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恶人传》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08-09 07:40阅读:
《恶人传》影评观后感


 罪犯头目张东洙(Don Lee)被一名神秘莫测的连环杀手暴力袭击之后幸存,与当地警探郑泰硕(Kim Moo Yul)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搭档关系,联手捕捉被称为“K”的虐待狂杀手”。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韩国电影大放异彩,导演奉俊昊凭借新作《寄生虫》夺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摘得金棕榈。

奉俊浩自己也说这座金棕榈奖杯是戛纳送给自己、送给韩国电影的礼物,听起来真让人羡慕啊。其实除了这部《寄生虫》,今年戛纳还有一部韩影的踪迹,那就是午夜展映单元的《恶人传》。

《恶人传》


午夜展映单元的影片大都血腥暴力一点,这部也不例外。

故事由一个连环杀手讲起,他用杀人来寻求快感,而且手段极其残忍。一般都是先开车主动撞上一辆车,等到被撞车主下车来查看的时候,杀手再趁机用乱刀捅死车主。

无仇无怨,这个杀人狂随机选择目标,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因为想要抓住他,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生活轨迹也逐渐有了交集:

一个是热血警探,做事不讲规矩,在警队里不受上司待见,但极富正义感,能为了办案抓贼豁出一切。


一个是黑帮大佬,身后小弟众多,脾气也很火爆,曾经徒手掰下了对手小弟的两个门牙,自己也身材壮硕、极为能打。


这样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人,因为连环杀人案而萌生了一种微妙的兄弟情谊。

警察郑泰硕要抓住杀手自然是职责之内,即使这个案子不归他管,他也要查,为了就是要弘扬正义。

黑帮大佬张东洙要抓杀手则是因为他自己就是杀手犯下的数宗罪案中,唯一的幸存者。杀手随机选择目标,碰上张东洙才第一次失手,不仅没杀了他,自己也被张东洙捅了一刀。

张东洙虽然性命无忧,但因为是被偷袭所以伤得也不轻,更因为在养伤期间受到了对手的嘲讽和落井下石而大怒,誓要在警察之前抓住他,自己私刑处置。

一个要偷偷查案没人手,一个要大范围抓人没依据,两人决定这次要合作一把,警察提供查案方向,黑帮出人出力。


这个双雄对决的模式很有当年吴宇森《喋血双雄》的味道,一正一邪,身份虽不对位,但却总能迸发出惺惺相惜的男人情义来。这样的两个人总是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虽然手段不算正义,但目的终究是正义的。

有如此的情感作为基础,观众怎么都不可能讨厌两个主角。更何况张东洙这个角色还有马东锡的加持,再穷凶极恶也能透出一股萌萌的气息。


所以《恶人传》就观感来说,还算流畅,也能有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桥段。但看完之后细想,问题也真是不少。

韩国类型片的崛起有目共睹,尤其是警匪类,前有《黄海》、《追击者》,后有《新世界》、《犯罪都市》,类型元素被运用的相当纯熟。

但此种类型片也有弊端,尤其在《恶人传》上凸显的尤为明确。它对于暴力和血腥展现的比重把握的不太好,几乎全部篇幅都是在拍这些,从而忽略了探案片本身的逻辑,从发案到破案,没有推理进展,所有的突破都是由偶发事件来切入的。

而且就血腥和暴力的程度来说,也不太够,两人对打戏几乎都是一拳揍翻一个,没做出什么新花样来;而且既然已经是午夜单元放映的片子了,血也喷溅的不够高。


电影中郑泰硕和张东洙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所以是坏家伙要抓更坏的家伙吗?

——不对,是两个坏家伙抓一个更坏的家伙!

导演努力想要在电影中塑造一种“全员恶人”的感觉,警察不用正当手段、黑帮发泄私愤、杀手凶残暴虐,但还是太流于表面了,“恶”体现了,“传”却缺失了。

片中给了观众一个杀手旧照片的特写,他也曾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那么是什么导致他变成了一个冷雪杀手呢?是什么经历让他开始享受杀人的快感呢?

