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800字 >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800字丨穿越暗房的光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27 10:50阅读: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丨穿越暗房的光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赢得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八十年后,电影《南京照相馆》用一方暗房里的微光,重现那段不容遗忘的岁月。



影片通过1937年南京一家照相馆的故事,展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抗争与坚守。

穿越暗房的光

赵紫薇

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情绪杂糅。那句“日本人把南京变成地狱,但总有人愿做地狱里的光”仍在我的耳畔回响。这束穿越历史至暗时刻的人性微光,照进了我们今日的观影体验,也引发了我深切的共鸣。



底片:凝固真相的微光


坐在影厅里,灯光暗下的那一刻,我仿佛也走进了那间弥漫着显影液气味的南京照相馆。最让我揪心的画面,是主角们在暗房中冲洗出日军屠城照片时的颤抖。那些沾满血迹的胶片,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口,在显影液里浮出罪恶的轮廓。当法庭上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矢口否认罪行,直到一张张承载着暴行的照片被呈上,铁证如山,他们才哑口无言,这也恰恰印证了电影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他们用命留住的底片,终成今日我们刺向遗忘的刀”。



作为刑检人,我深知证据是刑事检察的生命线,也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办案中找到关键证据时的欣喜。当我们面对拒不认罪的被告人时,何尝不是依靠这些沉默的证据来还原事实?一张定格的监控截图、一行嚣张的聊天记录、一串异常的资金流水……这些现代版的“底片”不会说话,却在法庭上掷地有声,帮助我们还原真相。





快门:接过勇气接力棒



当照相馆的幸存者们把活下去的目标,悄然转变为“把底片带出去”,油灯照亮的不只是暗室,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而那句“大好河山,寸步不让”的低吼,也早已超越了台词,成为血脉深处的烙印。



当月初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与院里老兵前辈们并肩站立时,那种跨越时代的责任感涌上我的心头。当白发与青丝一同肃立于沧桑的史料前,那一刻,凝视着同一段悲壮历史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完成一场无声的接力?



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把快门键交到我们指间。在刑事检察岗位上,每一次对证据瑕疵的较真,每一次对程序违法的纠正,都是对这份勇气的接力。影片中那盏不灭的油灯,就像我们胸前的检徽,我们要用行动接力守护的,是事实本身那不可磨灭的尊严。





显影:守护江畔的安宁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聚焦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以一家照相馆为切入点,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在影片高潮处,走马灯般闪过的,也是照相馆里许多普通人的笑脸:新娘羞赧的红晕、婴儿懵懂的眼神、全家福里挤作一团的幸福。虽然在电影结尾,林毓秀举起相机拍下战犯伏法的画面,作恶者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那些被定格的生命瞬间,也永远湮灭在南京城的血色烟尘里。



暗房中的显影需要时间与耐心,和平的光明亦需不懈守护。同样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虽不必站上战场,却也少不了用持久的清醒与力量去战斗,显影出未来。当电影里前仆后继传递底片的孤勇,化作今日案头对证据链条的反复推敲;当受降厅里那支签下胜利的笔,沉淀为我们指控犯罪时字斟句酌的法理;当历史在胶片上定格,我们富检人要继续守护富春江畔的正义——让每一次秉公执法都化作对逝者无声的告慰:你们所渴盼的安宁人间,我们正以法律与信念,细心丈量、坚定捍卫。



散场时,影厅里没人急着起身。灯光亮起,大家沉默着收拾东西,像从一场深梦中缓缓醒来。推开门的瞬间,八月的阳光倾泻而下,车流、人声、树影摇晃,这寻常的喧闹,竟让人有些恍惚——我忽然领悟,电影留给现实世界的最大彩蛋,其实,是眼前的这片车水马龙。

这光,照在脸上,也照进心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3283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