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观《琅琊榜》有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11-04 09:55阅读:
观《琅琊榜》有感

原创 苏沫 ijingjie
“克己复礼,赤子之心”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早几年前,我就曾在友人处看过这本当年的畅销小说《琅琊榜》。才冠绝伦的梅宗主、赤焰军少帅林殊,让我对这部没有什么儿女情长的长篇小说爱不释手。而这个秋天同名电视剧横空出世,《琅琊榜》也成了许多剧迷口口相传的良心之作,拥有清风朗月般气质的江左梅郎更激起人们心中珍藏已久的热泪。

未开播时制片方曾夸下海口说这是男人版《甄嬛传》,播完之后观众在盛赞之余却鲜有将二者相提并论。倒不是因制作水准差多少,而是因为大家突然发现,跟一个女人因爱生恨、为报夺爱之仇而玩弄权谋相比,一个男人为家仇国恨、为兄弟情义而向奸佞小人撒下的暗器显然更加正义凛然、动人心魄!

主人公梅长苏一出场便是衣袂飘飘、深不可测的江湖帮主身份,很快又演变成一个长袖善舞、玩弄权术的阴诡谋士身份。随剧情慢慢展开,大家发现他原来是个身负血海深仇,天赋帅才的少年将军;再到复仇之路一步步铺排下来,其实,他是一个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儒学生。

在这个饱满的人物形象中,江湖帮主和阴诡谋士只是薄薄一层皮相,是看热闹的人自以为了解的“真相”;而心怀天下身负血仇的热血男儿是皮肉之下的铮铮铁骨,是唯有挚友亲朋才能掀开的底牌;而最后一个恪守道义、忠君报国,永不越雷池一步的儒家子弟才是他的精神内核,因他的复仇之路简直是孔子“克己复礼”的典范,而他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和情感,也如孟子所说的永远“不失其赤子之心”。

作为势力雄厚江左盟宗主、智计无双的麒麟才子,如果想要泄私愤报私仇,大可以培养高级杀手去刺杀仇家,大可以在玩弄权术之中,将罪魁祸首的皇帝逼向绝路,但他却选择隐忍江湖十几年,拖着病弱之身,以惊人的忍耐冷静客观,将当年血案疑点桩桩件件查清楚。

虽然背后谋划是步步为营,但所做却无蝇营狗苟之事。

当年的冤案两位主谋,以及为了积蓄力量而被他利用的两位皇子,全都因自己所做的不法勾当而被绳之以法。没有以命偿命,没有要精神损失费,只要九五之尊的皇帝亲口承认自己错杀忠臣的罪过、还冤死忠魂的清白名声。

到了最后,大事功成,人却即将倒下。原本想着可以放下一切,与好友、爱人安稳度残年,又撞上外族入侵、国难当头!曾经在战场上失去一切的梅长苏还会选择舍命回到战场吗?对曾抛弃过他的朝廷,还会选择舍命去维护吗?

结果有情人再次劳燕分飞,挚友亲朋再次面临生离死别,没有众人期待的大团圆,但却是他最向往的结局——

“如同当年默默看着梅长苏入京时一样,金陵帝都的巍峨城门,此刻也默默看他离去。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初冬之风吹过梅长苏乌黑的鬃角,将他身后的玉色披风卷得烈烈作响。乌骓骏马,银衣薄甲,胸中畅快淋漓地感觉还是那么熟悉,如同印在骨髓中一般,拔之不去。

放眼十万男儿,奔腾如虎,环顾爱将挚友,倾心相持。当年梅岭寒雪中所失去的那个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烟尘滚滚中,他的唇边露出了一抹飞扬明亮的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拨转马头,催动已是四蹄如飞的坐骑,毅然决然地奔向了他所选择的未来,也是他所选择的结局。”

中国人眼中最完美的人格

在众多通俗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经典形象中,能让人感慨唏嘘、思之落泪的不多。《琅琊榜》,一部电视剧而已,到底凭什么打动这么多中国人呢?

说到底,细思之,还是因几千年来儒家信仰的影响。所以,要问为什么男男女女们对梅长苏这个角色有如此多的爱,是因为他的精神内核。他就是中国人眼中最完美的人格,他的信仰就是儒家对于男人、对于士子最终极的要求。中国人对于一个男人的期望,骨子里还是牢牢锁在儒家思想的最高标准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最理想化的形象。

梅长苏在故事中是儒学大师黎崇的得意门生,当年和好朋友靖王一起受教于这位太傅门下。后来黎崇因直言得罪皇上被遣回乡,郁郁而终。临走时还留下一个玉蝉给梅长苏作为信物,视为“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之意。

儒学大师又如何呢?在不能被理解的困局中依旧逃不过也放不开,他的“高洁”与否始终需要统治者的认可才能活下去。

在信仰的荒原上,人的智慧和道德实在是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也背负了太过沉重的担子。如果一个人的幸福需要倚靠另一个人去救赎,把完美人性的盼望,都赌在一个人是否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一辈子保持赤子之心上,根基稳固吗?

