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5-12 07:11阅读:
《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观后感

这篇文章不是讲女性主义的,只是想分享我在今年看过的挺喜欢的一部电影。女性主义这个词太可怕了,基本等同于恐怖主义。

这篇文章也不是追热点的,作为一个常年从事公关写作的人,我发现我已经追不上热点了,我甚至连热点都搞不懂。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个中年女演员在唱歌的时候翻了几个白眼,就被树立为女性楷模;也搞不懂为什么一个网红生完孩子取了名字就被骂上了热搜。

我只能勉强看懂一部貌似是讲女性主义但又没那么恐怖的电影——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去年戛纳最佳改编剧本,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入围,豆瓣评分8.6。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布列塔尼,一个年轻女画家受雇来给一个即将出嫁的大户人家小姐画肖像,她们在肖像创作的过程中展开了一段爱情。电影用古典油画的质感和慢炖的叙事节奏,描述了一段旅程;又用工整克制、毫不留情的镜头语言,让旅程戛然而止。
“不是Happy ending,也不是Tragic ending”,导演Celine Sciamma说,“事实上,爱情的结局并不重要,你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早已融入彼此的身体和头脑里,让你们创造新的感受和语言,而所有这些是永远鲜活的。”就像电影中最后凋谢的那瓶花,但花的样子已经被小女仆惟妙惟肖的缝在绸布上了。
这是一部故事主题相当小众,场景及其简单的小制作电影,只有70多个场景,但我觉得《燃烧女子的肖像》在故事性,艺术性和社会性上都是有独创性的,看这部电影,有点像看水面上的天鹅:
它身姿绰约,不动声色
它用脚蹼,拨起水雾
一层层涟漪,惊醒了时间。
不同的人看这样的电影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人觉得是女同性恋电影,禁忌题材;有人觉得节奏太慢,全是女的,看不下去;有人喜欢镜头的干净和油画质感,有人喜欢叙事的风格并感动于这个故事(比如陈丹青老师就说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他认为里面的画作太现代风了,根本不是18世纪水平,又顺道感叹了一下欧洲古典画风的没落);有人在感动于这个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剧本的文学性和导演的政治主张。因此这也是这部片子的魅力——丰富的层次感,它以一座秘密花园作为伪装,但却在某处连接着更广阔的空间。
导演Celine Sciamma本身是一个文学专业毕业的剧本写作者,也是一个优雅的女性主义者。所以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空间的入口就是——女性的凝视(Female Gaze)。结合的个人的共鸣从三个层面聊聊:
1. 女性对世界的凝视:电影从画家坐船登上小岛为富人小姐画肖像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女性的视角。首先你会发现故事里面没有男性角色,但这和《神奇女侠》里全是女人的小岛又不一样,因为你会在故事中发现男性存在于各种蛛丝马迹中,他们只是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而已;其次是画家前后两幅肖像之间的差异,表现出她对一种自我视角,而非世俗视角的觉醒;还有小女仆和夫人从没有同框出现过,表达了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旅程,小女仆不仅仅为伺候主人而存在,她也有自己的世界和旅程。
另外这部电影关注的还有那些在历史中被淹没的女性画家,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电影只给出了一部分答案,即女性创造艺术的机会和能力被男性主导的主流艺术世界所阻隔。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等角度阐释了女性艺术被埋没的根源。“艺术,文学,哲学是在人的自由——即创造者的自由之上,重造世界的尝试。” 在社会习俗、教育灌输和一边工作一边生孩子养孩子的压力下,女人能走到通往伟大艺术殿堂的台阶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仔细想想,直到今天很多女性艺术都只是影响了女性世界,而深深影响世界的都是顶尖的男性艺术。包括这部电影也没能逃脱这个宿命,导演在女性世界赢得一片赞誉,也跻身了主流视线,但这部电影和她个人最钟爱的《泰坦尼克号》肯定是有根本差距的。
我想肯定不是因为女性导演脑海中没有宏大的题材,但是完成一部庞大的电影需要调动圈内圈外太多的力量和资源,需要斡旋和博弈,这对于一个女导演来说应该是挺难的。但未来这个趋势肯定是积极的,摆脱了束缚的女性艺术家,会在自由和孤独中拓展更多创作空间吧。
历史上我们曾经习惯了看“男人视角里的世界和女人”,今天我们发现了“女人视角里的世界”,两者本质上并无善恶美丑之分,但他们却是如此的不同,至少我们该意识到并尊重这种不同,我们都将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更好的认识自己。
2. 女性之间的凝视:这部电影也是关于女性友谊的故事。在电影有限的篇幅里,两位女主谈论艺术,音乐,谈论婚姻,谈论宗教,甚至小女仆也加入了她们智识之间的相互碰撞。这些情节提醒我们女性的友谊远不止嫉妒八卦和攀比。
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关于男人伟大友谊的故事了。在那些战争片黑帮片里,他们的联盟改变世界感天动地,女性只是他们的追随者,顶多是成就他们的人。导演把男性隔绝在电影画面之外,也像是一次“报复”。但这部电影所表现的报复不是愤怒的,是充满优雅和智慧的谐趣的,正如电影中的堕胎场面和Sex Scene一样。
其实《青蛇》勉强算是我国经典的女性友谊故事,但是白娘子和小青的友谊在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遇的那一刻就不幸夭折了。直到今天,像《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把贯穿一生的女性友谊作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依然很少。
3. 平等的凝视:导演说她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一种“平等的关系”,她们的凝视是平等的,她们彼此也没有社会背景上和智识上的高低之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当你在注视我的时候,我又在注视着谁呢?”就是将主体和客体转换的机关,是一种对平等的表达。
这真是一种超级乌托邦的理想!对于个体来说,追求平等的前提是自身智识和人生经历的不断提升和完善,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实现平等几乎是个伪命题。但这种理想主义也是有点现实意义的,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在追求着各种平衡的关系,如何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如果通过力量的转换来实现均衡的关系,都挺值得思考的。
用一个“私密”的故事唤起很多人的共鸣,在一个“狭小”的主题下创造广阔又有力的格局,可惜这部电影只得了金球奖提名和戛纳最佳剧本奖。《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就曾公开表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应该颁给《燃烧女子的肖像》。但是如果没有《寄生虫》的竞争,这部电影就能在主流世界里更进一步么?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770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