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信条》观后感2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07 06:49阅读:
《信条》观后感


本篇当然有剧透。事实上我不得不提一句,这篇是“观后感”而非“影评”,不提关键剧情却要说它们带给我什么感受,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一些。更何况,那种分析一堆作品意境寓意成就之类却不提故事的所谓“影评”,我自己都懒得看,更别提去写了。

所以开始吧。再次提示,我会毫无避讳地提到我回忆中的全部剧情细节,担心剧透的话不妨先去看过再聊。

——烧脑?难懂?——

几乎所有观影之前得到的信息,无论是我能接触到的影视自媒体还是看过电影的朋友发的朋友圈,都在围绕“看懂”这个词说话。宣传上也满是“烧脑”、“高智商电影”,越是电影大号越喜欢强调这一点。

倒不是我有逆反心理,只是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看悬疑片,你会发现这些年网上流传的大部分打着“烧脑”旗号贴着“高智商”标签的电影,基本上看完以后都会产生类似的感受:就这?这很难理解吗?你看懂了吗?看懂了。我看懂了吗?看懂了。那到底还有谁没看懂啊???

其实我们都没错。产生落差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看懂”的定义不一样。

以我个人而言,看懂=我明白你想讲什么,而对于喊叫没看懂的人来说,他们的看懂=我要明白这里面一切的一切的前因后果原理过程都是什么。举例来说,就是我看到一碗红烧肉,我知道肉好吃,吃着香,而他们想知道这猪是怎么饲养的,怎么屠宰的,酱油是怎么酿造发酵的,最后这一切食材是怎么被烹调成面前这碗肉的。前者就是我的“看懂”,而后者就是他们试图达到的“看懂”。

套在具体电影上,我们提几个烧脑电影榜单常客:

《恐怖游轮》——你一定看得懂这是个无限循环,只是三条时间线具体是怎么交错循环的,可能别人不说你自己也不愿意费工夫理顺。
《蝴蝶效应》——你一定看得懂“百因必有果,只能牺牲我”,具体到哪一条时间线怎么发展其实跟着看就行。
《致命ID》——你一定看得懂,不,事实上是结尾明说了,这些都是多重人格,最后坏人格杀了好人格悲剧收场,看到这一步就足够了,具体的暗示和细节翻回去慢慢品就行。

我并不是个反智主义者,说这些只是为了打消很多人的心理障碍。我接触过的一部分朋友看都没看过这些电影就先被宣传吓到了,“哎呀我这个智商能看懂这些烧脑片么算了算了不费时间看了”。或者看完以后琢磨“卧槽我要是说看懂了会不会显得太装杯了明明很多细节我也确实没完全吃透”然后不再主动参与相关讨论。

多少好电影因为这个原因错过,你说可惜不可惜。

电影的目的是传递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什么手法什么题材来表达,每个导演都不一样。而作为观众,能成功感受到对方想要表达的核心,就已经是一次成功而美好的观影体验了。当然,老饕们肯定愿意探究美食是怎么制成的,但是能让不懂烹调的食客说出好吃,香,对厨师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满足了。

所以,安心看,你只是以为你不懂,其实,都懂。

——电影讲了什么?——

具体到这部《信条》讲了什么,得先说说诺兰。前面一直说“烧脑电影”如何如何,事实上真正的“烧脑电影”大户就是诺兰自己。国内观众熟知的《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基本上是拍一部烧一批脑。诺兰恰恰又特别喜欢围绕“时间”和“空间”的乱序或者不对等来制造理解障碍,就好像一个魔术师,手法道具看得人眼花缭乱,注意力全被吸引到了那些让人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概念上。

这种手法,在魔术的术语里叫做misdirection,误导。看过《黑子的篮球》可能对这个词秒懂,简单来说就是指东打西,放在诺兰的电影里就是“大家看啊我要聊这个啦这个巴拉巴拉巴拉好难懂啊”然后你如果真的以为他想聊这个的时候他才嘿嘿一笑说“你上当啦其实我真正要聊的是这个hiahiahia”。

