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十部电影看尽美国总统大选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19 08:02阅读:
十部电影看尽美国总统大选



距离2020年11月3日--美国第59届总统的选举日,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据美国媒体测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已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尽管美国媒体已经宣布拜登赢得总统大选,不少国家领导人也都已经向他表示祝贺,但共和党候选人、当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并未接受这一结果,并一再强调大选中存在舞弊现象。在法律意义上拜登还未胜选,明年1月20日总统就职日之前还有没有变动,我们只能坐看风起云涌了。

《总统杀局》:初选


需要闹腾一整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又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各政党(主要是民主与共和两党)举行初选,在党内初选中获胜才能被推举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

初选要持续半年之久,候选人众多,分外热闹。要是赶上对门实力明显处于弱势,拿到本党的候选人资格,也就离总统宝座不远了。

在乔治·克鲁尼自导自演的《总统杀局》里,他所饰演的民主党候选人莫里斯就面临这样一个大好局面,只要赢下初选就一片坦途。这时一位手握大量票源的俄亥俄州参议员成了关键人物。如果有他相助,初选必然胜券在握;如果他倒向对手,任你自身实力再强也只能功亏一篑。此人向莫里斯提出交易:以国务卿的要职换取他的支持。问题是,莫里斯既不喜欢其为人,双方政见也不合,何况这有违他的原则——选举岂容交易?

就在他犹豫之际,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竞选经理在无意中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这个年轻人是智囊团中的二号人物,被视作正在升起的政治新星,可惜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不得不在“为坚持理想毁掉前途”还是“为前途泯灭操守”之间进行一番艰难的抉择。

最终影片果然像多数美国政治电影一样,走向理想大崩坏、灵魂大出卖的主题。好在整个过程几番转折,足够抓人。

值得玩味的还有本片的片名。“The Ides of March”有两重意味。它是恺撒遇刺的日子,因此成了这件事的代名词,在本片中暗指主人公的背叛行为。另一方面,美国总统选举初选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叫“超级星期二”,这一天多个州同时举行党内初选投票。3月15日则被称为“第二个超级星期二”,比前一个还要重要,因为票数最集中的五个州将举行投票——其中就包括本片的发生地俄亥俄。

俄亥俄州可是最著名的“摇摆州”之一。什么意思?往下看。



《关键一票》:摇摆州


弄明白什么是“摇摆州”,也就基本搞清美国大选的规则了。

美国大选有点特殊,属于间接选举。选民虽然选的是谁当总统,但每个州的投票结果只能决定该州“选举人票”的归属。选举人票全国总共538张,得票超过半数者当选总统。但每个州分到的选举人票数不一,要参考该州人口。比如俄亥俄州虽然面积不大但人口全美第七,所以就拥有18张选举人票。

俄亥俄州不仅是票仓,而且民主共和两党在这里都没有明显优势,谁赢都有可能。所以为了这18票,双方都投入数千万美元的巨资拼命去争夺,像这样的州就是“摇摆州”。

摇摆州有多重要?2000年小布什与戈尔的竞选,戈尔的全国普选得票比小布什多,却因为在佛罗里达州比对手少拿了区区537张普选票,结果丢掉了这个摇摆州,最终以266:271的选举人票数输掉了大选——敢情最后整个美国的命运是由一个州来决定的。

有点不合理?当然。美国人自己也吐槽这个制度好久了。2008年电影《关键一票》就以上述那次选举为灵感,而且更夸张,不是摇摆州,而是“摇摆人”——机缘巧合,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主人公发现,自己要投出的一票竟能决定总统宝座的归属。

讽刺的是,这位老兄只是个普普通通要啥没啥的红脖子大老粗,离婚、酗酒又失业,平时根本不关心政治,投票完全是为哄女儿。突然之间,他成了全国的焦点、政客与媒体眼中的香饽饽。突如其来的名望令他极度不适,更要命的是,这一票到底投给谁?



