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地久天长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3-03 09:37阅读:
《地久天长》影评观后感


2019年2月16日,王小帅迎来了导演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凭借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片中的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同年11月,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地久天长》又获得“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地久天长》还被“卫报”评为 “2019年度十佳影片”。

谈及获奖情况,王小帅有些受宠若惊。有些出乎意料,虽然最初参赛时觉得电影质量不错,但没料到会连续斩获这么多奖项,而将柏林电影节上两项大奖收入囊中,王小帅更是始料未及。王小帅在谈及电影的创作初衷时说过:

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时间去感受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的无常,有些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可能一点点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一点是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来的,也和我构思的这个故事的剧情很贴切。

换句话说,王小帅是想通过横跨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变迁历史,通过发生在两个普通家庭中的悲欢离合,为观众展开一场带有鲜明时代烙印,属于普通人的史诗画卷,试图用时间去化解电影里人物在友谊面前产生的隔阂和误解,解读无常的命运摆弄下,小人物的无奈与坚韧,从而真正阐释友谊“地久天长”的真谛。

面对痛苦,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中国的文化里一向缺乏“悲”的观念,真正的“悲”主要出现在西方,源自于古希腊悲剧。那是人与命运的抗争,显示出自身存在价值的光辉时刻。但中国从来不缺乏悲剧电影,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是悲剧,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是悲剧,到了王小帅的这部《地久天长》依然是悲剧。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电影悲剧的魅力也在于此:它让观众在导演营造的气氛中,在情感上与悲剧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美好的生活被一点一点的蚕食时,人便开始珍惜最慢慢消失的美。

电影里主角工人刘耀军和王丽一家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先是王丽身怀二胎,在那个特殊年代的背景下,被身为计生办主任的至交好友海燕拉着去强制堕胎,意外导致王丽终生不育,再到随后唯一的儿子刘星因为好友儿子沈浩而溺水身亡,成了失独家庭,养子对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又加深了这个普通家庭的苦难。

丧子之痛,不育之苦,加深了两个原本友谊深厚的家庭之间的隔阂,最终导致友谊的分崩离析。

彼时两家人关系还没出现裂痕时录音机里传来悠扬婉转的女声,唱着“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可是,当友情遭遇背叛,人的关系遭到破坏时,用什么来维持友谊的天长地久?

刘耀军和王丽夫妇的困境在于:一面是深交多年的挚友,他们不愿意因为儿子的意外而割舍这段友情,另一方面,内心的善良又让他们不愿意眼睁睁毁掉一个孩子的未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在特殊历史的背景下,不育之苦和丧子之痛都不能简单归结于个人的原因,还有无法抵抗的命运。

当命运与大时代背景相连时,总透出一种荒诞感与无力感。比如,王丽云因为被强制堕胎、终生不得生育,而获得了厂里的“计生先进”荣誉;结果几年后国企改制,她想要找人托关系不下岗,却被“先进”的名号所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光荣下岗”。在《活着》里面,有着类似的例子,福贵因为嗜赌成性,输掉了祖宅,却因祸得福,通过阴谋手段获得福贵财产的龙二,却因为祖宅被打成了地主成分,被枪毙。疲劳驾驶的春生,在驾车回学校时,意外撞死了福贵睡在墙外的孩子友庆。

中国人有句话是说“忘记过去,面向未来”,但现实却常常让人无法忘怀过去,在《活着》里,家珍一时半会原谅不了春生,在《地久天长》里,王丽一样很难原宥好友。左右为难之下,夫妻两人只能选择逃避。

解决痛苦的最佳途径是与之和解

王家卫在电影《2046》里有这样的台词:如果你有一个秘密,就到深山里在树上挖个洞,然后对着树洞说出你心里的秘密,这样秘密就不会被别人知道。

心理学上认为: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人们总是选择性遗忘痛苦,从而达到一种自我保护的效果。

刘耀军和王丽选择逃避,是不想面对丧子之痛,更是不想让至交好友因为内心愧疚,而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因此,他们只能将内心的痛苦隐藏起来,远走他乡,离开好友,让沈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那段痛苦的回忆。

但他们无法预料的是,当年的强制堕胎和儿子刘星的死分别成了海燕和沈浩的“心结”。时代的谬误让海燕做了不甘愿的罪人,背负一生的枷锁,但直到死亡,她都未能解脱。而当初无意间造成刘星死亡的沈浩,直到母亲海燕死后,说出当初刘星死亡的原因,才放下了心中的魔障。

“从那天起,我觉得身体里就长了一棵树。”

内心的负罪感,苟且偷生的卑微,以及造成刘星死亡后对其父母的亏欠心理,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沈浩一家的肩膀上,沉甸甸的,难以解脱。

电影里没有恶意的凸显,无论是沈浩一家,还是刘星一家,当命运被裹挟在历史的巨大洪流中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人的无力感,以及在这种无力感中彰显出的人的善意。

在得知刘星的死是沈浩造成时,刘耀军的反应是:“只要活着,就不能说出来。”

为此他暗自咽下了丧子带来的苦果,要为好友的儿子保守秘密。

而最后的和解恰好在于“说出来”。

沈浩在长大之后,重新面对刘星父母时,他选择了道明真相。不想再像母亲一样,直到临终也不得解脱。

二十多年的时空跨度,一句“说与不说”的反转,在微妙的细节里让人感到了命运无情的戏谑,但它依然让我们坚信:痛苦不会是永远的。

时代造就的痛苦,需要用时间来消解困境

电影名字叫做《地久天长》,电影也是以两家人的友谊作为主线,从最初的亲密无间,发誓要让孩子“永远做兄弟”,到后来随着孩子的意外身亡而导致两家人的友谊出现裂痕。再到最后的和解,什么才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在电影中,王小帅从始至终都是克制的,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剧情的起伏,一直到电影的结束,王小帅都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对时代进行含沙射影。而是像《都挺好》里那样的结局收尾。

中国人对情感上的表达向来是克制而内敛的,在时代的洪流里,面对无法改变的生死,无法阻挡的时代,来自底层的普通人保持了一贯的善良和淳朴,在悲痛面前选择了隐忍与宽容,虽然这样的“地久天长”缺乏叩问现实的深度与力度,但却留给了所有观众一个尽可能温柔的结局,保留了人性尽可能的光辉。

恰如外国媒体评价《地久天长》时说的那样:王景春和咏梅强有力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充满痛苦的经历,但他们最终却展现出了近乎于圣洁的宽恕与和解的能力。

这种宽恕与和解是根深蒂固于中国文化中的,一如《活着》里不断承受苦难的福贵一家,尽管灾难重重,依然在最后选择原谅了撞死自己孩子的春生。而希望他“好好活着”。

人总是在不断失去与获得中成长,在看似无法逾越的生活中学会生活,就像《地久天长》里刘耀军夫妇的丧子之痛,这样的痛苦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使伤口真正愈合,但也有希望在某一天坦然面对一切,从而真正意义上得到“地久天长”。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678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