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1917》影评2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8-20 07:56阅读:
《1917》影评



影片:《1917》

导演:Sam Mendes

主演:George Mackey as Lance Corporal William “Will” Schofield

Dean-Charles Champan as Lance Corporal Thomas “Tom” Blake.




说在前面

ABOUTS ME

我是一个不爱看战争片的人,对这部片子没有期待,如果不是陪着我爸看,我可能会去看《哈利波特》,但是就是我这样一个不爱看战争片的人,被《1917》感动了,甚至深深的触动到了。从电影院看完《1917》的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脑海里反复放映着Schofield在战壕上奔跑的画面。



所以我将我记忆最深和感触最大的几个点整理出来了,虽不能说全部,但是导演想表达的大部分点我都get到了。也许这就是好电影,好电影人吧,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特意拔高立意,而是娓娓道来,让你一直沉浸在战争的残酷里。



01




首尾呼应

开头的画面是Schofield和Blake靠在树边休息,并且Schofield将放有家人照片的盒子放在胸前,用手捂着。结尾呼应开头,Schofield经历过种种惊险后,靠在树边,将盒子照片取出,仿佛在说经历这些惊险后,还好我活下来了,我还有机会回到家乡。但是不同的是,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Blake不在了。




02



尸体与草坪

当两人逃出德国战壕后,这时画面以战壕为界,战壕后方是大片的绿色草坪,色彩冲击明显,而战壕前却是铁网,尸体,泥土,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艰难生活在无言的对比中不言而喻。

战壕与战壕之前是战争,是不长眼的子弹,是死亡,而战壕后是士兵们想保卫的那片宁静。




03



“一瓶红酒和荣誉勋章”孰轻孰重?

在Schofield和Blaked的对话中,对于Blake来说,荣誉勋章更加重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嘉奖,更是使家人骄傲的证明,而对于Schofield而言,那只是一块废铜,为了解渴,用一块废铜换一瓶美酒是值得的。

Schofield仿佛更加现实,“回家”意味着离别,为了生存,用别人眼中所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荣誉”换来一瓶美酒,换来一时的享受,是最正确的选择。

Blake似乎更加感性,无论是听到哥哥有危险便失去理智,还是认为勋章更重要,又或是在最后救德国人时,Schofield认为应该结束德国人的痛苦,而Blake却说他需要水。因为他的善良,仁慈,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Blake说当樱桃核腐烂后,土里会冒出新芽,这样看来,或许Blake拥有了太多在战争时不该有的“希望,所以在战壕崩塌时,Blake毫不犹豫的选择救战友而不是逃跑,所以才会想要救坠机的德国人,在他眼里“生命”更重要,并且带来荣誉的勋章,是证明生命有意义的有力证据。




04


活着的人更可怕

影片多次出现尸体,无论是水沟还是河里,泥地里。



但其实这并不是战争中最可怕的,最可怕最令人心惊的,是越过尸体带着希望的活着的人——Schofield,他的身上背负着整个第二营“生”的希望。



许多人已经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一切,而还有人前赴后继,想要带着一切走向希望。





05



战争中的经验之谈

经历战争带来的经验之谈最令人心痛。



刚进德国战壕,Blake踢了那个还留有火星的桶,说他们刚走不久。



在Schofield下车前,那位军官对他说,最好有人证明你说的话,因为有人一心想要打仗。



Schofield走过断桥时,他并不是直接趟过河流,而是踩着桥沿。



没有人会告诉这些士兵该如何生存,只有经历过一场又一场战争,他们才会获得这样的经验。每一次经验背后或许都隐藏着说不出的悲哀,获得经验的代价或许是一块面包,或许是战友的生命。





06


“十字架”与“樱花树”

非常讽刺的是,夜晚的那场熊熊烈火将一切化为废墟,但那个镜头里,形如十字架一般的喷水池却在大火的围绕中完好。更加讽刺的是,Schofield在大火中看不清向他走来的是战友还是敌人,而那人也看不清Schofield。




那些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一个挨着一个,无人知晓。不知道他们的家人是否还期盼着他们回来。看到这一切的除了上帝,就只有河岸边飘落的白色花瓣了,为他们祭奠着。




