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战马》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6-05-06 11:05阅读:
超脱生命与物种的正义光辉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影评观后感
文 / 烁哥
刚刚五一假期,有幸观看了电影———斯皮尔伯格的《战马》,这部家喻户晓的舞台剧以电影的形式推出四年后,才偶然看到,实在惭愧。
整部电影脉络清晰,结构扎实,桥段充实,大致可以分为“遇马”和“寻马”两部分,两部分互为衔接,互为铺垫,互为升华,渲染了足够暖人的温情氛围:农民的抗争,驯马的骄傲,失马的痛苦,一步一步导向战争的边缘,后来,画面陡转,才到一部战争片真正该有的节奏。作为当之无愧的战争片大师斯皮尔伯格的骄傲作品,它的压轴戏始终在于战争的场面与气势,就拿《拯救大兵瑞恩》为例,淋漓的鲜血、呕心的脑浆,纷飞的子弹,殷红的土壤,诺曼底登陆的残酷场面叫人百看不腻。而在这部作品里,斯皮尔伯格有意作出调整,阵势淡了,温情苦情戏变多了,但一匹棕马在枪林炮雨之中受惊逃窜,四处飞跃的场面还是令人感到久违的热血。
在我看来,这样情节比例的调整是恰到了好处,电影虽以战争为题材,但它的思想是反战的,所以采用了更多的温情戏来对比或渲染;再者说来,每个桥段细腻而不冗长,催泪而不做作,大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许多桥段的循环很精妙,前后有求必应,例如开头和结尾农民战胜地主,乔伊跳跃能力的桎梏,自始至终的红色团旗等等;再加上或舒缓或激昂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一部佳作自然生成。
斯皮尔伯格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不单单是因为拍摄技巧、电影构造的高超,也不仅是为其战争史诗般的气势,而在最大程度上取于他的思想。如果真的要评价一名导演的艺术造诣能否达到大师级别,关键在于其思想是否达到或超越社会所及高度,达到震撼并升华观众思想的境界。谈及斯皮尔伯格的艺术思想表现在哪儿,随手举几个例子:《辛德勒的名单》中作为犹太人却去拍摄犹太民族被虐待镜头的勇敢;《拯救大兵瑞恩》中质问超脱战争与生命之外的永恒价值;以及这部《战马》中民族矛盾空前爆发时探寻不同民族与物种间情感的光辉。
斯皮尔伯格尤其擅长制造种种社会矛盾,来使电影凸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与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足以震撼并改变观众。以《战马》为例:
一、农民与庄园主间的矛盾。影片开头,就是一场引人瞩目的马儿拍卖会,倔强勇敢的农民特德为了尊严与荣誉公然挑衅庄园主,倾家荡产夺得一匹根本用不上的美丽的马儿,但他仍自豪地笑了;影片最后,艾米丽的爷爷做出了相同的事情,他放出的狠话仍记忆犹新:“如果你跟我竞价,我会卖掉我身上的大衣,出价十一磅,如果你还会跟我竞价,我会卖掉我的农场……”这样的前后照应,不难看出导演的意图和表达:农民并不好惹,他们本就一无所有,但如果涉及到底线,他当然愿意为此付诸所有,这便是农民阶级的伟大!
二、士兵、人民与战争的矛盾。在电影反战主题的表达中,配角自始至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导演把战争渗透于社会肌肤的各种痛苦与灾难,通过个体命运遭遇来表现:逃战未遂的未成年德国少年,天生脆骨、自幼丧失双亲的善良姑娘,老实的德国牵马兵等等,将战争的残酷无情不动声色却又淋漓尽致地表现。
战争始终要有胜利方与失败方,而站在各方的立场看待战争的角度也有极端的差异,但斯皮尔伯格战争题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论于谁都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尽管作为犹太人的他本应痛恨德国人。思想深度与思想高度,对于他来说,战争仅仅是一个载体,他所寻求的是战争以外的值得人反思的人文思想与唯物价值。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的抗日神剧,中国电影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中国军人塑造地刚正不阿,宁死不屈,而日本军人(原谅我没有称其为“鬼子”)总是如此残暴,杀戮。这样的观念似乎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泱泱民族若若连几部有自知之明的文艺作品都没有的话,难以想象精神会沦落为什么状态。但中国电影人不敢反思,在他们眼中,广电局如何批准,他们就如何拍电影,也只能拍出《老少爷们儿打鬼子》,《手撕小日本》之类的片子罢了。姜文的《鬼子来了》是当代中国对抗战历史较富理性的回忆与表达,却难免被列为禁片。
三、物种关系与种族关系相交错所迸发出来的矛盾,这也是此电影张力的最本质、最原始的体现。有点生物常识的都应明白,物种关系是包含种族关系的,就像树状分类图般。人与马,马与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撑起了整部作品。沧桑战事,四年分离,纵使弄伤双眼,几声口哨,一声呼唤,一块团旗,便能辨认出深埋于污垢下的一抹白棱,四只白袜,老友依旧。
全作品最富有戏剧性和张力的桥段便是英德士兵合力救马。我反复地将两人平淡放松的对话看了不知多少遍,难以想象带着不同军徽两人会因马成为朋友,更难想象刚刚掷完硬币的两人,半个小时后又要为了国家而子弹招呼。这其实是导演在质问:为何物种之间能够相处得如此融洽,而我们人类这一种族又为何自相残杀,战争绝不是为了信仰,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少数掌权者的利益。所以,反对战争,永别武器,是人类不至于被取笑的唯一选择。
战争只是运输死亡的载体,武器只是制造死亡工具,真正应反思的应是人类的本性;这部电影就试图在向地球上的人类证明:如果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每个生命都能散发正义的光辉,那么战争与屠戮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769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