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封神第一部》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08-02 06:43阅读:
《封神第一部》影评观后感

有剧透。
本文分三部分:
一,观影过程中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点,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讨论一下。
二,挑刺。
三,总评。


电影改编自明代《封神演义》和宋元代《武王伐纣平话》,作品中本就有不少不符合故事时代背景的事物及设定。
所以这部分可当作拓展阅读,绝没有挑毛病的意思。
欢迎指正。
骑兵
电影开头是殷寿(商纣王)攻打冀州的战争戏。有一段字幕,大致意思是他用了一种“特别”的战术。
这战术是什么呢?没怎么交代。
蒙马眼?
也可能指骑兵。
因为商代没有骑兵打仗这回事,他这么搞,也挺特别的。

当时的马主要用来拉战车,也就是我们在众多春秋战国影视作品中看到的。
而且商代也没有马镫,人骑在马上容易掉下来必须用一只手抓着缰绳。而单手挥武器并不算太好使。
也许是蒙马眼冲锋的桥段太重要了,可以彰显殷寿的人物形象,上来就把人设立住。还能让观众理解为何四大侯之子能对他忠心耿耿。所以必须安排这么一出。
不过剧组在细节上还是讲究的,我反复看了预告片,从上图中骑士自然下坠的腿型分析,应该没用上1000多年后才会出现的马镫。
投石机就比较扯了。
可能古装片只要用古代的东西多数现代人看着就不觉突兀。商代距离投石机出现也有好些年头,这种穿越的感觉差不多等于康熙御驾飞机亲征噶尔丹,或是诸葛亮挥泪枪决马谡。
怪只怪商文明太早,打仗比较简单粗暴也没什么高科技。用几个投石机丰富一下内容,把场面搞宏大些,倒是无可厚非。
就是有点像《指环王》。
建筑
真实的朝歌应该没这么宏伟。
影片里的城墙是砖墙。
中国城墙起初是夯土墙,就是把土一层层堆起来,每层都夯实(拿重物不停砸到紧实),夯土城墙差不多下面这样。
明代才开始大规模在夯土城墙外包砖头,这才是影片中出现的砖墙,也就是现在西安城墙的样子。
而且,目前尚未有任何商时期的砖出土,很可能商代压根就没有砖头。
再者是电影里的朝歌跟西岐都太大太高级了。
其实当时的建筑还很落后,跟我们印象中原始部落的茅草屋差起来不算太多。
更别提下面这种像是要抵抗外星人的巨型建筑了。可能是商人通过占卜得知3000年后会有怪兽从海底来袭击陆地上的人类,提前建造海岸防护墙为《环太平洋》做准备。
关于商代的城市面貌,我找了殷墟(商晚期都城)的复原动画。中原各省博物馆也都有一些先秦时期城市遗址的复原模型可以看看。
有必要再声明一下,如果服道化完全照史实来,电影画面可能会失去强烈的冲击感。我只是结合电影聊聊历史,没有批评电影的意思。
影片中在祭坛的工地上也出现了大象。
商代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当时的河南确有大象生活。
目前考古出土了商代的象牙制品,象形玉器。在殷墟发掘出了大象的陪葬坑。史书甚至有商人驯服大象用于战争的记载。
但亚洲象身高也就2米多(上图比例对),电影中的好像大了点,像是从《斯巴达三百勇士》剧组借的。
发型
中国古代男子大量束发是从周代开始的。
商人的造型可以通过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了解。商代不是没有束发,但多数是这样比较随意:
这一点反倒是老版《封神榜》比较接近史实。
可能有人说,女性发型怎么跟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那么像呢?
从出土文物看,商代女性的发型可能真就这么时髦。
那为什么电影中那么多小年轻都束发?
我们的观众习惯了古装片主角束发,反派或野蛮人披发扎辫。
另外就是杨戬的打扮,穿一明代(大概)道袍,帅是真帅,就是有些穿越了。
这东西很难杠,真要较真的话商代就没道教,故事也别讲了。
但杨戬在人群中确实挺违和的。其实不影响剧情的细节,还是遵照史实别穿越比较好。
90版封神榜
伯邑考之死
其实存世的先秦典籍均未记载伯邑考怎么死的,死于何时,死于何人何处。可能单纯就是呆在家病死了。
片中伯邑考被殷寿做成汉堡肉饼让姬昌吃下的情节来自《帝王世纪》一书。此书成于西晋,也就是结束三国时代的那个司马家的晋。
虽是古书,但西晋离伯邑考的年代已经隔了1200多年了,那时人对商代的了解可能还不如现代人。且《帝王世纪》本就不是很靠谱的史书。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没这回事。
当然,伯邑考死于人祭不是没有理论可能。商代有人祭传统,而贵族更是高级祭品。祭祀结束后,会将肉分给参与祭祀的人。如此说来,也许姬昌吃儿子肉只是正常的祭祀流程罢了。
另外,商人在人祭活动结束后是否会吃掉祭品并无定论。目前只是在商墓中出土过一个装着人头的青铜甗【yǎn】。
图片(装人头那个有点恐怖,可自行搜索)
甗是一种炊具,上部是底部有小洞的锅,放置食物。下部盛水。底部加热后水汽将食物变熟。相当于蒸锅。
考古学家发现甗中的人头骨钙质已流失,说明是烹饪过的。
但要从这点说明商人吃人,证据不足。只能说明商人把人煮了,但不一定吃了。
这里提个醒,人祭跟人殉不一样。人殉是为了死者,即让殉人待奉死去的祖先或亲人;人祭则更多地是为了生者,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在世的行祭者。用于祭祀的人相当于现在清明节扫墓时祖先坟前摆的苹果橘子旺旺雪饼。
关于伯邑考名字的问题。
爹叫姬昌,弟弟叫姬发,伯邑考怎么不姓姬。
伯邑考当然姓姬。关于“伯邑”的说法,有说“伯”是辈分(伯仲叔季),“邑”是官职。那么他叫“姬考”。另有人认为他死时无官职,“邑考”应是名,本名“姬邑考”。
顺带一提本剧中的反派男一号殷寿其实严格来说不是商纣王。因为“殷寿”是编剧编的名字,历史上的商纣王叫“殷受”。
大青铜兽
影片最后申公豹操控两只巨大的青铜兽追杀姬发。这个设定还蛮厉害的。
说回现实,青铜器制作主要有范铸法和失蜡法,无论哪一种,都得有一个稍大的外壳把青铜水灌进去,冷却定型。
有点像用冰盒做冰块。
图片
还有一种分铸法,即分成几个部分铸造,最终拼接在一起。具体实施也挺有难度的。
总之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鼎鼎大名的后母戊鼎(或称司母戊鼎)。高不过1米3。单挑姬发可能够呛。
距离
朝歌位于河南省淇县,西岐在陕西省岐山县。两地相隔600多公里走高速8个小时。
最后补一个
演义中殷郊还有一弟弟殷洪。至于正史,此二人皆不存在。
正史中武王(电影男主姬发)灭商后,周公旦(姬发的弟弟,《周公解梦》那个)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地。
武王死后,武庚发动了叛乱,兵败被杀。

