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8-31 07:20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影评观后感



我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要溯源到本科学电影的时候了。当时有不同的学伴都跟我推荐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记忆中自己也好似看了两遍《情书》,但都是’阅后即焚’的观影感。然而岩井俊二的名字依然时不时被当时身边人提起,可能试图要证明我作为一名电影学生跟这位备受女孩们青睐的导演也应该有所关联,于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带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岩井俊二。



第一遍观后感现在回想很有意味,留给我最深影响的是,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伤感爱情与音乐追星的故事。虽然笔者对故事的感受是难受的,但自己的大脑却没有将校园欺凌这一个明显主题第一时间呈现给自己。为什么呢?除了笔者本身可能由于个人兴趣爱好被爱与音乐吸引这样的解释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呢?



可不可能是在我成长经历中,这些校园欺凌经历都可能是被’正常化’了,或者又是一个’不应该摆在台面上来说的话题’?



回顾《莉莉周》中的欺凌情节,比较显而易见的是直接的金钱与暴力: 小到自己的零花钱被某个同伴拿走,大到青春期女生被迫从事性交易工作而使同伴获利。金钱这样一个往往成人后才理解的概念如何又会与校园中的青春期学生联系在一起呢?《莉莉周》中的金钱流通’金字塔’结构是让笔者吃惊的,因为零花钱是层层被抢的,抢钱的少年自己也会被抢;抢钱’金字塔’最上层的’扛把子’(笔者老家四川对中学校园里有势力的学生的称呼)还会反向过来逼迫下层的少年们’工作’以营收更多的金钱利益,这类工作可能是抢年龄更小的小孩的零花钱,也可能是强暴少女后,留下录像,继而又以录像为要挟,使其从事性交易工作继续为’扛把子’们牟利。所以校园欺凌,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有结构的组织行为。笔者所读的社工教材强调目前大部分研究从团体行为的角度出发看待校园欺凌,着重点在于被欺凌的少数。而一个趋势则是从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看待校园欺凌,着重点在于欺凌别人的那个少年。



那分别来认识一下《莉莉周》中,欺凌别人的那个少年——星野,和被欺凌的那个少年——雄一。



星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聪明又有忍耐力的少年。他可能是学校里那个百里挑一的代表学生,也可能是运动项目里最有潜力的那个身影。他是优秀的,而这种被学校系统自动并推崇标示的’优秀形象’,一枝独秀,让星野首先成为了校园欺凌里的受害者。俗话所说的’枪打出头鸟’很贴切我们人类的团体行为:星野,星野的成绩,上台发言,马拉松比赛,家庭都变成了其他学生的话题,而这让校园里老师们看得见的’第一名’变成了放学后老师们看不见的被欺凌。



星野首先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是谁造成的?只是那群不谙世事的青春期少年吗?学校的制度和老师对于中段童年和青春期学生的认识又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莉莉周》中刻画的老师印象不多,年轻的老师小山是其中之一。小山老师对校园欺凌敏感吗?小山老师与被欺凌的雄一有过几次单独的交集:第一次的交集是被叫去唱片店,因为雄一偷了唱片,小山老师帮忙付了钱带走了雄一,事后把雄一妈妈约到了学校里交谈;第二次单独交集是雄一在课堂上吐了,小山老师把雄一带到医务室,发现帮雄一付钱购买的唱片折损了,雄一告诉了小山是星野毁坏的,小山老师眼神闪躲了一下,与医务员对望了一下便也没有后话了;第三次是小山老师在办公室里约雄一谈谈他的成绩下降,告知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表示了对雄一的一些失望,同时也激励雄一继续努力。在笔者看来,小山老师不是一个对学生情感上不在乎的人,她没有在唱片店里训斥学生的偷窃行为,自己给店员陪了不是,也为唱片买了单;小山老师也不是对学生群体内部关系一无所知的人,她在得知雄一的唱片被星野毁坏后,眼神的飘忽或许是自身处理这类欺凌关系的无助或者其他原因;小山老师是一个遵守规矩的老师,学生成绩下降了便单独约到办公室里谈话与激励。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到底缺少了什么?



之前碰巧看见一个对《莉莉周》中呈现社会现象的评论,“《莉莉周》是对不敏感的社会的批判”,既然以前总听到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那么《莉莉周》是否是对不敏感的学校的批判呢?小山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的是敏感吗?从笔者理解的角度来说,不是。因为《莉莉周》有一个桥段是班代表向小山老师挑明了班级里有一群人孤立另一个人的现象,所以小山老师是知道的但她是否对这样的行为采取了行动呢?除了小山老师问了一句,其他学生对这样的孤立行为怎么想之外,岩井俊二在电影里没有多说,或许小说原著中有更多的描写。虽然电影中的小山老师是让笔者感到失望的角色,因为小山好似没有去探索班上种种欺凌现象的背后。但从笔者本人的成长环境角度来说,笔者并不认为小山老师是应当被批判的对象。笔者的爸爸是中学教师,因而知道青春期的学生是可以做出伤害老师人身的事情,如果电影中的小山老师对探索班上的欺凌现象存在诸多安全考虑,学生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我认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小山老师是麻木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要批判什么?写到这里,笔者忍不住笑了一下。从高中兜兜转转到现在硕士快毕业了,还要回头继续’批判教育制度’这个话题吗?高中时,觉得教育制度这个话题很大,我谈不好。现在,就着校园欺凌现象说一下笔者经历过的校园系统吧。