《副总统》 :票数一样


其实,比起日趋阴谋论和宫斗剧倾向的《纸牌屋》来,另有一部走讽刺喜剧路线的美剧,更适合拿来普及美国政治制度,那就是《副总统》。如果你从2012年的第一季就开始关注该剧,本文你根本就不用看。因为关于美国大选的一切以及其他,都在这部戏里。

简言之,《副总统》围绕一位极其不靠谱的副总统和她同样不靠谱的团队展开,试图展现整个美国正在一群不靠谱之人的领导下走向更不靠谱。起先女副总统只是个摆设,不想总统中途去职,她竟一跃升格为合众国老大。可惜还没来得及高兴,马上又要投入连任选举。为了保住自己还没捂热乎的宝座,竞选过程中洋相、黑幕与咸湿段子齐飞,只可惜没办法挨个儿列举。就说第五季通篇围绕一些大选中很难遇到的戏剧性巧合来展开。

如果两位候选人取得的选举人票数一样怎么办?按宪法第12修正案,这时总统将交由众议院投票选出,而参议院来选副总统。于是女总统就安插白宫团队里的一个低能儿去竞选某州众议员。此君是本剧的搞笑担当,平均每集添一个外号,如“60英尺的处男”、“为撸12年”等,他能担此重任纯粹因为有个手眼通天的参议员舅舅,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当选议员、准时出现在投票现场、把票投给女总统。结果三件事他搞砸了两件——后两件。

于是众议院投票又成了平局。怎么办?宪法里说,选不出来就一直选,如果一直到就职日(1月20日)还没结果,那么参议院选出来的副总统变成总统。这样一来,剧中由休?劳瑞扮演的政敌将踩着她的脑袋宣誓就职。

然而在最后时刻又生变故,参议院投新任副总统时也平了!这时斜刺里杀出一个阴谋家来,原来是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现任副总统,须知副总统身上有个虚职就是参议院议长,他在平局时有权投出决定性一票。

结果他报复性地把票投给了选举对手,并给自己换来个国务卿的美差。如果觉得晕,让我们总结一下:这就好比A+B与C+D竞选,其中B和D是A跟C的副手。最后最没存在感的D成了总统。



《天生赢家》:特朗普


稍微关注下今年的大选,你也该知道特朗普那张大嘴巴没少惹祸。但是,在举国精英都小心翼翼地奉行“政治正确”时,他也确实说了点别人不敢说的大实话,道出很多底层保守派民众的心声。实际上,能走到今天这步,特朗普既不是笑话也不是奇迹。他代表了西方社会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潮流,代表了那些在全球化和移民潮冲击下失去安全感的人。特朗普说要在墨西哥边境上筑一道墙,跟英国公投退欧,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种倾向也不是一朝一夕了。瞧,早在1992年的电影《天生赢家》里,就有位特朗普式的人物。这部伪纪录片由蒂姆·罗宾斯自导自演,他扮演一个民谣歌手,靠鼓吹“吸毒该死”、“挣钱有理”、“政府都是阴谋”之类煽动性口号,居然成功当选参议员。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阿兰·里克曼饰演的竞选经理推波助澜。

1998年,沃伦·比蒂的《吹牛顾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饰演的候选人因为看不到获胜希望,索性抛开身份,在演讲中大放愤世嫉俗之厥词,从国家到政府到选民都骂了个遍,却也因此引起民众好感。不过比蒂这位老愤青的立场跟特朗普可是截然相反的。



《规则改变》:副总统或猪队友


总统候选人总要挑个副手作为竞选搭档,如果当选的话,这人就是副总统。美国第一任副总统是约翰·亚当斯,他给老婆写信时如此评价自己的职位:“国家给了我一份……(此处省略若干华丽形容词)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工作。”

一般来说副总统没什么实权,但有个特殊作用:如果总统因故无法履职(挂了、变植物人了、被弹劾了、辞职等等),他将自动接任为总统。所以这个位置也挺重要。从竞选角度来说,一般是找个在拉选票时能跟自己优势互补的。比如2008年大选,奥巴马在年轻人和少数族裔里有优势,自身资历和外交经验是短板,他就选择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老江湖”拜登做搭档。悲剧的是,那一年他的对手麦凯恩在找人“互补”的时候步子迈得有点大,不仅找了个“猪队友”成为政坛笑柄,也有损自己一世英名。