小bug
1,造型跟磨牙棒似的宝物封神榜在设定上感觉有点问题。姜子牙献封神榜的时候表示可以吸人魂魄。但殷寿被杀死以后并没有被吸。


要解释通只能是有距离限制。

但纣王死的时候距离封神榜应该也就几百米。如果几百米的距离都吸不了,非要搁跟前才能吸的话,我们可以脑补:

在纣王作为胜者的平行宇宙中,他一边发动大军搞恐怖的大屠杀,一边在屠杀(或战争)结束后,偷偷独自来到战场,掏出封神榜挨个对着尸体们使劲吸。整夜整夜地不睡觉。

2,第一部里反派阵营就俩人会法术——妲己和伪装成徐锦江的申公豹,其他都是凡人小喽啰。可以说哪吒杨戬二人是本集的战力巅峰。但为了剧情的曲折,姜子牙两次有事需要办时都让二人同时离去,强行增加难度。

比如送雷震子去昆仑那次,二人同去的意义在哪?以至于后来多了很多麻烦。

3,原著中姬昌被关押了7年,电影里改成了几天。短短几天时间雷震子就长那么大了,跟打了激素似的。

我之所以称这些为“小”bug是因为不细想就完全不影响观影体验。

但还是希望编剧能做地高明一点,因为逻辑不通或行为太生硬对于发现问题的观众还是有点出戏。

纣王不够坏
反派有两种,要么坏透,令观众咬牙切齿。要么像高启强一样让人喜爱同情,甚至大难临头时会替他捏一把汗。
《封神》显然应选择前者。因为观众花钱买你票就是冲着看特效看爽片来的。如果最终看几亿特效成本的大决战还要纠结该支持谁就太不过瘾了。
但纣王不够坏啊。
统治阶级的弑父夺权对老百姓来说有个毛线共鸣。杀四大侯是因为人家要造反。姜王后的死也是人妲己正当防卫,还不如其他片子里赐死皇后来的恶劣。而且电影还把原著中的杀比干改成比干自愿赴死,还给减了些罪行。让人实在无法对纣王咬牙切齿。
硬要说做错了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有这么漂亮的妲己陪着,应该早点禅位,把精力放在荒淫无度上。
其实正史中记载的纣王罪行(还不一定真实)就挺牵强的,至少远没到十恶不赦需要亡国的地步。
酒池肉林,顶多就是私生活乱一点,后世帝王还后宫佳丽三千呢。
而炮烙之刑在当时看来也不算野蛮,毕竟到3000年后的清朝还有一片片把人肉割下来的凌迟。
至于为营造宫殿搜刮民脂民膏,在古代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商王的子民绝逼没有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人过的惨。
它的灭亡单纯就是共主之位没守住罢了。
商朝像是一个部落联盟,商部落是大哥,统领一群小部落。
商周之间是结了些梁子的,但周实力弱小一直很隐忍。后来商西边的姬发趁着商军主力去东边打东夷的间隙发动了偷袭!
接下来就是历史课本上写的:面对都城的兵力空虚,纣王慌忙组织囚徒迎战,囚徒临阵倒戈。纣王自焚。
一个陕西人趁河南人打着山东人,偷了河南人老家的故事。
实际上囚徒打仗不是不行。在秦末动乱的时候,秦军将领章邯就曾率领临时组建的囚徒军一路所向披靡。要不是有千年一遇的战神项羽,章邯很可能凭一己之力挽救大秦。
为什么商的囚徒们就倒戈了呢?这就要说到商人引发众怒的地方——人祭。
商朝拿活人祭祀太普遍了。除了求雨助力生产之类的目的,就连盖房都要杀几个人埋里面。至于祭品的选择,除了战争获得的俘虏外,还会拿普通百姓甚至贵族祭祀。连儿童也不放过。
搞这套呢,立威是一方面,主要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问题。也就是:我凭什么做你们大哥?
商人的解释是:上帝(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但能力设定都差不多)主宰世间万物,我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你们要进献祭品给我,我去献给上帝保大家平安。
