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5-16 08:59阅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几年前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觉得这部影片糅合了很多元素,纷繁多彩,一时理不出头绪。

昨晚重看这部影片,觉得这部影片的主干其实是三点:一、神是什么,为什么人们需要神。二、老虎的象征意义及扮演的角色。三、“神”、“老虎”与Pi的关系。

至于其他的元素,诸如什么宗教有什么观点等等,都是细梢末节。
   
神是什么?神是人们幻想的产物。(影片的观点)
为什么人们需要神?因为生活太残忍,现实太残酷,所以人们才选择相信神,在“相信神的存在”中寻求慰藉和安宁。
还有一点,唯有相信神的存在,人的欲望和本能才会有所忌惮,避免人堕落成禽兽。


残酷现实让人们选择相信神

一、淡化残酷现实,选择相信希望

Pi在海上漂流,日子久了十分绝望,于是Pi便产生了幻觉/幻想(漂流日记提到Pi分不清昼夜、分不清现实和幻想),在幻觉/幻想中把一切合理化。

他说,在绝望时,上帝给了他安宁——他是在狐獴岛上说这话的。而狐獴岛是什么?完全是幻想的产物,因为影片中明说了世上没有关于这个岛的任何记载。

即:在残酷的海难中,上帝给了他安宁 = 狐獴岛给了他安宁 = 幻想给了他安宁,以及重新出发的勇气

Pi用自己幻想的动物故事淡化真实人类故事的残忍性(把作恶者和受害者都想象为动物,就不必直面人类的兽性,以弱肉强食合理化“动物”的杀戮与被杀),他用幻想陪伴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回到安全的现实中(陆地)后,他不再需要幻想支撑,因此老虎Richard Parker便离开了。而Richard Parker本身就是幻想的产物(是欲望、恐惧、本能经由幻想具象化的产物)。


二、淡化残酷现实,选择相信善良

日本调查员听完Pi对海上漂流的回顾后,选择相信神。
小说家听完Pi对海上漂流的回顾后,也选择相信神。
他们都选择相信没那么残酷的幻想故事。

Pi: “Which version do you prefer?”
Novelist: “The one with the tiger. That’s a better story.”
Pi: “Thank you. And so it goes with God.” (像神一样,是幻想中的产物)

Pi说的这句“Thank you”其实是“Thank you for your kind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of my pain and wrongdoings.”

倾听者这样选择,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不让三观被残酷的现实颠覆,同时也是出于一种善意的人性——一种对倾诉者的痛苦以及无奈极端行为的理解和包容。相信幻想,是为了让生活容易些。日子终归是要向前。

幻想给予人安宁以及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或许就是“神”、“希望”、“奇幻故事”存在的积极意义。


欲望之虎、恐惧之虎、本能之虎

一、欲望之虎——探索之动力

Pi在动物园给笼中的老虎喂食、在船上兴奋地观风暴,这些都是出自Pi的欲望,正因为心中有探索未知、亲近危险的欲望,才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身险境。

某种程度上来说,Pi的惊险漂流正暗合了他内心流动不居的探索欲望。而漂流的过程也正是他的自我发现之旅。

离开印度前,Pi在餐桌上说想要受洗。影片首次出现风暴夜的航船画面中,有一个十字桅杆的特写镜头——黑暗中有一个光亮的“十字架”。Pi后来说了一句:“欢迎来到Pi的方舟”。漂流时,大风暴的云层里出现过一道的“圣光”(吓退老虎的那道)。这些细节都在说明,Pi踏上的是探索冒险、自我发现之旅,这是暗合了Pi的探索欲望的。

(我认为这些基督教元素在这里的作用只是比喻,暗示这是探索之旅,而不是证明神存在,因为影片已经处处表明这种观点:神只是幻想的产物;信神只是人们逃避、淡化残酷现实的一种选择。)


二、恐惧之虎——求生奋进之动力

Pi: “My fear of him keeps me alert. Tending to his needs gives my life focus. ”

