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罗生门》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5-27 08:23阅读:
风没有错,人也没有错
——《罗生门》影评观后感

《罗生门》第一次看下来,4:3的黑白画面使得内心平静,凄厉的配乐推动着气氛,叙述手法独创一格。开头樵夫进山那段,镜头一直对准正在走路的樵夫,几分钟没有任何情节转变,但通过镜头视角的不断切换以及节奏强烈的音乐,紧张感很好地营造了出来。另外很有趣的一段是向审判官陈述时的场景,审判官没有出现,似乎将观众置身其中去欣赏每一位演员的表演。然而整片看完,并没有什么激动和震撼,反而觉得有些搞笑。
在《罗生门》中,两个地点(树林和罗生门下)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罪恶(在我看来,和尚曾经应该也是罪恶的,因为他一直在刻意努力让自己去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很怀疑他在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但是他们都为自己的罪恶在事前或事后找到了理由。 “人总是懦弱而逃避,在更多的时候无法面对自己,于是不停的去编造谎言。” 杀人事件中三个人的谎言交错复杂大相径庭,可是有一点肯定的是,多襄丸、武士(巫女)、武士之妻都极害怕因事情被人所知之后所面临的失去,所以一反“人不是我杀的”这种套路,反而争着说“人是我杀的!”(连死者的鬼魂都跳出来叫着“我是自杀的!”)
多襄丸努力强调自己的男人气概,女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丈夫表现得重情重义,三人都在努力用谎言支撑着自己被残酷事实伤害的心灵(根据原著,曾经善良的多襄丸也是遭受惨重打击才被迫从盗的)。每个人都因为脆弱而需要将自己塑造成赢家,于是所有人都输了,他们都无法战胜自己。况且混乱年代,人人自危,谎言的诞生并不突兀,因此也没必要在人性上大做文章。顺便提一句,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其实就如同日本女人,服强不服弱,你将其征服了,打败了,它自然服你,心甘情愿。这也是老朱(朱建军)认为的为什么日本会服从美国,却敢侵略中国的原因所在。
影片中有三个令我费解之处:
其一,如果说之前种种说辞在于论证“人性不可信的丑恶”,而结尾却又突然草草翻转,“骤雨不终日”很正常,不必作为象征,然而就以一个毫无说服力的收养婴儿来将整部电影的主题转为“希望还是存在的”?怎么看都显得有些荒唐,最不赞同的是樵夫仅仅被杂工骂了句“贼喊捉贼”就痛彻顿悟了?这只能说明樵夫本身就是心虚的,伪善的。
其二,然而为何樵夫一开始不愿说出真相呢?他说自己不愿意卷入案件。而事实上,只是因为他一时起了贪念,偷偷拿走了那柄价值不菲的短刀而已(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批判的,毕竟人家也是为了养六个孩子),他意图隐瞒的这件事正是因为自己的说辞被杂工所揭穿。让我费解的是既然他不愿卷入案件,不想别人知道他拿了那把刀,为什么一开始要一个劲儿地吊人胃口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可见是虚荣心作怪。
其三,一脸猥琐的和尚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地喊“我不信”,试图在这个混沌的人世抓住一道曙光,在是非黑白颠倒的世界里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可以相信的东西。我很好奇的只是,这和尚出家前到底经历了什么?很怀疑他也是在装善良,装纯洁,明明看到的都是丑恶,却一味不成熟地在“否认”。如果说他代表着某种善良和希望,这力量实在太弱,而且很虚空。
个人觉得,凡是在人性上大做文章的电影都在荒诞地夸大丑恶,或者一黑到底,如《幽灵船》,或者在影片的最后假惺惺地掷下一丁善良的火星,如《罗生门》,搞不懂为何几十年被奉作经典?黑泽明的电影本身就在夸大,像上个学期审美心理学课上放的《告白》,我们有必要从两个小孩子的变态心理呼吁社会要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吗?故事中杀人案件的三个人各说其词,只不过就是幼儿园小朋友为了屁大点儿事打一架各说一套骗老师的成人版罢了,谁对谁错何必较真?人之常情从小就喜欢放大自己的强势,掩盖自己的弱小。个人觉得,我们之所以产生人性的共鸣,更多还是因为我们从小本身都这样,也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自然演进的结果,没有必要因此而哀叹不能再相信谁了。人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给自己找一个最终能平衡内心的理由,赤裸裸的真实恐怕无人接受。
如果导演黑泽明自己没有明确表态,不妨猜测他最后揭露真相是为了告诉人们还是不要揭露的好,因为真相破坏了一切(我原本猜想的结局就是真相到最后也没有揭露,给人留着很大空间),而每个人的谎言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这些谎言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他(她)自己想成为的人,在乱世之中也算是一种安慰和一种自在的活法,这样的结局难道不可以接受吗?因为现实就是这样。何必将解读定位于人性的善恶之上,想想小孩子那样,是善是恶呢?所以有时候,真相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老师摸摸两个孩子的头,微笑着给每人发颗糖,都开心了。可是,由于好奇或者虚荣(就像和尚和樵夫那样),人总是要破这个“界”,当所有的丑陋如洪水般淹没视野,除了恶心与厌恶,是否反增后悔呢(如同樵夫最后的感受,领养婴儿似乎要给自己赎罪)?性质上,就像老师非得跟小朋友较劲要查清到底该惩罚谁,结果越闹越大,可能还把家长校长都扯进来了,最后还使得周围所有人从头到尾反思一遍。其实小孩子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打完了照样不还是一起玩耍,他们的对错显然跟大人的对错不一样。
影片中有一个意象贯穿始终,就是“风一直在吹”,个人觉得,所有发生的事只不过就像这一阵阵风一样自然,人的存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存在着,如同生死一样,本身就很自然。故事中多襄丸说:“如果不是那阵风,也不会发生之后的故事。”风说:“怪我喽?!”可见丑恶与善良都只是人的臆造,所以也没必要刻意把人性提取出来讨论,你也不能说这样的存在违背了自然规律,老虎猎小鹿,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仅仅是生存需要。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511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