电影却闭口不提。


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很片面,黑社会老大给雨中的女学生送把伞就代表着恶中有善了,杀手在法庭上抗辩几句没有证据判死刑也是杀人的一种就代表着思辨了,导演的想法很好,但画面的呈现太薄弱了。

最重要的是作为双雄对决模式的电影,对于黑白两方的关系进展表现的也不够,我想看到警察因为法律的无力而在内心倾向于暴力时的挣扎困顿,也想看到一个帮派大佬真正与警察和解时的心路历程。

正邪和善恶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人性能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恶人传》应该要做出来的表达。


至于结尾处的反转倒是算得上有趣,黑帮和警察联手,努力让冷血杀手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但最后在牢里事情还是回归到了一个“有仇报仇”的状态,恶人们之间的事儿,最后还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很多描绘暴力的电影最终会把结尾落在“暴力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循环往复地滋生仇恨”这个点上,《恶人传》倒是把结尾结在了“以暴制暴”上,有点意思。

不过电影整体还是火爆有余,回味不足,看的时候萌生的那点爽感,也都在后续的思考中消失殆尽了。



影片成功塑造了三个恶人形象

1、变态杀手

这是一个最可悲又可怕的角色,无法获取财富、权力、或是地位、名望这些成就感,只能通过杀人快感来自慰。

他连环杀人的本质与沉迷毒品、或者网络获取快感的可怜虫并无不同,只是危害更大。

影片甚至都没有交代他变态的历史成因,因为他只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内心走向的失败者。


年轻时可能有点帅的杀手
2、伪善警察

他具有当警察的天赋,细致敏感,是一个有胆识、有能力、有追求、有抱负的四有警察。他为了成为合格执法者,不惜与黑帮合作,只有一个条件,用法律而不是黑帮规矩来制裁杀手。

但是,当他为了从黑帮老大手上抢夺杀手,不惜违背承诺,开车撞死(未遂)黑帮老大时,当他为了成功让杀手获罪,而与黑老大勾结栽赃杀手时,当他最后利用杀手在监狱杀人灭口时(影片的开放式结尾暗示),就已经让我们看透了他那层用来哄骗安慰自己的遮羞布。

他只是一个为了升职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伪善小人。他执着的法律审判、正义旗帜,只是他用来欺骗自己良心的遮羞布。


自己都没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坏人的警察
3、嗜血黑帮老大

影片开始,黑老大就用健身5分钟后,从沙袋里倒出来一个血葫芦人而惊到了我,然后又在黑黑谈判中,徒手掰掉对方两颗门牙征服了我。妥妥的残暴五星级老大!

但是,随着影片进展,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情商极高的领袖型人物。

他不会随意暴力,暴力的原因是对方越界了,需要给对方一个警告,将对方小弟打成血葫芦也不随意取人性命。

他会和颜悦色跟你讲道理讲规则,你太混了不讲理,我再掰掉你两颗门牙,然后继续友好合作。

他会在汽车被无故追尾后,很大度温柔的说,没关系不要紧,你走吧。

他会在车站等人时,看见女高中生未带伞被雨淋,而把自己的伞送给她(无任何不良企图)。最经典的是,当警察警告女高中生说,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是个黑社会老大时,女高中生说了一句,我看你比他还像黑社会老大(一不小心真相了)

而他受伤昏迷住院,手下小弟自发组织复仇行动,他锒铛入狱,监狱里的小弟列队迎接,这些无一不说明了他是个很成功的首领,没有手段能力与人格魅力,是做不到的。

他只是一个自然法则的捕食者,讲规矩讲道义讲诚信,不像杀手无目的杀人,也不像警察打着虚伪的旗号。

但他归根结底,还是个恶人,因为他谋杀了自己合作多年的另一黑帮老大,因为对方在他虚弱时想重新和他划分势力地盘。


只要别动我蛋糕,我可以很温柔
结论:片如其名,全是恶人。



前半部节奏明快,情节紧凑,看起来十分过瘾,可惜到了开始追捕的时候,为了结局的效果就人物智商开始强行下线,那么经验丰富的黑帮和警察组合在那么狭窄的小路上守株待兔竟然没有想到提前准备好车辆封堵道路,任由疑犯开车逃跑;警察开车追上疑犯,不强行超越别停车辆,竟然喊对方停车,你看抖音上那些酒驾的,交警喊他们停车都不停,一个连环杀手能停车;面对那么厉害的杀手,就不带小弟一起埋伏,最后就三人分开追捕凶手,我就知道那个马仔肯定要挂,你是在追杀一个能跟老大交手还带着刀的连环杀手,你们三个就这么赤手空拳的,分别行动走进小黑胡同任由人埋伏,就不懂得俩人一组吗,这不就是给人送人头吗,两个主角有光环,你这个马仔是非死不可了;最后老大抓住杀手,狡兔尚且三窟,我就不信你个黑涩会老大就那么一个地方可藏身,非得回那个所有警察都知道的据点,我跟你说要是现实中,警察都能比你先到据点你信不。

