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10-20 08:38阅读: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被中国人熟知,多是由于他曾经在奥斯卡风光大作的以中国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为主题的《末代皇帝》。而《戏梦巴黎》,则是导演对于法国一段历史的浪漫回忆,也是贝托鲁奇电影风格的另外一面的代表。
《戏梦巴黎》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刚刚成立之后不久发生的“五月风暴”和“朗格卢瓦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大学生,在这动荡的时局之下相识。两男一女,在毫无拘束的小房子里,交合,游戏,乱伦……而外面世界的运动风暴,则愈演愈烈了……
贝托鲁奇曾经以《巴黎的最后探戈》里大胆的情色镜头而震惊世界,也因此被禁拍五年。《戏梦巴黎》再次以大尺度的情色镜头来表现,在华丽的政治与情色的外衣之下,悄悄掩藏住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国内的第六代导演中十分杰出的一位——娄烨的许多电影,和贝托鲁奇就有了很大的共通。摇摆动荡的时局里,放荡不羁的人欲和迷失的青春。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朗格卢瓦事件和“五月风暴”
一个真正的影迷,一定都会认识朗格卢瓦。在电影史上,他没有拍过一部电影,没有写过一篇评论,却比许多导演和影评人都更了解和热爱电影,甚至愿意为了电影而死。他的坟墓上,后人只有恭敬的刻着两个字:影痴。以表达难以言表的尊敬和爱。
朗格卢瓦是这个世界上的头号迷影者。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在世界大战中抢救各处流散的电影拷贝和胶片,将它们一一编号,到处藏匿,修复破损,以躲过德国的文化毁灭。如今许多得以传世的电影,尤其许多的默片,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回来的。他以自己个人的微薄力量,建立了一座电影资料馆,向全世界无偿传播电影文化,被安德烈巴赞称之为“电影教堂”,里面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法国电影的新浪潮的巨匠们,都曾经是将大把的时光挥洒在这个电影教堂里的。解放后,朗格卢瓦义务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国家,每天连续不断的放映自己收藏的电影,哺育了无数的电影导演和影迷。
但是到了1968年,戴高乐政府却宣布要罢免朗格卢瓦的电影资料馆的馆长职位。这一事件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整个法国文化界乃至最后全世界的愤怒。这个为了电影而奉献一生的老人,如今早已成为了世界电影界最崇高的人之一了。罢免的声音一出来,无数导演和学生就走上了街头,与政府展开了抗议。《戏梦巴黎》开头就是这个事件,那个演讲的人就是日后的电影巨匠戈达尔——这个一生都桀骜不驯的导演,为了捍卫朗格卢瓦,一直冲在游行示威的最前面,被打的鼻青脸肿,眼镜都换了好几副。最后,全世界的电影工会为此联合起来抵制法国电影主管部门,美国好莱坞的所有制片厂罕见的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对法国政府施压,全世界的导演和演员纷纷发表演说和致函谴责法国政府。激烈的对抗和示威游行,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此时也是法国“五月风暴”的进行时期。那些深受中国文化大革命和古巴革命精神感召影响的年轻人,由于对法国现状的极度不满,以及对教育的失望,因此走上街头开始抗拒政府。最终,演变成了全国的动荡和政治危机。戴高乐因此下台,法国的整个社会和政治都深受影响。《戏梦巴黎》里,那些中国文革的海报、雕塑和书籍,以及外面轰轰烈烈的游行与对抗,都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背景。
60年代法国的混乱和动荡,人心的迷失和恍惚,这是贝托鲁奇用怀旧的笔触为我们去描摹那个旧日的时代,对那段疯狂的青春的记忆和怀念。这种调子作为电影的背景和基调,就如同时间的迷幻药一样,让人意乱情迷而又颓废的沉醉其中。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摇摆的年华和迷失的青春:回忆那春风沉醉的晚上
电影的核心是三个纵情的青少年男女,他们忘乎所以的纵欲,将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批评者认为,这部电影完全沉浸在了绵绵无绝的淫欲和声色里,没有内涵。其实,我想,导演正是通过这种声色和肉欲来表现他所想要说的。