Pi说,恐惧让他警觉,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自己会专注地找些事情做做。这种时刻警醒的状态激发了他的活力和斗志,进而让他生存下来。假如没有恐惧之虎相伴,Pi很可能会丧失斗志,最终葬身大海。


三、本能之虎——作恶之诱因

Pi: “He drew the devil out of me.”
厨子杀害Pi母亲的恶行唤起了Pi杀人的念头。

厨子杀害韩国水手、杀害Pi的母亲,除了本性凶残外,也有出于求生的考虑。在极端环境下,人的生存本能可能诱使人作恶。

《穿熊皮的人》里的那句“在人绝望时出现的总是恶魔这个家伙”其实也适用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正因为生存本能、绝望会诱使人作恶,所以人才更有必要相信神的存在。相信有“神”,人就不敢肆无忌惮凭着本能为非作歹,也不至于在极端环境下堕落成禽兽。相信“神”就是相信“希望”,相信希望,就不会在极端环境下轻易采取极端举动(譬如杀人吃人肉等等)。很多情况下,令人作恶走极端的往往是绝望。

在舢板上最初幸存的四个人中,不信神的厨子是最先采取极端行为自保的,他不信神,所以他内心的“恶魔”——本能之虎——是最先被唤醒的,而且恶劣程度也最重。

而佛教徒韩国水手和Pi的母亲这两位信神的素食者至始至终没有作恶。

Pi杀死厨子,也是出于本能。但他的杀戮是有底线的,属于为母报仇、以暴制暴,跟厨子肆无忌惮滥杀无辜不一样。Pi的“本能之虎”是有“神”的绳子约束着的。

因此,只要“本能之虎”存在,“神”就有存在的必要。在法外之地,“神”能让“本能之虎”有所忌惮。


“神”、“老虎”和“Pi”的关系

如果“神”象征着“超我”,那么“老虎”就是“本我”,而Pi就是“自我”。
Pi在“神”和“老虎”的拉扯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

如果“神”代表着希望,“老虎”代表着恐惧,那么“神”和“老虎”就是两种同时作用在Pi身上的动力——希望和恐惧是激发人类的两种原动力。希望用的是“拉”,而恐惧用的则是“推”。在这一拉一推之间,fear和hope帮助Pi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他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Pi把fear和hope放在一起说,却不显得矛盾的原因。
Pi: “My fear of him keeps me alert. Tending to his needs gives my life focus. Above all, don”t lose hope.”

虽然fear可能会激发人的残忍,hope不过是幻想的产物,但fear和hope的平衡确实让Pi在极端环境下活了下来,且没有以“泯灭人性、堕落成兽”为代价。这或许就是fear和hope共同存在的意义。

或许在这部影片中存在这样的等式关系:
神   = 幻想  ===== 希望 = 超我
老虎 = 欲望、本能 = 恐惧 = 本我


                       *       *      *      *
我第一次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觉得影片里现实版的漂流故事很惊悚,影片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杀人吃肉以求生”的海难故事更令我毛骨悚然。

可是昨晚重看这部影片时,当初的惊悚感消减了不少。毕竟舢板上真正丧心病狂“杀人以果腹”的其实只有厨子一人。

其他人的选择和所做所为都可以理解。

不妨这么说,在极端情况下,另外三个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守住做人的底线:

Pi和母亲同意让厨子给韩国水手截肢,是出于好意,因为母子俩想保住韩国水手的生命(尽管最后发现是厨子的谎言)。

韩国水手和Pi的母亲虽然最终惨死,但他们到死都没有作恶。尤其是Pi的母亲,明知厨子穷凶恶极,却还敢冒险谴责厨子的暴行,这种义愤填膺简直是人性的光辉。

Pi虽然杀了厨子,但动机是为母报仇。无论出于正义还是自卫,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

Pi、Pi的母亲、韩国水手——这三个人都已经尽了力,最大限度地守住了做人的底线:没有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恶意加害无辜者。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503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