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七宗罪》观后感影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0-31 09:40阅读:
《七宗罪》观后感影评


七宗罪,又名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其罪行分别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剧情简介

大卫·芬奇执导的《七宗罪》以罪犯约翰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从警员萨默塞特和米尔斯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七宗罪”系列谋杀案的故事。
萨默塞特作为一名执法几十年的老警探,在还有一星期即将退休之际接到了一个烫手山芋——一个没有人愿意接的,没有任何指向性线索的命案。萨默塞特是一个极其谨慎,甚至要枕着节拍器的声音入眠的人。而另一名米尔斯是一名血气方刚的新婚小伙儿,他带着新婚妻子翠西刚搬来纽约居住。米尔斯与萨默塞特的性格完全相反,急躁但充满正义感的他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萨默塞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案子。年轻气盛与老成严谨的碰撞为我们徐徐揭开这一桩桩离奇命案背后的真相。


剧情简介

两人合作的第一天就发生了命案,一个身材极度肥胖的中年男性死在了家中,死因是被迫连续进食十几小时活活撑死,萨默塞特发现冰箱后留有“暴食”二字。就在二人一筹莫展之际,第二桩命案接踵而至,一位十分富有的金牌律师死在了自己的办公室,而凶手在死者身旁写下“贪婪”二字。经验充足的萨默塞特联想到了《失乐园》中的七宗罪,即: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色欲和嫉妒。接下来的三桩命案验证了他的猜想,被嫖客用极其变态的用具杀死的妓女——色欲、在失血过多死亡与毁容丑闻公之于众之中抉择的女明星——骄傲、以及被囚禁长达一年,被折磨的不似人样的毒贩——懒惰。这接二连三、手段令人发指的命案在伦敦已经人心惶惶,而警方却连凶手的一枚指纹都找不到,罪犯的猖獗使本就性格急躁的米尔斯更加暴躁不安,就在二人焦头烂额之时,凶手约翰却满身是血的出现在了警局自首。
影片最后,米尔斯在听到翠西的死讯后,大脑在怒悲交杂的极端情绪占领下,选择开枪杀死犯了嫉妒之罪的凶手约翰,就此,米尔斯也成为约翰传教的牺牲品,七宗罪最终闭环。


从犯罪心理学浅析

01
人格结构学说
“人是可笑的傀儡,在破舞台上起舞,以跳舞、狂欢为乐,完全不关心世界,不了解自己毫无价值,人并非为此而生。”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显然,连环杀人犯约翰是一个及其自大又对世界现状充满不满的人,他厌恶这个世界,也厌恶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卑贱的人们,他认为他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传教士,必须由他、也只能由他代替上帝惩戒世人。
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相互配合能够使人正确的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凶手约翰是一个人格发展极不平衡的人,他自我与超我的发展缺陷打破了人格结构原本的平衡,超我的不断弱化使约翰的恶性不再被压抑,约翰的本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使受过良好教育且衣食无忧的他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02
“挫折—攻击”学说
“只有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你们才能义正言辞地说,那些人是无辜的。但这正是关键所在。”

米勒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既定的情境中无法获得他想获得的东西,及其最主要的信念、观点和态度受到挑战时,才会有挫折感。挫折的水平和兴奋的强度受制于寻找目标行为的强度、干扰的范围以及受干扰的指向性行为目标的数目。
约翰并不相似于一般的、有着灰暗的童年经历或破碎的原生家庭的一般罪犯,相反,约翰受过良好的教育且生活富足,有着缜密的心思和灵活的头脑,对于约翰来说,他的挫折恰恰来自于他的高傲,他不能忍受平庸,他认为除他以外的所有人都是肮脏不堪的,所以约翰再也无法忍受看着人类屡屡犯下的过错却无能为力,天主教徒的他认为得到了上帝的指示:他要帮助上帝消灭罪恶。或许约翰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挫折感”已经严重扭曲了他的灵魂。
“想要别人听你说话,拍拍他肩膀是不够的,必须给他震撼,这样人家才会仔细听你。”约翰的“攻击”指向了世人,他以缜密的计划不仅给予影中世人重重一击,更加给予影外的每一个观者重重一击。约翰所写的日记写满了上千个笔记本,每本足有250页,可见他为此伟业下了多少功夫。


03
精神病理学理论
“我竖立了典范。世人将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和效仿……直到永远。”

精神病理学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精神机能的病态障碍,失去理智的控制所致。所谓病态障碍,主要有精神病、病态人格(人格障碍、人格异常)、智能不足以及其他由中毒(兴奋剂、麻醉剂、酒精等)所引起的各种精神障碍。约翰显然无法直接带入以上几种,这种精神病罪犯的作案计划往往严丝合缝。米尔斯和萨摩赛特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哪怕在约翰家中也无法找到一枚指纹,而在片尾也交代了约翰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未雨绸缪自切指纹,试问谁在初闻这份狠时能够不心惊?约翰的信仰是近乎疯狂的,他只信奉于上帝,他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只是在替上帝拯救世人,既然法律无法纠正这个错误的世界,那就让他来当拨正针。
约翰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如此高傲,却因嫉妒米尔斯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而犯下嫉妒之罪,他不仅审判世人,也审判自己,将自己也融入这完美艺术作品的一环。在米尔斯知道妻子崔西死讯时,悲愤交加的他把枪口对准了约翰的头颅,但约翰自始至终都挂着一抹胜券在握的微笑,他自信这桩完美犯罪会由他亲自选中的人来完成闭环。

“The world is beautiful and worth fighting for, and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第二部分”

这部黑色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与鲜明角色的碰撞造就了这部经典电影的成功。阴暗色调的画面贯彻电影始终,接连不断的命案无不映射着肮脏、混乱、冷漠的纽约,这样一个被黑暗与罪恶充斥的城市,萨摩赛特深知他无力改变这个城市,这也是他早已对世态感到无力的原因之一。唯一一个晴天出现在了最后一个凶案现场——嫉妒之罪与愤怒之罪,电影末尾米尔斯与约翰在车内的对话具有强烈的宗教含义,约翰此时似乎彻底化身为上帝,儒雅沉静的他审判着愤怒肆意的米尔斯,表面上是萨摩赛特和米尔斯将约翰押运,实则只有约翰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米尔斯走向他为他亲手搭建的地狱。
世界是美好的吗?片中萨摩赛特没有给予我们答案,但我想,世界有崇山峻岭也有沃野千里,人也有七情六欲,没有人可以彻底抛下一切欲念成为“圣人”,约翰所追求的完美只是一刹那的海市蜃楼,没有人能逃离这世俗的生活。所以不管世界是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把世界真正塑造成我们想要的世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705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