电影的色彩十分华丽和鲜艳,一方面加强了感官上的刺激,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记忆和怀旧情怀。60年代的法国,正是左翼思潮泛滥的年代,意识形态的混乱,从而也直接影响到了年轻的一代人。
电影的主要视角,美国来巴黎留学的留学生马修,其实就是导演自己的缩影,贝托鲁奇是一个意大利人,五月风暴的时候,他正在法国留学,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影里的马修就是当年的自己。傻乎乎的,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在异国经历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动荡。另外两个主角,则是巴黎人。显然,他们都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孩子,父母离开后给他们留下了一大笔钱,回来后又悄悄留下支票,所以才会衣食无忧,物质的富足,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心理上的困惑和迷惘。那个时代,萨特继承了尼采在高呼“上帝已死”的宣言,而美国的青少年都“垮掉”了,中国的文革风潮则蔓延了欧洲,红宝书和毛主席的理论,成了欧洲青少年拯救世界的法宝。中产阶级的空虚,孕育了这种革命的激情。三个青少年的谈话,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活标本。他们在小屋子里,根本不关心窗外如火如荼的革命游行,反而会为了遥远的美国电影而争执不休,为了遥远的越南和中国的革命而面红耳赤。“毛主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他用数百万人来拍摄了一部史无前例的史诗”。“其实这数百万人都只是临时演员罢了,他们拿着同样的书,我的意思是同一本书,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争论永远达不成共识,思想永远都是片面的,这些缺乏实践,缺乏历练,凭借书本和自己短暂的人生去推衍世界的年轻人,永远都在自己的局限里挣扎而迷惘。当精神因此陷入了空虚和麻木,必然带来肉体的沉沦。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性爱的幻觉,如同迷药一样给电影染上了迷离的幻觉色彩。法国兄妹两的性的试探,其实永远都停留在表面,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而马修则沉浸在扭曲的自慰的幻觉中。既然思想是难以获得肯定和踏实的,肉体则没有了那么多的分歧。马修很快就与众人坠入了乱伦之中,他们尝试各种体位,各种方式,以肉体混乱的交合,来寻求一种内心的安慰。最后,在帐篷里,三具肉体赤裸裸的相拥而眠,这是电影里最舒服、最安稳的一次睡眠了。马修刚刚来的时候,两兄妹裸体睡在一起,但是没有任何身体触摸,马修则习惯半夜起来找水龙头冲着撒尿,寻求刺激和快感。之后,各方之间的敏感和隔阂,也没有创造那样安详的夜晚。当三人终于以肉体的融合打到心灵的融合了,才在同一个帐篷里暂时抛弃和忘却了思想的隔阂而一同睡去。
但是迷乱和分歧的内心是难以因此而弥合的,这种依靠肉体的交合来维持的融洽是脆弱的。所以,当一块石头砸碎了玻璃,我们就发现了三个人立马冲进了楼下的游行的人群中去了。马修愤怒的高呼,这是暴力,这是法西斯,这是不对的。而法国兄妹则兴奋的和其他巴黎人一起,加入到了焚烧车辆,与警方对峙之中去了。
《戏梦巴黎》影评:花都旧梦
电影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经典电影桥段的插入。本身三个主角也都是资深的电影迷。他们的交流的重要内容就是不同电影的内涵、手法和意义。同时,也模仿了许多电影的精彩片段,这既是对过去的怀旧和致敬,也丰富了电影的细节,显得更加巧妙而韵味无穷。《四百击》、《筋疲力尽》、《狂人皮埃罗》、《不法之徒》、《礼帽》等等,从音乐到画面,完美的嵌入了巴黎的旧梦之中,不仅仅让镜头里的主角欢乐了,也勾起了观众的怀旧之情。
英国的《卫报》评论这部电影,认为它是写给巴黎的一首旧情诗。在那感伤的音乐,绚丽的油画般的画面里,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疯狂和迷乱,沉沦和呐喊。最后的结局是开放而耐人寻味的,旖旎的画面中,人们走向了革命。但是这场革命以追求自由为口号,却最终演变成了文革一样的东西。不去评论历史的对错是非。导演只想将巴黎人的那份热情,那份浪漫和那个特殊时代糅合着特殊的如同迷药一样的色彩融进梦境。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都会有许多青涩的青春回忆,每个城市也一样。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218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