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寄生虫》观后感25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3-23 08:36阅读:
《寄生虫》观后感

2019年5月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奖,当时被夸上天了,撩得我心生好奇。
因其没在我国上映,不过网上有资源,so-so
没看正片的建议先看,一万句赞美不如亲自观影一次。
好物不怕迟,就算隔个几年再看,并不比最先欣赏的人吃亏。
01
当初,一边看一边骂它太直白,骂它缺乏文学性,后来才知道这叫大智若愚,朴拙真知。
没有大张旗鼓,看似热闹、纷繁,一场小人物鸡飞狗跳的生活写真。
上半段轻松搞笑,处处充斥了社会政治讽喻,一连串紧凑反转的剧情之后,出乎意料地让你撞破最悲怆寒陋的真相。
有时笑比哭更悲伤。
结尾处那散文诗一样的读白,像是神来之笔,嫌疑,魔幻,似真如梦,深深的绝望,溢出画外。
儿子独自说得热闹,却只是痴人说梦。
如读了东野圭吾的小说,抑制不住背后的寒凉,心生恐惧,不敢回头。
这部电影是从热到冷,再热再寒,像打摆子一样震颤到了你的灵魂深处,让你骨怵。
没有比绝望更深的绝望。
如散文诗一样的现实,恰似冬天里白蜡蜡的冻土,硬梆梆地将你活埋。
02
平凡如你我,能从中找到契合,被戳中痛点。
短短的一部132分钟的电影,承载了大量信息,什么赘述也没有,只给你看案例,没有分述,这些捏合拼凑在一起的事件是巧合,是特例,渐渐,时代残酷的现实浮现出来的,由三家人的生存状态,给即时的社会状况来了一个全景的速写,这是何等高超的编辑与演绎啊!
没有一句批判,也没有解决方案,只是把社会现象展示出来,每一个镜头都凝聚了观者对事件背后的思索与追问。又因每一个人自身经历不同,从中获得的感受不同,千人千面,《寄生虫》堪称天才之作。
一位作家一生写出一部传世之作,已然死而无憾;一名导演拍出这样一部艺术杰作,为自己竖起一座巅峰,也许是墓志铭。
桂冠戴在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头上,没有人不服气,实质名归。
《寄生虫》是伟大的时代作品,他前面有几部力作的铺垫,让导演奉俊昊无愧列入世界顶级艺术家之林,就像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陈列于碑林博物馆,等待后人前来瞻仰临摹,那时尚还未知世上有超越我们国家的,回头一看中国电影,有一种中国足球之叹。

一部电影能好到这种程度, 显然已经超越了国家、民族的范畴,属于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03

2020年2月10日,《寄生虫》又斩获了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大奖项,真是2019年度电影艺术的大赢家。

世界对于穷人更加残酷,穷人更容易遇见坏人恶事。整个上半段,没有一丁点废镜头,丰富的叙事,每个情节都是后面的伏笔,将“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搞出一连串的喜感。
不文艺,不晦涩,贫富悬殊展示在台面,一目了然。
导演的镜头朴实诚恳,不玩噱头,贫富两个家庭结构几乎完全一样:夫妻二人和一儿一女,不搞花头经,直接拿来对比。
朴社长一家,占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与更多的资源,拥有个人发展的自由,表现出感情丰富,富有教养,实则冷漠无情;
金基泽一家人,贫困失业租住在半地下室,生存空间狭小,个人的禀赋得不到施展。日子越过越穷,一家人垂头丧气,没任何情绪波动,租来的半地下室的至高点是马桶,兄妹俩为了蹭网挤在马桶旁,好像他们逆来顺受,还能苦中作乐。
04

