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爆裂鼓手》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3-05 09:11阅读:
1.       太少有电影是如此focus on drummer,更何况还是Jazz drummer。
2.       不得不说大半夜老这样的电影看得很压抑。但是喜欢爵士喜欢鼓,即使知道很压抑也会愿意看。
3.       豆瓣上说这是关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决斗。或者说,那个studio就是一片音乐的战场,战士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忍耐力。

(一)   关于爵士
爵士乐的地位,在中国永远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玩儿爵士的有谁呢?有人说李泉是,有人说严爵是,还有人说林宥嘉也是,因为他出了一张专辑叫《Jazz Channel》,还有很多很多小众音乐人,例如梁晓雪这种让人听起来民谣爵士傻傻分不清楚的,例如蛋堡这种自称不懂乐理耍着爵士背景唱原创rap的。
上海近几年一直在办爵士音乐节,门票很便宜,大部分是露天,门票只是个入场券。请小野丽莎,请欧美爵士乐团。
我总是很嫌弃自己在上海呆了三年一次“爵士上海”都没去过,其实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跟我一起去嗨。爵士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我也只是一个爵士爱好新手,还停留在感性感官的阶段,根本谈不上欣赏,只是喜欢。我知道Louis Armstrong,知道Frank Sinatra.,知道Carlie Parker,知道Miles Davis ,还知道Four play,但是知道不代表了解,了解不代表理解。欧美很多人都认为爵士是现代音乐的阳春白雪。从音乐解析的角度说,爵士的确很难。但是爵士最讲求的是随性,许多著名爵士人的作品有大部分现场即兴创作的部分。换而言之,或许爵士之所以高雅,不是因为,或者不只是因为其难度,而是因为,它是最真实最即刻的灵感捕捉。

(二)   关于鼓手
国内对鼓手的认知有两种,一种是学院派,学校音乐学院的交响乐队一类,永远清高永远趾高气昂。还有一种是狂野派,各种摇滚乐队或者酒吧驻唱乐队的鼓手。然而不管是哪一种,都很少有乐队真正懂得鼓手的重要性。或者说,节奏的东西往往让人看到的是刻板而非灵活。
其实我喜欢爵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喜欢impromptu 的音乐,即兴的音乐创作力是最打动人的。从最基础的爵士三连音开始,鼓点的美妙就脱颖而出,与其谈创作不如谈创意。
然而鼓手的不被人认可,不只是在国内,Whiplash里面也有很好的体现。

(三)   关于教育
整部电影下来,大家最熟悉的两句话应该是 “Not quite my tempo.”和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
Fletcher 的教育方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会赞同。他相信Charlie Parker的经历完全可以prove 他的point,激励与压迫才可能换来突破。他相信人的潜力,相信可以成为Charlie Parker的人在心理从不会因为压迫而放弃。
影片的狡猾之处在于最后的收尾。Andrew的最后那场演出,到底算作是成魔还是成仙,没有人能确信。只是到最后,血与泪的多少次融合,换来的一场近乎残忍的角逐。
我不敢说Andrew的对错,我只能说这样的方式并非适合所有人。我生性随意,这样的成功固然诱惑,但是那样的代价也是我承受不起的。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只看得到他人成功的闪耀,看不到他们背后的心酸;亦或者,惧于艰险却又奢求完美。于是当Whiplash把现实很残酷的呈现出来时,大家感到的更多是压抑和难以接受。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自己不合适,就不需要期许渴望那样的结果;如果有所期待,就不要害怕艰辛或是难堪。一因一果,自然道理而已。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435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