当然了除了这些为了让剧情达到结尾震撼效果而拼凑出来的硬伤,其他地方还都是不错的,演员演技在线,故事讲述完整,目前国内是拍不出同水平的类型片,当然了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拍不出这种片,是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腐败和无能的警察,没有题材可以拍,而并非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水平问题。



本想写《寄生虫》,奈何苦寻资源而不得,据说七月底能有,届时再做打算。

在此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另一部韩国电影,与《寄生虫》一起登陆戛纳(非竞赛展映)的《恶人传》。


我不看韩国电影已经很久了,尤其是黑帮犯罪题材,不是他们拍得不好,相反犯罪电影可能是韩国电影工业最成熟的版块之一。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熟之后如果没有突破,难以避免就会走向“套路”,也许这是类型片的宿命,然后等着某位“体制内”的天才来打破它。


就像《邦妮克莱德》开启了新好莱坞的时代,库布里克让电影工业带上浓厚的作者色彩那样。


《恶人传》是这样的作品吗?显然不是。


《恶人传》,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工业之作,我不太能接受对它的过分赞誉,毕竟它并没有关注新的题材,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叙事模式。


它是标准的韩国犯罪电影,由真实案件改编,变态连环杀人,不拘小节的落魄警察,最后还有被韩国电影排队批判的,懦弱低效的司法体系。


将暴力进行到底 ?

不过类型片也自有其魅力,《恶人传》更是将其中之一发扬光大 ——打!


这部电影的打戏非常出彩,张东书开场就在打拳。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拳袋里装着一个人。


之后各种暴力手段层出不穷,徒手拔门牙,铁棍敲膝盖(想着就疼……)



和美国电影的暴力美学不同,韩国禁枪,行凶者靠的是刀,以暴制暴者则靠拳头。


影片围绕一场连环杀人案展开,却丝毫不涉及推理,作案手法也极其简单,凶手假装追尾,等车主下车,然后像一条疯狗一样冲上去将其乱刀捅死。



他就像游荡在韩国凌晨时分的恶鬼,伺机而动,进行无差别的屠杀,死在他刀下的有证券公司的经理,有买蛋糕准备给女儿过生日的卡车司机


以及偶然遇到的高中女学生……


关于凶手的心理,电影没有太过关注,只简单介绍他是在孤儿院长大,虔诚的基督徒,加以少量的细节辅助。


比如看到受害者家庭合照时露出的诡异笑容。


租室里严整的抽屉以及那张过去的旧照片。



这点区别于韩国其他犯罪电影,它们往往很关注凶手的心理,像《金福南杀人始末》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讲她的心灵蜕变。


这样的处理倒也不难理解,导演想表现的以暴制暴的电影美学,如此一来自然得有所取舍。


壁画,海报也都在暗示着影片的主题


老实说影片的故事模式并不出众,由一起连环杀人案件引出痞气的热血警察。


这样的警察在韩国电影里很常见,他们一般不穿制服,胡子拉碴,行为举止不拘小节,如果不表明身份,很容易让人误会成黑帮。


另外警匪界限的一再模糊,也算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点。


与外在的痞气相对的是,他们往往执着于抓住真凶,有着极强的正义感以及不容退让的原则。


这几乎可以说是韩国电影里的“人物典型”了。


主要情节起始于一场“意外”,无差别犯罪的凶手,在某天晚上开车追尾了黑帮大哥张东书的大奔,一般人都会拍照找保险或者让他赔钱,财大气粗的大哥直接让他走了。


凶手楞了一下后,却不准备放过他,经过一番搏斗,黑帮大哥反伤凶手,却被他开车撞倒,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于是势不两立的警察和匪帮,有了共同的目标,两个“恶人”联手抓住魔鬼。


主线之外,还有借刀杀人,黑帮火拼,简而言之就是将暴力进行到底,偶尔来点细节讽刺下警察,司法,表明自己是一部真正的韩国犯罪电影。


为了大家的观影体验,就不继续剧透了,抛开种种观念,这是一部看着很爽的电影。


最后谈一谈角色,这部电影真正讨喜的还是“大哥”,恶人做善事总会更博人喜爱,观众对黑帮的情感从来都很复杂。


就像《教父》里所描述的那样,黑帮是一群世俗规则之外的人,但同时他们又有着自己的“法则”。


他们重视声誉,仿佛古时的英雄,以暴制暴,背后却是利益的分配,人命的堆叠。


他们崇尚暴力,蔑视法律,却又恪守规矩,越界之人犹如逆风持炬,终究引火自焚。


当然《恶人传》最突出的不是对黑帮的挖掘,还是隐藏其后的暴力美学。


影片里的暴力不是手段,更像是一种立场,让我们偶尔能够跳出道德的“桎梏”,从一种更原始,更血性的视角观看故事。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还是具有解读性的,警匪之间的界限一再模糊,法庭定罪需要黑帮的仗义出庭,而象征“正义”的司法,也亟待反思……



之前就有非常多的小伙伴在向我安利这部电影,不过也有很多小伙伴在向我吐槽这部电影。

我先说一下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第一感觉,那就是:“这到底拍的是个什么玩意?马东锡实在是太有型了!”