说到底,人究竟是不能单靠自己的克制和智慧成为从里到外的道德“圣人”,真实而有效的做到问心无愧。所以圣经中说,要废弃智慧人的智慧,聪明人的聪明。因为神的愚拙也比人智慧。

梅长苏,一个品行高洁,战骨碎尽志不休的古代男子汉,现今的男人们依旧在他身上找寻顶天立地大男人的理想——在人性的罪面前,往往男人既不能齐家,也失去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家是妻子抱怨孩子不认可的暴躁男人,在外是受气、唯唯诺诺听命于领导的小男人;而女人们则在现实中对寻找有担当的男人的不断失望中,向他投去倾慕,以解小男人遍地之忧闷。

一部电视剧,似乎满足了人们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其实,即便梅长苏多么心性高洁,也不能胜过他作为一个人的终极脆弱。如果在人身上寻找理想形象,终归要失望,也不过是幻想。

儒家派的孟子笃信人性本善,好像大家一旦相信了人性本善,那么接下来就有了引导所有人向善行善的根本。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只需多多益善的努力便可以将“人”变为“圣人”。接下来比他年轻了几十年的荀子好像看出了些问题,提出更加辩证的思想“人性向恶”,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虽然这两位大家之言各执一词都是找到要归善的根本,但却同时高估了人类向善的能力,也正因如此,才给后世所有想要得到真善美的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失败、灰心和沮丧,甚至到了绝望、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这种拼命向善而不得的痛苦,不只中国人才有体会。犹太人保罗也在圣经罗马书中大声疾呼:“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如果保罗单单只是犹太人,那么他在法利赛人严苛的律法之下,这样的苦楚终究会伴随一生。然而感恩的是,在他前半生自以为最辉煌的时刻,在骑马奔驰在大马色路上为领导效力的时候,主耶稣让他扑倒在尘土中,彻彻底底的认识到自己不但是“人性本恶”的,同时更对这恶无丝毫反抗之力。

人性不仅卑劣而且软弱,不仅不能救别人更不能自救。正是认识到自己处在可怜可悲的尽头,保罗才醒悟过来,在罗马书第七章的后半段,他才能说出:“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这取死的身体)了。”

简单一句感谢,于骄傲的保罗来说,却是用尽了一生去摔打方能体味的真理。于世人又何尝不是呢?

蹒跚的得胜者

在《琅琊榜》这部电视剧当中,傲然挺立的硬骨头为人称道。靖王景琰是梅长苏最坚定的支撑,无论当年的冤案多么触怒父皇,他都愿意相信好朋友的清白,甚至不惜被打压、被排挤的现状,也绝不低头认错。因为事实上他根本没错,他的父亲所要的也不是基于事实和公义的认错,而是屈从威压和利益的苟且求全。

但到了他与梅长苏的交往中,这股子所谓的傲气就变成了刺伤挚友的利剑,坚决不认错,坚决认为别人都是动辄言利、不分黑白的小人,只有自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虽然梅长苏快被气吐了血,但仍然极力劝勉,最终用真心换回靖王低了头。为什么呢?因为靖王终于明白这次的低头不是屈服,而是因为自己无能,所以需要接受挚友的帮助,才能保护所爱之人。

故事中,高傲的头颅为爱而低下来;而现实生活中,你是要昂着头宣称自己有能力行善,有资格赚得圣人的头衔,却一路失败一路挫折,最终伤痕累累,小心翼翼从各种人的评价和判断中得到些许肯定呢?还是要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性,向神倾诉自己的苦楚,相信耶稣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满怀恩典满怀信心重新站起来?

上帝已全然知晓人性的软弱,他所带领的成圣之路是凭借信心完成的,而不是靠着好行为苦苦赢得的,他知道软弱的人因不断的错误而沮丧、羞愧而放弃,祂就先赐下爱子为我们的罪过买单!“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以与神相和。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琅琊榜》中有一段话是我欣赏的,也是让我感受到来自好似上帝智慧的话。那时属下们千辛万苦为梅长苏找来救命的冰续草,药引却是十个人的性命,梅长苏自然拒绝。其中一位兄弟痛苦地说:“为何上天如此不公?杀害别人保全自己的人活下来了,像宗主这样不肯伤别人一点的却要死?”

梅长苏淡然答道:“在世人的眼中,生死是天大的事,可在上天的眼里,世间之大,茫茫万劫,浩浩宇宙,众生的公平决非体现在某一个人寿数的长短上,所谓有得必有失,当年活下来的那个人虽得了命,但他所失去的难道不是比性命更要紧的东西吗?”

我从中看到了超越佛、道、儒的另一种境界,耶稣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虽然明知面临着被杀的危险,但靖王、言侯爷和莅阳长公主依然愿意在金殿鸣冤,他们的勇气和为朋友舍身的义气让人佩服。而圣经罗马书5章说:“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完美的儒家子弟说,他可以为了心中道义放弃生命;受世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究竟此道在何处?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或许上帝在创造人类时,就在灵魂的最深处埋藏了一颗渴望神圣的种子。所以佛家、道家才会如此绞尽脑汁、诚心诚意想要成仙成佛,而不信鬼神的儒家呢,则是竭尽全力想要靠自己努力成圣,只可惜造物主只有一位,救赎之路也唯有一条。这是窄门不错,但却为所有寻找的、叩门的敞开;这是一条要低头认罪,承认自己全然没有骄傲资本的路,但走进之后却有属于上帝之子的光明、自由与尊贵。

我们应该真正全心追寻的是一位神,而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在人没有完美,只有残破,完美是单单属于神的。在上帝的面前,我们都不及格,但是我们可以靠着恩典成为蹒跚的得胜者。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637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