从电影海报,非常直观地看出——富人穿鞋,穷人光脚,如此浅显直白的道理!导演,你是在耍宝吗?
看了电影海报,加上百十字的电影介绍,大致了解是政治讽喻的剧情,不误导那些喜欢无脑偶像爱情片的人。同类现实体裁的电影不少,然而,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能把故事讲好,还真是不易。
《寄生虫》密集地叙事,繁杂而不乱,重点突出,容不得你不相信。
一个非典型案例,承载了放之天下皆准的普世道理。
平凡的伟大,才是哲学的起源。
一切写实近于荒诞,他们都是无名氏。让我想起加缪的《局外人》,完全继承了荒诞现实主义的衣钵,谁敢说这不现实呢?
脸不重要,你是谁,谁心里清楚。
05
作为观影者,在前半段,很难喜欢上主角一家人,他们凭借谎言与欺骗,谋取了本属于别人的职位,似乎狡诈是穷人与生俱来的一项求生技能。
原本金基泽和儿子女儿三个人就业,已经缓解了家庭的失业危机,经济上也有所好转,虽然辣眼睛,也还称得上机智勇敢,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恶意竞争,挤掉了两个受雇者,成为富人的职员。黑色幽默,也引人发笑,本该到此为止,亲情与贫穷成了两大动机,三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已经很好了。

然而,人性的贪婪就是一个无底洞。他们没有收手,为了把妈妈弄进别墅,陷害前女管家,卑鄙无耻的合谋行为,令人笑不出来。
金家人非常团结,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为了自己的方便,他们踩踏同样处于劣势的人。以爸爸基泽为代表,有点儿蹬鼻子上脸,甚至认为雇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朴社长可不想平等,嫌弃老司机的气味,几次三番斥责他没有分寸与越界。
当我的老板在部门训话时,列举了他朋友家菲佣的事例,而另一个同事谄媚地告状,在背后搞小动作,我似乎更能体会《寄生虫》的语境。
06
前半篇幅集中对比两家人的生活,大量细节,虽然表现出舞台冲突,又自然而然。包袱一个接一个,每个人解读皆有所不同。
有人看出其隐喻是“富人代表美国,而穷人则是韩国。”
然而,贫富之间发生正面冲突不多,因为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后半段揭出第三个更加苟活的家庭,寄生在更黑暗的地下室,如果金家租住半地下室算是赤贫,而这第三个家庭则完全是负债累累,没有希望的。
矛盾发生在穷人之间,你死我活,争夺少量的生活空间。
最后搞死穷人的还是穷人。
狼狈。不堪。正是血淋淋的魔幻现实主义。
俗话说:“锥子不能两头快。”人要想走捷径改变处境,锥子磨利了两头,伤人伤己,也缩短了人生。
终于,在那种终极高潮戏中,“演技之神”的宋康昊扮演的穷人爸爸被社长对穷人阶层深入骨髓的鄙视激怒,面对女儿被刺将死,富人冷漠旁观,穷人爸爸举刀杀人,出于报复社会的心理,将憎恨发泄在看似无辜的朴社长身上。
07
海子在诗中写道:“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海子并没有实践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的理想,年纪轻轻的诗人卧轨自杀,生命停在那个春夜。海子感受到怎样的失望,精神的富翁,现实的无能,才会在徒然无力中伤逝?不得而知。

关于地下室的黑暗。
我记得一个深入洞穴探险的人曾告诉我,地下很黑,死一般,任何响动连呼吸与心跳都能把自己吓死。声音或被闷住或被传导,剧烈夸大,唯有光线不能传播,才是真正的黑暗。
先是失望,然后是绝望,逃不出亘古的阒静,唯有死亡能结束一切痛苦。
08
《寄生虫》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剥开洋葱,浸入社会底层的黑暗,岩洞一般亘古不变的暗无天日。
真相不会带着美颜的滤镜,不好看,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
狠狠地讽刺了底层想要翻身的痴心妄想,打了所有人的脸,包括不要脸的人,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朴社长并不辜,他是压挎老实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寄生虫》是近两年最值得看的电影,强烈推荐!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704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