说完了观影之后的直观感受,我们就再来深入的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恶人传》是由李元泰执导,马东锡、金武烈、金成圭主演的犯罪动作电影。

这部电影还入围了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午夜展映单元。

昆汀·塔伦蒂诺甚至评价说《恶人传》是他在戛纳唯一想看的电影。

(昆哥,我知道你喜欢暴力美学电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是不是后悔说出这句话了?是不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更值得一看呀?)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是怀着很高期望的,一方面是听了太多关于这部电影的溢美之词,另一方面是我对于韩国犯罪题材的电影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再加上这部电影还有马东锡大叔的加盟,在我的意识里,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一个这样的预期,当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才会有如此之大的落差感。

电影的整体风格属于“硬核暴力美学”,那种拳拳到肉的打击感,血肉横飞的视觉冲击感,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

这部电影的暴力美学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比起来少了一份唯美与浪漫,与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比起来多了一份真实感。

我自己把它命名为“硬核暴力美学”,真实!过瘾!


与这种过瘾的打击感相比,电影里的其他场景就要逊色许多。

特别是那段开车追逐的戏,在见惯了大场面的观众老爷们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在我的感觉里大概就和《唐人街探案2》里的飞车追逐戏是一个档次吧。

不过这部电影让我失望的原因还并不在于此。

真正让我觉得失望的原因还是在于这部电影在情节的表现上和角色的塑造上完全失败。

整体的故事情节交代的不清不楚,让观众看起来摸不着头脑,角色的性格缺乏变化,没有层次感,显得非常呆板,很多时候观众们甚至不能够理解片中人物的行为逻辑。

这部电影中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脾气火爆,做事不守规矩的警察;一个是童年不幸,因此产生变态人格的杀人犯,还有一个是心狠手辣,却心存善念的黑帮大哥。


我们先来说说火爆刑警这个角色,这个角色说实话,让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的尴尬。

他从一出场就怨天怨地怨空气,就像所有人都欠他的一样,黑帮地盘他随便闯,黑帮老大他随便打。

这样一个人居然还能活到最后,我觉得这个设定真的太魔幻了。

不是恶人传吗?咋没有恶人来收拾他呢?

不合理啊!


这个角色身上的不合理性还不仅于此。

在电影的最后,这货为了把变态杀人狂抓回去接受法律的制裁,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之下,开车撞晕了黑老大,带走了变态杀人狂。

这一份维护正义,维护法治的心,看的我都快流泪了!

但是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这位正义的干探:

你明明知道你的上司收受贿赂,你为什么不实名举报?

黑老大亲口告诉你,他杀了人,你为什么不抓?

你错手杀了人,你为什么不去自首?

你明明知道变态杀人狂已经被判了死刑,为什么最后还是把黑老大送到关押变态杀人狂的监狱里去?

你维护正义的态度呢?你维护法治的决心呢?


到底是什么让你前后的行为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而且还变化的如此没有逻辑的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编剧的力量吧!

其实你说这个人物可不可以有变化,可不可以变的更加丰满一点呢?

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他变化的点和变化的方向都应该和电影里所展现的不同。

他变化的点,我觉得最合适的时机,应该是在他错手杀死了来找黑老大寻仇的杀手的时候。

电影里表现出的他在杀了人之后,是一种极度恐慌的情绪。

我一度以为这个角色要因此产生一些变化了,但可惜的是,在后面的故事里他没有任何变化。


其实试想一下,这个一出场就谁都不服的角色,在错手杀了人之后居然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与害怕。

这种外表的强硬和内心的软弱所形成的戏剧冲突,其实是可以把这个角色立起来的。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他因为错手杀人而变的畏惧,畏惧变态杀人狂,甚至想放弃追捕变态杀人狂,这样的角色设计是不是显得更有层次,更加的真实。

在后面的剧情里,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变态杀人狂杀了他的同伴让他又重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失去的勇气,决心一定要将变态杀人狂抓捕归案,接受法律的制裁,还牺牲同伴一个公道。

这样,他最后坚持要用法律的武器来让变态杀人狂受到应有的惩罚是不是也就能够站得住脚了呢?

