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简爱》观后感影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4-15 08:24阅读:
《简爱》观后感影评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瘦弱、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我跟你一样是有灵魂的,也跟你一样有一颗完整的心!终有一天,你和我都会经过坟墓,同样的站在上帝的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背景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 1847 年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9 世纪中期的英国虽然已经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资产阶级并没有取得 完全的胜利,封建势力与思想旧习仍然束缚着人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资产阶 级争取人权自由与平等的意识就更加强烈,也为女性意识觉醒提供了土 壤。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上贵族富豪踌躇满志,神甫教士“神恩浩荡”、等级森严、旧习累累、金钱第一、男权至上。虽然此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发展的比较成熟,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女性要依靠男性、结识贵族、嫁入豪门,以此获得生活保障,社会地位与金钱等外部条件被作为婚姻的基础。

剧情简介
剧本《简爱》是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根据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同名的文学经典名著改编而来。由濮存昕和朱杰饰演。故事讲述了简爱从寄宿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为男主人罗彻斯特的养女做家庭教师。常年在外旅行的罗彻斯特突然归来,途中意外落马的罗彻斯特被简爱与众不同的态度深深吸引。社会地位、权利和财富的迥异,并未成为两个表面冷淡却十分炙热的灵魂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的阻碍。婚礼上,简爱意外得知罗彻斯特的妻子并没有死,而是因精神失常被关在了庄园的阁楼里。她不顾罗彻斯特的苦苦哀求,毅然选择了离开。而后简爱遇上了牧师圣约翰,牧师将她安排在教区教书。在教区短暂的生活,牧师圣约翰对简爱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向她求婚。此时,简爱却顿悟——在她的灵魂深处还安放着对罗切斯特的爱,因此简爱不顾一切地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得知一场大火使疯病妻子死去,罗彻斯特也因去救她失去了双眼。在废墟上,历经磨难的他们再次相遇,简爱弹起了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和罗彻斯特第一次见面时曾经弹奏过的钢琴曲,从此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评价
剧情:会有跳跃感,较原著改动不小,这些改动导致女主的精神意识、情绪变化上不能很好自洽。从女性的平等转换到了对完美爱情的演绎。相比原著背后的故事,不免落了下乘。或许在当代,大众对爱情的渴望远胜于一切。
表演:  濮存昕很形象的演绎了罗彻斯特的傲慢、傲娇以及别扭。那种死要面子、嘴硬能引得观众发笑。 表白、挽留等场景也表演的恰到好处。 相比之下朱杰的表演要略逊一筹,  不知是编剧或是台词的缘故, 简爱在剧情中会偏弱势一些,对平等的渴望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简爱最经典的台词,也没能激荡人心。同时简爱是会法语的,在剧中女主等人的塑料法语真的让人无语。À demain,意为明天见, 发音类似 a de man(拼音), 剧中是a dv mon?
布景:国大就是壕。


人物分析
我们主要聊一下女主。其实不论是从写作还是剧情上来说,我都更喜欢《呼啸山庄》,简爱太过理想主义了一些,显得不那么真实。但是对简爱人物的刻画是非常细致的。简爱内心的成长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盖茨黑德
简爱在盖茨黑德的童年是不幸的, 父母和好心的舅舅早亡, 舅母心地不好, 只是为了履行对丈夫的承诺才收养了简爱。在家庭中她比不上一个仆人, 谁都可以欺负她, 对她指手画脚。直到十岁那年的一天, 她忍无可忍愤然出击里德时, 她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最终受到残忍的惩罚,被关入曾经放置舅舅尸首和棺木的红屋中, 并因此而大病一场。

这时期的她认识到了身份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社会的不公,为什么她要遭受这一切?她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个寄人篱下、讨人嫌的废物。在这种环境中, 她只有独立、借助特立独行来证明自己, 并在独处中感知她的存在, 在书中沉思她的处境。

不过,她年仅10岁,所以当她反抗里德的勇气消失后, 她的屈辱感, 缺乏自信、孤独、沮丧的情绪就占了上风, 重新将自己归位到弱者的位置。

第二阶段 罗沃德
盖茨黑德的生活没有让简爱感受到亲情。但在罗沃德她缺收获了友情。罗沃德学习和工作期间, 简爱接受海伦和坦普尔小姐的影响, 度过了相对平静的8年。两位女性以卓越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纯洁的道德征服了简爱, 尤其是海伦。海伦有她的信条, 她不会过分憎恶堕落, 当受到不公的待遇时总是默默承受。

坦普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话剧中被砍掉,导致剧情有些许的不协调。一方面坦普尔以身作则, 以个人行为感化学生, 力所能及的改善学生伙食;一方面用纯净的言语训导学生, 给她以充足的精神养分。因此, 当布罗克赫斯特在众人面前羞辱简爱时,她控制住了正待发作的歇斯底里; 在谈论舅妈时也不一味沉溺于怨恨, 刻薄与恼恨少了许多。在简爱的成长中需要这样的榜样,来引导她,后期简爱的行为也非常类似坦普尔小姐。海伦给予的是陪伴是友情,这份感情受限于年龄和行为,很难塑造简爱的自由意志。

