,那眼神中的忧郁与痛苦越来越深,初次恋爱,带来的不是滋养生命的源泉,竟是她致命的内伤。
同样面对失恋的创痛,女主的同事玛丽安与她截然不同。玛丽安将愤怒向外肆意泼洒,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她活得清醒潇洒,她说,激情,爱情只是一场闹剧,不会持久,开始只从一个玻璃杯里喝酒,久了就会厌倦……
她活得通透,才不被爱情所伤;而比阿特丽斯,则将所有痛苦反噬自身,终至一蹶不振。
爱情对于她这般性格的人,她的深情,她的专一,杀伤力是毁灭性的,她选择独自吞咽所有苦果,这承担太过沉重。
这结局,莫名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伤逝》……子君和女主相似。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32290.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