而且在他找回勇气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设计黑老大对他的帮助和影响,这样是不是又把黑老大这个角色的形象丰富了一下呢?

其实这个角色是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的,可惜在电影里并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来!


说完了警察,我们再来说说杀人犯这个角色。

对于杀人犯这个角色的塑造,我觉得就更是失败中的失败了!

因为从头到尾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变态,唯一的一句话解释就是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这个不幸的童年真的是一个百用不厌的烂梗。

好像一个变态要是没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都不好意思自称是变态一样。

但是我真的想说,童年不幸的人有那么多,为什么你就变成了一个变态呢?

这样敷衍的理由真的说服不了我呀!

不合理啊!


与前面这两个角色相比,黑帮老大这个人物就要丰满许多了。

黑帮老大这个角色是有着明显的转变的:

他一开始想要抓住杀人犯是因为杀人犯对他的刺杀,让他的生意受到了影响。

后来他想要抓住杀人犯,是因为他发现杀人犯是个变态,他内心的善良被激发了出来,他要替天行道。

这样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他心底的善,一个角色既有其狠辣的一面,也有其温柔善良的一面,这样的角色才是有血有肉的。


说完了角色,说完了那些我觉得不好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部电影值得被称赞的地方吧。

首先,我要说一个我觉得在剧本上写的非常精彩的地方:

黑老大在找到杀人犯的刀之后,让小弟拿着这把刀去把一直要挟自己的人给杀掉了。

这样的剧情设计,一方面体现出了黑老大的狠辣和智慧,一方面也为他后面的转变做了铺垫。

可以说这个设计真的是这部电影里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个电影最大的一个的亮点,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电影会以“恶人传”作为片名。

不过后来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

我发现其实导演想要向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遍地是恶人的世界,他想跟我讲的就是这帮恶人的故事。

故事里,警局的局长公然接受贿赂,下属知道上级收受贿赂却无动于衷。

故事里,警察完全不像警察,而更像黑帮分子。

故事里,黑帮分子为抢地盘互相残杀。

这一切都是“恶”,在我们眼前就是一个“恶人”当道的世界。


但是在展现“恶”的同时,导演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另一面。

故事里,因为上司收受贿赂,致使警察迟迟不能对连环杀人案进行调查,被逼无奈只有与黑帮合作,一起追捕连环杀人犯。

故事里,黑帮老大看起来表面风光,大鱼大肉,豪车美酒,一呼百应。

但是每天还是要低声下气的面对自己的投资人和合伙人,甚至被自己的朋友逼上门来威胁。

原来警察也不是想查什么案子就能查什么案子的呀?

原来黑社会大哥要像商人一样来应付自己的投资人呀?

原来恶人也有其无可奈何的一面呀?

警察与黑帮的合作,恶与无奈的对比,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戏剧冲突,真的是一份很好的材料!


可是一份这么好的材料,怎么就做出了这么一道菜呢?

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导演为了表现硬核的暴力美学放弃了很多剧情上的逻辑,我全片看下来,也没注意到追捕杀人犯的关键证据和逻辑链。

其次,为了对黑老大这个角色进行升华和拔高,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上演了没有证据,还硬要把杀人犯抓回警局进行法律制裁的戏码。

(我仔细的想了一下,不是我说,警察兄弟,你这完全是坑黑老大呀,先抓杀人犯,然后因为没证据逼着黑老大不得不自首。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啊!高,实在是高,我服了!警界奇葩,执法鬼才啊!)


但是这样对一个单一角色的拔高,与你之前所想展现给我们的恶人群像,其实是矛盾的!

这样的设计,难免会让观众们只记得黑老大,而认为其他的角色都是傻X。

这样的设计,让这个本身非常优秀的题材失去了它的内含和深意。

这个题材本来应该表达的是:我们虽然都是恶人,但是我们是为了生存而为恶,甚至是为了正义而为恶。

当我们遇到变态的时候,我们虽然是恶人,但是我们还有底线,我们还有作为一个人的良知和底线,所以我们会联手去追捕变态。

而那个变态,他已经不能被称作一个恶人了,他应该被称作恶魔,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人性!

你看我这样的立意是不是一下就把这部电影的境界拔高了呢?


在此前提之下,要是再能在人物刻画上面多下点功夫,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能够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真的是可惜了呀,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最后我想说:“马东锡实在是太有型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459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