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大明王朝1566》剧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03 09:03阅读:
《大明王朝1566》剧评



胡宗宪夜访严府被拒

本来是一场师徒重聚,把误会说开的情景,但无论是念旧情的胡宗宪,还是知心的严嵩严阁老,都被严世蕃耍了。

许多人看历史,读了很多书,却总是无法摆脱简单的二元思维,好的好到底,坏的坏到底,好坏都是主角一人承担。历史的进程,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许多环节都是随机的、不可控的。

就像剧情里面的严嵩,那么老奸巨猾,却被亲生儿子给耍了。常在路边走,谁能不湿鞋?

很多事就是这么随机,不会因为你是大人物,就能避免。



人心似水,严嵩做出错误判断
也许师徒联手,改变严世蕃激进的策略,硬压着大户按市价去收桑田,关键时刻少从皇帝身上拔毛,严家倒台还能拖一拖。

但一切都只能如果了,正因为拿掉了胡宗宪,严世蕃的团队更加肆无忌惮,因为中饱私囊的私心太重,所以出手一次比一次狠,最后都敢通倭了。

严嵩老了,小阁老就像东宫太子一样,已经不甘于在父亲身后了,自认为羽翼丰满了。

除了老奸巨猾,老严嵩无奈的一面,电视剧也刻画的很贴切,

管得了天下,却管不了儿子。


瞒下毁堤淹田真相——皇帝、严党都松了口气
御前会议,对于那份有如薛定谔之猫的马宁远证词,嘉靖皇帝、严嵩都捏着一把汗。

嘉靖皇帝还没想推倒严党,如果这个时候公开真相,把小阁老密令公之于众,那么严党势必倒台。

严党倒台,清流上位,后有裕王,嘉靖的地位将受到严重威胁。

这是嘉靖皇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胡宗宪也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将胡宗宪的思路推演一下:

1、如实禀报,严党倒台,清流上位,自己彻底离开舞台,背负欺师灭祖的骂名,还便宜了清流党,很可能乱了朝纲;

2、瞒下真相,给恩师一个交代,自己递交辞呈,又能全身而退,不为清流党利用。



能调粮,这个时候也不能给他调
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还清流,清你m个头。

几个内阁的大男人,见识还不如王妃。为了推倒严党,全然不顾桑农的生死,这就是真实的清流。

胡宗宪看不起清流这些人,大隐者同样看不起这些人。如果说严党是真小人的话,那么这些人就是假君子。

所谓清流,不过是相对严党换个称呼罢了。

比如徐阶徐阁老,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投献土地者趋之若鹜,徐家土地连年激增 ——参考资料:《明史》


防止干部精英化、贵族化,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
明代的精英贵族、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出场了,一位善谈心性、理学大家的年轻才俊。

为什么趁着年轻,要甘于吃苦,冲在一线,因为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有真知识。

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空想,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我们高翰文的“两难自解”。

在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历练,像高翰文一样。没有实际做事的经验,思考问题就会片面。



离开了翰林院直接做了知府,除了洋洋洒洒的文章,对于民生、民情没有一点了解。


比如有些翰林就想到,让钱通过创新的钱庄连接、放贷,既能提高桑农闲碎银子的收益率,又给了沈一石织造局等实业更多的支持。

和高翰文的两难自解一脉相承。但结果呢,郑泌昌、何茂才等大鳄,联合沈一石,根本不是为了改稻为桑,而是要趁机大捞一笔。桑农的碎银子打了水漂,无处兑现,许多织造局都是个空壳子,创新的钱庄也都跑的跑,遁的遁。

翰林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路?因为没在一线锻炼过,看似两全其美的方略,其实经不起一点推敲。


高翰文不可谓不忠,不可谓不博学,但主政一方,除了以死报君王的勇气,还有其他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1929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