所以在电影里因天要降灾,殷寿宣布拿自己祭天。这是仿效商的开国之君成汤。
成汤主政期间遇到连年旱灾,他便打算自焚祭天。最终这一行为感动了上帝,在仪式开始前下起了雨,就不用自焚了。
这种故事呢,听一乐。
商人就是群大忽悠。专家通过分析甲骨上的人为开凿痕迹推断,商人可能通过事先加工来控制占卜结果。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当时的人会不会以当祭品为荣呢?
至少从出土的人殉人祭尸骨有反抗挣扎痕迹的情况看,并非如此。更何况祭品会被以残忍的方式杀害。
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册”在甲骨文中指将人从上到下劈开。而“卯”则是开膛破肚后,劈成两半悬挂起来。这都是商人处理祭品的方式。
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是人人自危。
囚徒就更不必说了,随时可能被当作祭品拉走。所以这样一群人一旦发给武器那必然是倒戈。瞎鸡巴打什么呀?给谁打啊?玩命啊?别操蛋了。
但是,周武王在灭商后仍然办了一场大型人祭活动。
所以姬发这人其实没什么好吹的,真正厉害的是他弟弟周公。
之后人祭慢慢消失。除了周公旦创造了一套新的体系,使中国人从敬鬼神改为敬天外。主因还是生产力的进步使人力变为重要资源。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商部落通过人祭的方式把多余人口(如战俘)处理掉。到了商代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祭数量逐渐减少。
纣王本人貌似对人祭就不怎么热衷,“不敬鬼神”甚至是讨伐他的罪名之一。
风格太欧美
虽说是中国神话,我的观感是:一会儿好莱坞,一会儿迪士尼,一会儿《指环王》。
投石机与大象提过了。
弑父也是很西方的情节。
还有上天降罪,纣王打算用自己一人的死抵罪换天下人太平的行为,虽然跟商代信仰沾边,但总得来说耶稣本稣了属于是,连祭坛工地看着都跟造巴别塔似的。
看来传说中的弥赛亚早降临过了,犹太人快来河南看看别傻等了。
配乐就更像西方史诗了。特别是姬发被马驮着回家那段。从画面到配乐,你告我是《指环王》我都信。
这也没办法。中国的音乐西化严重,不是在编曲里加个二胡唢呐能救的。而且这类神话史诗片可能还真得西乐才显得恢弘。

评价
首先服道化很考究,好评。
电影的前段精彩,矛盾冲突多,比较抓人。
中段剧情比较拖沓,特效也开始变糙。
比如这段喜洋洋水平的特效,看得出经费还是紧了点。
最后的高潮部分略显平淡,就是一只大怪兽追着主角在黄河边跑。不过考虑到这只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故事才开了个头,所以也不算差。
特效放国片里应该是最好的。比美国大片还有差距,感觉跟20年前的《指环王》差不太多。
总得来说不错,只要你抱着看特效看爽片去的心态(类似《环太平洋》),三四十的票价闭眼冲就完事了。
这你要看完都觉得亏了,沈腾跟陈思诚的电影卖票就该判诈骗。
彩蛋有三个,其中之一是闻太师班师回朝,有点期待第二部了。
最后想说个冷门梗:志国死了,老苏同志是不是就有机会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637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