这事被搬到HBO出品的《规则改变》里,艾德·哈里斯饰麦凯恩,而他的竞选搭档莎拉·佩林,则被朱莉安·摩尔演得活灵活现。

佩林是个一级棒的演说家,尤其擅长煽动群众。然而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她的见识之贫瘠令人不敢相信。事实上这位大姐对外交、经济与国家安全的了解程度还不如一个小学生。比如说人家以为“9.11”是萨达姆·侯赛因发动的。

我们不知道佩林之前怎么就成了阿拉斯加州州长。至于她怎么混进的总统大选,电影交待得很清楚。首先,她是女人,共和党急需拉拢女性选民;其次,她才四十多岁却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爱国、虔诚、重家庭、反堕胎……总之,非常符合保守派选民的价值观——同时还是个辣妈。难怪麦凯恩和他的竞选班底一时昏了头,没做太多考察就仓促选中了她。

只好临阵磨枪,找人给她补课:“这是德国,德国发动了一战和二战。这是阿富汗。这是伊拉克。这是普京这是美联储……”不愧为职业政客,佩林仅靠把智囊给她准备的几十个万能问题背个滚瓜烂熟,居然也能在采访和辩论中全身而退。当然纸里包不住火,媒体早就一眼看透,连篇累牍地炮轰——万一总统有个闪失,好几千颗核弹头就交给这娘们儿?她都不知道南北朝鲜是俩国家。

不过《规则改变》并没有取笑佩林的意思。况且,从理性角度我们可能觉得人家是猪队友,然而大多数美国选民们才不管朝鲜还有南北之分。单从选情上看,佩林肯定没拖后腿。这也就落到了影片的片名和主旨上——游戏规则改变了。现在选总统其实就是选明星,谁更出风头、谁口号喊得响,谁赢面就大。大家争来辩去看似热闹,其实选民只关心你怎么站队——是否支持堕胎?是否支持同性恋婚姻?是否支持移民?

在本片看来,当上总统的奥巴马也属于“明星”。而无论履历、能力还是人品都无可挑剔的资深政治家麦凯恩,却和他所代表的老派思维一样被时代拋离。影片最令人动容之处,是集会中,麦凯恩听到自己的选民发表种族歧视言论,攻击奥巴马为“阿拉伯恐怖分子”时,那既尴尬又痛苦的表情——然后他坚决地打断了那个人,说:“您错了,我与他不过是在一些方面政见不合而已,此次竞选也正是为此,并无其他。他是个好人。谢谢您。”



《满洲候选人》 :境外势力


2016大选过程中,民主党高层的内部文件和电邮遭到黑客曝光,对希拉里一方造成不利影响。他们的应对之策是,把黑客攻击与俄罗斯方面联系起来,甚至暗示特朗普得到普京的帮助。

总统候选人跟另一个超级大国的首脑暗中勾结?这还得了!难道《满洲候选人》成了现实?这部以冷战为背景的电影拍摄于1962年(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翻拍版还是不看的好),历来被视为最杰出的政治惊悚片。故事讲述一名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士兵被俘后遭到催眠洗脑,成为被敌方操纵的杀人工具,而阴谋的终极目的是刺杀总统候选人,以让一名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成为美国总统。



《战略室》:傀儡和傀儡师


关于美国大选,中国人最常听的一句话是:两党制是做戏,总统是大利益集团的傀儡——是与不是,我们建议大家去做多方面了解,也许你了解得越多,下判断时就会越谨慎。

这里要说的“傀儡师”其实是指竞选团队。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选民在作判断时越来越依赖媒体。实际上,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反倒比之前更没主见。竞选实际上变成一场“经营自身并诋毁对手”的宣传战。很多时候,候选人只需做个听话的木偶就好,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经过竞选团队精心包装。

这方面的电影有很多。如喜剧《政坛混战》,一事无成的loser经过专业包装后,马上变身热门候选人。而罗伯特·雷德福在70年代出演的《候选人》,则有着说明书一般的事无巨细,展现了从政界白丁到美国总统的成长历程。有趣的是,由于影片宣传声势浩大,那一年总统选举时,居然真有人在选票上填了男主角的名字!

