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调音师》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6-01-29 13:20阅读:
《调音师》影评观后感

15分钟的好影片,很久没为影片写过什么了,好东西不能独吞是吧?  喜欢看片儿的速速点开,挺不错的,不用谢哈,看完了再讨论怎样谢我这事儿。

            按照观影时的心理变化顺序来谈谈这部影片吧。那天我看到一份名单,名单列举了9部值得一看的短片。我随便挑选了一部,短短十几分钟,看完后觉得影片只能算一般,故事新奇内容紧凑,可是阐述的主题很普通,就是讲人与人交际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对他人隐私和利益造成威胁的弱者,更容易获得信赖与亲近。主题就这么普通么?我正打算失望的时候突然心里有种奇妙的不甘,这是第一次,觉得某部作品很有意思,却又不满足于自己所看到的那层“意思”。于是我想到我在观影的时候,身边刚好有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在打扰我,可能因此分心并导致我错过了什么?所以没看懂?不行,我心里放不下,我得再看一次。于是叫那人给我闭嘴十五分钟,我又从头看了一遍。

   第二遍刚看到钢琴大赛那里我便立马按了暂停键,瞬间脑子里所有画面终于串联起来了。茅塞顿开!

    这部影片的主题应该是 得到与失去,讨论的对象是人类的“主动得到”与“被动失去”这两种情况作用于人时,对人本身的鞭策力度、对人潜能发掘深度的对比。

   主人公是位音乐天才,实力满满,准备了15年却很遗憾的没能获奖。他上台的时候呼吸急促,满头大汗充满着紧张和恐惧,心理素质差成这样,比赛失败是必然的,我们没听到他的琴声,因为此时有没有琴声已经不重要了,心理素质已决定了比赛的失败。然后再来看结尾,他光着身子,脸上面无表情的弹琴,生死关头却异常镇定,心中很理智的分析目前的情形,我们听到了他的琴声,干净利落,没有任何紧张与恐惧,就像他那平静如海的双眼。

      何为得到?在开头,他准备了15年的目标就是伯恩斯坦大赛,比赛成功就是他的期望中的“得到”。何谓失去?在结尾自己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生死攸关之际,死亡就是“失去”。

      人类有个共性,就是对“失去”的恐惧远远激烈于对“得到”的欲望,自己本身有的东西,平时不怎么在意,可真的一旦要失去,我们才万分不能接受,比如生命;平时没有的东西,得到了固然好,没得到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只是遗憾或不甘心罢了,比如钢琴比赛,哪怕这次比赛是他15年的梦想。对赤条条来到世上的人来说,生命之外一无所有,梦想就像后来那一件件穿上身的衣服。

      所以在“得到”面前,主人公控制不了紧张而导致“得到”落空,自我管理能力相当差,再好的才能也发挥不出来。当我们都以为他是个心理素质没救了的人时,他却又展现了他异常冷静智慧的一面,因为这次,他正面临失去、面临死亡。巨大的恐惧激发了他内在最理智的状态。这种最大限度的刺激远远大于他想要去得到某种荣誉时的欲望。不同的事件背景可带来不同的个人心理素质管理效果。

影片中间主人公讲了个小故事:“国王的爱妃死了,他想为她修建最完美的的陵墓,于是找来最好的建造师,将建造师的爱妻杀死。后来就有了泰姬陵。”国王固然很残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很聪明,给建筑师再多的财富也不能逼出他潜在的建筑设计能力,只有让他同样失去爱人,将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人类往往对失去更为敏感!

首尾呼应,中部提领,这左中右的结构用得可真流畅。

有人会纠结地问到,底最后主人公死没有?开头那响声既像比赛舞台的开门声又像凶手动手的声音。那个声音到底属于开头还是结尾?。。。我认为这个应该不重要了吧,因为主题已经表达完了,两次场景中主人公的表现才是重点。其余的就当是增加影片悬念的点缀吧。

    或许有人会说我想多了,牵强附会神神叨叨什么的。是!我不知道影片制作者原本理解的主题是什么,但是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林黛玉,影片是取材于现实的创造,影片到了观众眼里就会被不同的观众再创造,我只是千千万万观众中的一个,我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准确的,但却是能帮助我修改和完善原有认知体系的。这就够了!观后感没有满分和零分,没有谁对谁错!

    好了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我现在手上还有八个据说很好看的影片哟,一直舍不得看,看一个就少一个那种滋味谁能理解。有想要名单的吗,快来讨好我吧。。。。。对了,我最近可以吃辣椒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701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