07


“小孩”是国家的希望

在Schofield检查屋子时,镜头特意给了一个破烂洋娃娃的特写,我想这家人是有小孩的,后来那桶新鲜的牛乳也是很好的证明,而战争摧毁了家,家人更加不复存在,战争就是这么没有人性。

在Schofield被追杀时,碰到了一个法国女人,女人收留了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并称她为宝贝,Schofield在那间残屋灌的牛奶或许救了这位小宝宝,但法国女人和小孩是否真的能撑过去,又有谁能知道呢。



08



“希望”与“死亡”赛跑

最最最最有感触的就是这一段奔跑。



Schofield到达了二营,而第一波士兵已经准备好落入圈套“送死”了,Schofield与时间赛跑,为了更快地找到Mackenzie冲到战壕上冒着危险奔跑。镜头中第一波士兵在Schofield的身后冲向“死亡”,Schofield却带着“生”的希望努力奔跑。



多么讽刺多么痛心,士兵们生的希望就在眼前,却与死亡擦身而过,这是生存与死亡最近的一次错过。



那些士兵也有家人,也想回到故乡,只是有些人再也回不去了。





09


永恒的“家”

战争离不开永恒的话题——“家,家人,家乡”

影片开篇的冲突就是Blake一心想救哥哥,于是不听Schofield的建议,心急如焚的想要完成任务。途中Schofield与Blake提到回家,Schofield不愿面对短暂相见后的离别,也不知那一次回家是否就成了永别。

当Blake奄奄一息时,他拿出家人的照片,紧紧握在手里,希望Schofield一定完成任务救哥哥,并希望他告诉家人自己没有害怕,非常坚强勇敢。

Schofield从河中爬上岸,听到歌声,歌曲唱着“只要淌过那约旦河,我只要回到我的家乡”。此时,Schofield经历过追杀,失去了战友,在河中晕厥却被河水呛醒,爬过尸体上岸,这怎么可能不使一个人恐惧呢,死里逃生后的Schofield哭了。

所有的士兵聚精会神的听歌,他们回想着家乡,与家人的种种过往,期待与家人重逢,Schofield身心俱疲,靠在树边,听着歌,慢慢才回过神来。

影片最后Schofield背靠大树,将家人的照片拿出来,看着她们,照片背后写着“Come Back”。


“家”是全体士兵想要保护的一切,是全体士兵的希望,更是他们在战争中坚持到底的支柱。





10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没错,Hope是一个危险的存在。



战争中没有仁慈,生存的希望渺茫,只有“心存希望”才能够带给痛苦中生存的人带来一点点慰藉,但,希望是可怕的,它或许将带领你走向死亡。



战争意味着死亡,若你心存Hope,便在生与死之间做出了釜底抽薪的选择——直面死亡,并愿意接受死亡。





11


沉浸式表演与观看

为何说演员的表演也是沉浸式的?

其实演员们在真正开拍前就花了6个月的时间不断的彩排,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不断的反复,精确每一个画面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保证光线的真实,剧组只能等待阴天时拍摄,在空闲的时间演员们就不断地彩排。

在拍废墟里逃生的那场戏时,剧组为了测试光线,做了真实的模型,用电筒在各个角度打光,什么时候,那一面是黑暗面,那一面是有光的,就这样反复的测试,才呈现出精准的效果,而事实是,每一帧画面都是震撼的。

剧组的每一个战壕都是真实挖出来的,每一次爆炸都是精准且意义的。

因为表演是沉浸式的,所以作为观看者也能够沉浸式的享受。

我好像到现在也没有从整部电影的剧情里走出来,不知道演员们“去角”用了多长时间,我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慢慢的将电影带给我的“悲伤”褪去。

整部影片,并不是为了说台词而说话,不是为了爆炸而爆炸,不是为死亡而死亡,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所以才让影片悲伤的刚刚好,不必流眼泪,悲伤自然会种在你的心里。


最后,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每一个人都能有可以回去的家乡,可以亲吻的家人和随时拥抱的朋友。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00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