诺兰的这些烧脑电影,无论是聊梦境还是聊黑洞,所有一切花里胡哨悬嘚楞登的概念都是表面手段,内在的核心都是一个没变过的主题——情感。

就以《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和《信条》的“诺兰版时空三部曲”来说(之前一般说时空三部曲是指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盗梦的内核是爱情,星穿的内核是亲情,信条的内核,是友情。

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让你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为了朋友坦然赴死的故事。意识到这一点,二刷三刷重复看的时候你会对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表现出的一切细节有初看时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当然, 分支里还有凯特对于婚姻的绝望与对儿子的保护欲,有主角(一直没提他名字,也可能是提了我没记住)小黑对凯特义无反顾的拯救,所有这一切关于情感的明暗线,才是诺兰作为一个创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也是电影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剩下的时空转换正反推进,对你而言看懂看不懂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电影中期红蓝房间主角为了救人也为了救世界进入转换器开始逆时间流而上,那一段无论理论推导有多复杂,你只需要明白,骑士要救公主去屠龙了;结局红队蓝队一正一反同时进攻,中间尼尔主动变了一次自己的时间流向英勇赴死,你只需要知道英雄虽千万人吾往矣,就够了。无论这个故事怎么花着讲,人类美好品质里的闪光点其实都不会变。英雄永远会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抉择,总有人义无反顾牺牲自己守护他人。

——所以,这部片子好看么?——

一旦明白了内核是什么,好看与否就看你的观影取向了。对我而已,这部电影的实验性显然是大于娱乐性的,虽然商业电影该有的元素其实都没少,爆炸,枪战,俊男美女,危机,催泪。好看么……嗯……

我只能说,这部电影,真的,很·诺·兰。

真的,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顺着国内普遍吹捧诺兰的大流看了他几乎全部主流商业片,那么这部《信条》就算遮住导演名字让你盲看(什么词),你都会在前20分钟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反应过来:这绝壁是诺兰的片子。

配乐(是的虽然不再是汉斯季默但是那种在电影院里几乎震聋耳膜的管弦重音几乎没变过味儿),运镜(好几个眼熟到让人梦回《黑暗骑士》的镜头,包括人物进入场景时背景的虚化等等),还有最重要的,讲故事的手法。

诺兰讲故事的方法,其实非常符合契科夫那条广为人知的戏剧理论:“如果第一幕出现了一把枪,那么第三幕这把枪必须要响”。而这个理论在诺兰手里,就是:“如果开头解释了原理和规则,那么后面肯定会照着规则玩一把大的。”(这条参考了王小伍老师的观点,我从他那儿偷学了不少理论知识)

《致命魔术》——开头就多次告诉你伟大的魔术意味着伟大的牺牲,结尾你发现卧槽这俩人(仨人)牺牲也太大了,命都没了(甚至更惨)。
《盗梦空间》——前半段一直在跟你解释什么是梦,什么是盗梦,还演示了一次,全是为了后半段超级无敌大套娃盗梦的时候你已经接受熟悉了这个概念。
《信条》——开头从逆向子弹开始告诉你熵减状态下时空逆转是怎么回事,中间逐渐经历具体事件+逐步解释祖父悖论,最后大决战让敌我双方同时用正向时间部队和逆向时间部队对打。

但这里就凸显了《信条》作为一部150分钟电影的局限性。都是让观众前半段理解概念规则后半段观看大型实践,信条留给观众的学习时间……太少了。

我自己看的时候,最想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按下空格键暂停,然后按方向键倒回去重看一遍刚才让我没反应过来的片段。然而这是在电影院,The show must go on,没有暂停与倒带,于是大量的留白都只能短时间内尽可能脑补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说,我说的看懂,不是外面定义的“看懂”。短时间内希望有效掌握关键信息,只能这样抓住一个点去理解,其余的以后感兴趣慢慢再说了。类似FF14里E7S的传送门,推导红蓝镜子原理并不能让玩家短时间内反应过来该怎么跑,还不如直接记住口诀往该去的地方一步到位来得简单。

所以你问《信条》好不好看,我觉得很难在目前只看过一遍的情况下就盖棺定论。也许等蓝光DVD发行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你问《信条》值不值得看,在大半年都没有进过电影院的前提下,我的回答是,值。

差不多就说这些。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38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