但如果想一睹“傀儡师”们的真面目,还得到1993年的纪录片《作战室》中去找。该片剧组跟随比尔·克林顿的竞选团队全程参与了1992年美国大选。镜头里的竞选总部给人以误入传销组织的错觉,那里简陋而嘈杂,文件和报告胡乱堆叠,电话和电视响个不停,随意穿着T恤衫、牛仔裤,大嚼爆米花的年轻面孔往来不绝,让人一时很难将其与“媒体操盘手”、“常春藤精英”之类字眼联系到一起,但正是他们将克林顿一路送进白宫。影片忠实记录下选举这桩大事业背后的琐碎细节——大家会互相偷对手的街头竞选广告;突然冒出来的“秘密情人”和提问“克林顿做爱戴套吗”的无良记者;不间断的头脑风暴会议,大到广告片的策划,小到集会现场的布置;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团队动员……而那句戳中老布什命门,成为克林顿胜选关键的“这是经济,蠢货”,恰恰出自某个灵光乍现的时刻。



《风起云涌》 :政治目标与理想主义


大选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合法却不合理的“灰色地带”。在第二次总统候选人辩论中,面对“电邮门”和她“表里不一”的质问,希拉里引用了电影《林肯》来自辩,暗示“原则和策略不冲突,林肯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说服不同的人”。

斯皮尔伯格这部传记片集中展现了林肯如何说服议员们通过废奴宪法修正案,对于他所使用的一些不光彩手段也并没避讳。政治手腕能否跟理想主义共存?看了《林肯》你恐怕会回答“是”,但是看了下面这部跟希拉里有关的电影呢?

《原色》(又译“风起云涌”)在1998年趁着克林顿性丑闻上映。该片的小说原著作者曾全程跟踪报道了克林顿选举,他在影射谁也就不言而喻。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的候选人到处沾花惹草,连多年好友的亲闺女都不放过。而艾玛?汤普森饰演的妻子则“深明大义”,甘愿为老公擦屁股。影片以一位年轻竞选顾问的视角来展开,他一面见证着未来总统的种种下作,一面又要昧着良心帮他收拾局面、抹黑对手……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迅速蜕化成冷酷无情的老油条。



《摇尾狗》:突发大事件


如果竞选中途恰好遇到突发大事件,如洪灾、飓风、恐怖袭击之类,将会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是候选人们展现危机处理能力的大好机会。

由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影帝联袂主演的《摇尾狗》,就讲了个“人为制造大事件”的故事。总统在大选前夕被爆出性丑闻,连任机会渺茫,便孤注一掷地请了位好莱坞制片人,炮制出一场根本不存在的“巴尔干战争”,企图用爱国热忱来引导舆情……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本片上映后一个月就爆出了莱温斯基事件;更巧的是,几个月后美国大使馆遭遇恐怖袭击,正被丑闻搞得焦头烂额的克林顿当即下令用导弹轰炸苏丹。

专爱冲总统开火的迈克尔·摩尔早年也曾拍过一部情节类似的喜剧《反转加拿大》,片中美国总统为了连任成功,居然向善良无辜的加拿大邻居开了战!



《公园与游憩》 :不是大选胜似大选


有些看似不是讲总统竞选的电影(剧集),其实全盘在影射大选,而且颇为犀利。前文中提到的《选举》自不必说,赞之为“最伟大的选举电影”也不过分。而早在四年前,美剧《公园与游憩》就已经成功预言了2016大选!

这剧讲的不是总统,它发生在距离白宫相当之远的某中西部偏远小城,艾米·波勒饰演一个过度热爱自己工作的女公务员,每日与愚蠢的市民、怠工的同事和不可战胜的官僚主义作斗争。在2012年的第四季中她毅然投身市长竞选,不料本地糖果大亨之子(由保罗·路德客串)竟然也来搅局。于是,选战在金色短发女强人与荒淫无耻富二代之间打响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106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