不幸的是,海伦去世了, 随后令简爱敬爱的坦普尔小姐也嫁人走了。失去挚友和母亲的简爱对罗沃德已无留恋之情, 沉寂8年之久的主体精神复活了, 她开始重新向往自由。简爱欲于苦役中证明自己, 她希望从两位敬重的人的影子中走出来。八年的熏陶, 简爱可以和英国社会准则吻合了。来自底层的女仆贝茜认可了简爱: 能弹钢琴, 能绘画,能读会讲法语, 会刺绣, 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她更需要来自上流社会的认可, 桑菲尔德为她提供了可能的平台。

第三阶段 桑菲尔德
桑菲尔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此,简爱才得以巩固男女平等意识,巩固自己的身份观念、人格价值、尊严。

费尔法克斯太太
费尔法克斯太太和他一样,都是仆人,而非主人。简爱明白平等是人们彼此交往的首要条件,否则难以确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阿德拉
从她身上,简爱认识到个人内在品性、学识以及人格的可贵。她清楚缺乏内在涵养的女子仅仅凭借美貌是不足取的。这样的女人既不会尊重自己, 也没有学会尊重他人。

英格拉姆小姐
英格拉姆人未到, 简爱就感受到山雨欲来的气势。英格拉姆, 费尔法克斯太太口中的女皇,不但人漂亮, 而且才艺也佳。简爱, 家庭女教师,孤苦无依, 相貌平庸。于是在爱情、社会地位、美貌、财富等方面,简爱严厉的否决了自己。

但是英格拉姆以谈论自己家庭教师的方式羞辱简爱, 称家庭教师为妖魔, 或讨厌或可笑。经过英格拉姆的谈话、弹琴、做文字游戏活动, 简爱的自主意识抬头、升华了, 这时她心目中的英格拉姆是这样的: 太低下; 好卖弄, 不真诚; 虽有风度和才艺, 但头脑肤浅, 心灵贫瘠; 缺乏教养, 没有独创性; 即使对待小阿黛勒, 都心怀恶意, 无端发泄, 冷淡刻薄, 不懂同 情和怜悯。

对简爱而言, 英格拉姆除了门第、地位和家庭关系之外, 实在贫穷得很。由此, 简爱从人格到精神都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平等意识的胜利。正是英格拉姆的虚荣、傲慢、道德不完善, 从反面引导简爱克服了自身的软弱, 逐步自我完善, 珍视自己独立的人格, 锻造自己的思想, 不断争取个人话语权。这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和英格拉姆对决,让后续简爱的选择变得做作。只有简爱在女性阵营中取得胜利, 成功的以沉默抵住了上流社会的恶语, 才能在与罗切斯特对抗时, 发表那句爱情宣言、平等宣言, 因为英格拉姆这样的人都需要借助男性得以生存。但在剧中,并没有安排直接的对决, 仅仅是任由英格拉姆羞辱简爱, 而把评判交给了观众。那么简爱的自信、平等是怎么来的呢?

随后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也讽刺了简爱一直争取平等权利。作为一个自立、自强, 自重、自爱的女子, 简爱审慎的与罗切斯特交往, 可还是被骗了。而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 也源自于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改造,以及罗切斯特平等的待遇。罗切斯特说, 是伯莎一家和罗切斯特的父兄欺骗了罗切斯特,真的是这样还是另有隐情? 罗切斯特真的是无辜的吗?是不是他造成了伯莎的痛苦? 在男性世界中女人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 唯有任男权社会摆布; 就简爱个人而论, 她一贫如洗、默默无闻、个子瘦小、 相貌平庸, 没有显赫的家族和地位, 和罗切斯特结合在一起, 只能作情人, 现在伯莎的命运会不会就是未来简爱的命运呢?

第四阶段 沼泽居
情妇身份是简爱难以挣脱的枷锁, 这种身份让简爱的主体意识难以接受。简爱不能违背做人的准则, 也不能违背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简爱来到了沼泽居,在这里,她寻找到了她苦寻已久的亲情。牧师和他的两位妹妹就是自己的表兄妹,同时还能继承一笔遗产。此时简爱的生活可以算得上完美了, 但是她仍然思念罗切斯特。

因为简爱意识到,罗切斯特不是因为金钱爱上她,而是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志趣, 有共同的理想。这点在剧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莫名其妙的就相爱了。同时,在学校教书的工作,加之亲情的陪伴, 让简爱的性格也趋于完美。在面对极具奉献精神的圣约翰的邀请和求婚下,在最后简爱终于听从了自己心灵的引导, 找到了紧急关头舍身取义勇救疯妻而致残的罗切斯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简爱其实不反对去印度传教,由于坦普尔小姐的存在, 简爱也充满奉献精神。这仅仅是二选一的决定,简爱回去拯救了罗切斯特;而在其他的小说中,主人公选择了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平等意识的觉醒有多么困难, 而这种令人向往的爱情,也是几经波折, 如果不是伯沙死亡,而且罗切斯特瞎掉,他们二人是否能生活在一起?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345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