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白先勇《牡丹亭》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6-05-03 09:52阅读:
白先勇《牡丹亭》观后感

    五一假期,虽是短暂,亦有乐可寻。
    昨晚终是没能耐住,去看了《不二情书》,在这里还是愿意向大家作以推荐,剧情很好,画面也很美,演员的表演也中规中矩,没有大惊喜,也无大瑕疵,其间关于诗人之于时代的论述赚得我一把眼泪,最后的男女主角的相遇的戏码说是情理之中的早已料到,但汤唯演的绝对堪称神来之笔,情感拿捏的实在到位,即便从开始我都觉着汤老师今次塑造人物的方式和以往相比毫无二致,但结尾是真让我投入了一次剧情。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尝试去看一次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の不二情书》,趁着假期,少吃三顿饭的钱足矣。
    好了,以上不是我今天主要说的,主要说的部分是接下来的。
    也是五一假期,趁着多数同事休息的工夫,我大可以招摇的坐在办公区毫无顾忌的听了一场白先勇版的昆曲《牡丹亭》。
    自有记忆以来,似乎对戏曲情有独钟。幼时就开始学唱豫剧,后又深得河南卫视《梨园春》的影响,每周日晚上守着黑白电视听戏成了一周里的一件大事。在家里那边,一到周日夜晚全村都是胡琴响梆子声,敲锣打鼓的高低和唱,以至于不知电视有湖南,除了日日中午12:38的《今日说法》,就是《梨园春》。凡事就是这样,那时间如痴如醉的东西,到如今依然会念念不忘,都说戏曲几乎快要被装进棺材,我却依然能哼唱十几有余的唱段,虽不言有多严丝合缝,也算得工整的有板有眼了,老祖宗的,该留着还是要留着,念旧如我,实在舍不得就那样扔了。
    戏曲剧种颇多,主要是地域原因,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戏曲剧种,河南的豫剧、曲剧、河南梆子,河北的河北梆子、评剧,山西的晋剧、秦腔,山东的山东大鼓,东北的二人转、二人台,江浙的越剧、昆曲,北京的京剧等等,不一而足,尽是传承上百年的中国戏曲文化瑰宝。小时候听的多的还是家乡的剧种,像豫剧、曲剧、越调居多,后来才接触京剧、黄梅戏、昆曲、越剧这些其他的,语言不通其实还是听戏的很大的一种障碍的,也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才使得如今戏曲的传承举步维艰了。但我想同样的因为这地域不同,在戏曲舞台上的这种语言差异,才使得那些真正热爱和喜好戏曲的观众有着别样的痴迷。毕竟就像你在中国,走到哪里都有那么某个人会唱一段《花木兰》,会给学一段《天仙配》,会哼几声《铡美案》,也有《十八相送》,也会间或听到一曲《牡丹亭》。
   那就恕我语言匮乏,给大家从百度扒拉一下《牡丹亭》的介绍来: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嗯,以上是剧情的梗概。

    白先勇重新排演的时候,其实把里边的段子删减了很多,但主题未移动,不如伤筋动骨面目全非那般,演员上是新老搭配的形式,以老带新,推动昆曲的继承和传播,被称作“青春版《牡丹亭》”。

    唱词的话,无需赘言,汤显祖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词写的不是一般的美,姑且抛开故事,单就戏文都堪称大造化,中国文字搭配的异常精妙,真的很让人叹服。

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得春光一二          ——杜丽娘出场的唱词

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陈最良出场唱词

    以上两句,交代了心事,也交代了情致,画面感已经够强了,再唱念出来,给人的感觉也是特别的好。像这样的唱词,贯穿了《牡丹亭》始终,有些词精妙的更厉害,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读,哪怕没时间看完这《牡丹亭》,偶尔择取一段也很过瘾了。

    白先勇对《牡丹亭》更大一种贡献,我觉着还是在舞台效果的呈现上。当然,现在很多戏都会在舞台上做足功夫,因为和以往一般死板的表演,是不会有太大的出路的,所以,这种对舞台的利用,以期达到的表演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无论是对于灯光的利用,抑或是加入的舞美元素,都不会让观众觉着太过生硬,反而会给人一种更好的视觉体验,从而在欣赏时能做到更加专注,这些东西对于表演的作用显而易见。

    另外就是演员的表演。无论作为任何一种表演,不让观众跳戏我觉着是最低的一个要求。你的表演一定要吸引观众,只有你做到用心尽力,观众才会鼓掌叫好,你才能够卖座,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之前有看过电影《梅兰芳》的人应该会知道里边有一个邱如白给梅兰芳改戏的情节,白先勇其实在演员的表演上也进行了很多细致的改动,这种改动其实是让人物更生动具体起来了,再加上演员自己的高要求,当然是很能够得到观众赞赏的。你像剧种“闺塾”一折,饰演春香的演员的表演就很讨喜,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生活的那种小丫头的作态,惟妙惟肖,很传神。

    最后想说的是,汤显祖在写《牡丹亭》的时候,其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还是很突出的,就像现在有人对《牡丹亭》的“上承《西厢》,下启《红楼》”的评价,作为中国浪漫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当在昆曲中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呈现的时候,更给其赋予一种新的生命,这种生命在几代人的演绎之下,愈发姿彩张扬,历久弥新。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闲来无事时让自己的生活多些不一样的体验。

    再多说一句,感谢这个闲下来的片刻假期时光,感谢白先勇先生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感谢生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766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