我是那个欺凌别人的小孩,而且欺凌现象早到发生在小学校园。四五年级的时候有次我不让班上一个同学加入我和其他人玩乒乓球,原因依稀记得是之前一起玩球有过不愉快经历。当时的自己是胳膊上标有’三条杠的少年’,所以其他同学可能也没多想,站了我这边,没让那个同学来玩球。自己当时不知道的是那个没能玩球的同学离开后就哭了,然后副班主任知道了。小学副班主任钟老师是那个没有让笔者失望的角色。钟老师找到玩球的我,叫我放下拍子跟他一起。我当时心里一边是虚的,觉得做了什么错事,另一边是较劲的,这个同学之前跟我们玩球不愉快,再说这么点小事吧,值得哭一场吗?钟老师对我没打没骂,实际上他应该是没怎么跟我说话,但我感受得到他的愤怒。校园里一排有十多个乒乓球台吧,钟老师带着我到每一个球台旁边,问打球的人可不可以让我加入一起玩球,所有打球的人都说可以。那一天的经历是服气的,虽然当时心里嘴硬,觉得钟老师’小题大做’了。



现在笔者觉得钟老师当时的大动作是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而不是笔者当时心里想的’这么点小事’。因为从社工教材里人生发展角度来说,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在中童年段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如果当时读五六年级的我不知道排斥某一个同学这样的行为是不可以的,那说不定自己初高中时期也有当’扛把子’的潜力了。



校园欺凌一般认为有三种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笔者接下来要说说自己知道的旁观者所见和被欺凌者的故事。



笔者旁观了自己亲近的朋友欺凌别人。在说这段故事前,笔者想指出自己的小学时代没有接触到太多明确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所说’不能欺负同学’这样的概念大概人人都有,但校园,班级风气和个人家庭情况的不同,可能导致很多人跟那时笔者的心智差不多,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到底会给另一个伙伴带去多大的伤害,就像大人老挂在口边的“孩子还小,长大了自己就知道了。”



校园里,笔者见到过自己的朋友对另一个女生拳打脚踢,失去理智似的踢对方的肚子,女生最后蜷缩在走廊角落。当时的笔者只是站在一旁看着,诧异于竟从未见过朋友如此暴力的一面,感觉不认识对方了。然而对于受欺负的人,不知为何,笔者的大脑选择不去体会她的处境,可能太疼,笔者都不敢有同理心去感受。小小年纪的笔者不知道校园欺凌这个概念也不知道它的形式,但知道不能伤害朋友感情,不能冒折损自己友谊的风险。这场校园欺凌闹剧最终被另一个班的老师碰见了。班主任知道后很受生气也很意外,班上可爱的我们也会做这样的事情。记得受欺凌的女生写了一封信给全班,最后班上欺凌过她的同学都纷纷站起来道歉。而自己的朋友是相当后悔的,记得朋友哭着站起来,念了写给受欺凌女生的一些文字。而这整个过程,笔者好似都是一个旁观者,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



在校园欺凌中,如果小学的我们年龄小,理解和认知可能真的不到位,这可以作为我们’无知者无罪’的借口。接下里就说说初中和高中心智陡增的我们。



“娘”和“娘炮”的使用在我初高中时期不绝于耳,不知道打篮球最厉害的那几个男生到底是男子汉气概太足,还是正因为男子汉气概不足,才需要去叫那个或喜欢文艺活动或安静或不同的男生“娘”以凸显自己的不娘。(提示,后续话题可能包含创伤性内容,如果心里感受不适,请跳过或停止阅读)。



笔者在大学认识的好友被欺凌的故事可能就开始于这样的口头称呼——“娘”。好友说他自己初中时很喜欢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不爱运动项目,成绩好,经常被老师树为模范,受女生欢迎也喜欢跟女生一块玩。这样的描述会不会让读文的你想起谁?笔者想起了一些。那些称呼笔者好友’娘’男生接下来开始故意又似无意的碰他一下,把他东西拿了。朋友跟老师说了,老师的看法是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同学打闹呢。于是朋友回到了教室里,发现自己的桌子盒里会被塞脏东西;朋友去上厕所,会有一些男生在厕所里等着他。面对这些’青春期的打闹’,朋友能怎么办呢?朋友割腕了,在学校厕所里。



那天在开车去远足的路上,朋友第一次谈起他的这些经历,若无其事的给我们看他手腕上的伤疤,说割腕后一个老师发现了,于是朋友被救了。笔者心里像起毛了似的,没敢去摸那块疤。朋友说,后面学校里就没人欺负他了,也基本没人跟他怎么说话了,他跟父母和老师说自杀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父母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当时的真实原因。车上另一个朋友是澳洲的中学教师,他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故意给班上成绩很优秀或表现很突出的人’找茬’,为了让班上的其他人觉得人也没有多特别。



《莉莉周》中被欺凌而强迫从事性工作的少女津田选择了自杀,从高处跳下而坠死。另一个被欺凌的对象雄一选择了杀死那个欺凌他的人——星野。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少年少女们带着自己的耳机在广阔的田野上听着莉莉周的歌曲,可能莉莉周的歌曲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也可能是我们的校园系统和社会系统置他们呐喊于无人可以听见的田野里。



校园欺凌是常见的吗?对于笔者来说,是常见的,我参与了,我的朋友参与了,我班上的同学参与了。校园欺凌的伤害有多大?这个问题笔者无法代替他人回答,但我想写这篇文的动机之一在于笔者对自己的谴责。如果被欺凌了怎么办?参见下图





笔者不是教育从业者,校园欺凌也不仅仅是教育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仅希望此文可以让读到的人又多一点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当然我们的社会是在进步的,例如之前上映的《少年的你》。最后附上苏打绿2011年歌曲mv 《你在烦恼什么》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227.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