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10 09:07阅读:
次
舞台之外,笔尖生花
“山海音乐节”音乐会观后感精选
犹记得那些在艺术教育中心推出的“山海音乐节”系列活动中共度的时光,电子管风琴音乐会上音符跳跃,指尖与琴键共舞,合成器与管风琴的音色交织,仿佛带我们穿越未来与古典的边界;合唱专场演出里的纯粹人声,当多声部的和声如潮水般涌来,每一句歌声都直抵心灵深处……精彩的演出落幕了,但感动与思考并未停止。
感谢所有参与我们“山海音乐节”音乐会观后感征集活动的朋友们,你们用真诚的笔触,让舞台的光芒在文字中得以延续。经过评选,我们精选出以下优秀观后感,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爱乐人”的内心世界,重温舞台的魅力,共享这份“声”与“文”的双重盛宴!
【心声共赏】
▷赵红旗同学
6月5日晚,我有幸在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沉浸于“山海音乐节”林桐宇电子管风琴音乐会这场视听盛宴之中。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音乐的狂欢,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深度对话的奇妙旅程。
音乐会以中国风合奏《夜莺》开场,电子管风琴模拟出竹笛的清越与交响乐的宏大,瞬间将我拉入充满诗意的音乐世界。当《威风堂堂进行曲》以恢弘电声重现时,脚键盘精准操控下管乐齐鸣,那种庄严与震撼直击心灵;拉丁风格的《古巴》,复杂的脚键盘技巧带来层次丰富的律动,仿佛让人置身热情洋溢的异国街头。而《加勒比海盗》与《花木兰序曲》结合多媒体视效,更是让音画完美交融,史诗感扑面而来。
最令我心潮澎湃的,当属融入潮汕文化基因的原创曲目。《观潮》以潮语金曲为内核,重构出独特的潮式美学;《英歌》将国家级非遗元素与现代电声结合,每一次键盘打击乐的重拍,都像是英歌舞武士踏地的铿锵声响,阳刚之气震撼全场。这不仅是音乐的创新,更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林桐宇老师在演出间隙的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电子管风琴的无限可能。它既承载着教堂管风琴的肃穆,又以科技之力打破音乐边界。这场音乐会,让我看到了艺术教育中心在探索数字时代艺术表达上的努力与创新。期待“山海音乐节”继续带来更多这样精彩的演出,让传统血脉与未来之声持续在山海之间和鸣!
▷刘燕娇同学
看林老师手脚并用操控双排键,从《古巴》跳到《英歌》,潮汕文化配上超炫电子音效,又酷又亲切,灯光舞台也超棒!希望学校多办点这种活动!这样的演出请再来一打!原来民乐可以这么炸,原来电子音乐能这么有乡土味——谢谢林老师用双排键打破次元壁,更谢谢学校把“又潮又接地气”的艺术带到我们眼前。下次专场是什么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二刷了!
▷苏芝棋同学
林桐宇老师的电子管风琴音乐会让我深刻感受到现代音乐的魅力。与传统乐器不同,电子管风琴通过合成器、音效和数字技术,创造出层次丰富的音响世界。林老师的演奏既有古典音乐的严谨,又融入了电子乐的先锋性,音符时而如流星划过夜空,时而如深海暗流涌动,充满未来感。在《星际幻想》一曲中,我仿佛置身浩瀚宇宙,音色在空间中不断延展,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令人震撼。
更让我惊叹的是,电子管风琴不仅能模拟交响乐团的恢弘,还能演绎细腻的情感。林老师在抒情段落中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旋律如诗如画,让人沉浸其中。整场音乐会既是一场听觉实验,也是一次对音乐边界的探索。它让我意识到,音乐的未来并非局限于传统,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这场演出不仅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也让我对现代音乐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许可同学
在6 月 5 日,我观看了 “山海音乐节” 系列活动的林桐宇电子管风琴音乐会。通过这场音乐会我不仅认识了解双排键,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无限魅力。
开场演奏的《夜莺》,电子管风琴将竹笛清音与交响磅礴模拟得惟妙惟肖,瞬间抓住了听众的心。《威风堂堂进行曲》则完美重现了交响的庄严,既气势磅礴又激情雄壮。而在《加勒比海盗》中,激昂处,琴音似海浪汹涌;舒缓时,又像海面在落日余晖下的平静,藏着未知的神秘,而后继续演奏的《花木兰序曲》古味古韵。这两首乐曲演奏配合影视片段视效,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在视觉与听觉身临其境双重享受的音乐盛宴。
林桐宇老师在《与你同行》里,用脚操控弯音轮模拟小号滑奏,十分精彩。而二胡与电子管风琴协奏的《卧虎藏龙》,苍茫弦乐与电子音色碰撞出独特火花。最后一首《英歌》更是通过音乐带领观众感受到了潮汕独特的人文风情。
关于对 “山海音乐节” 的建议,个人比较期待后续能增加观众互动环节,比如邀请观众上台体验学习电子管风琴等,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对乐器的了解和学习兴趣,同时能更深入感受音乐魅力 。
▷郭梓欣同学
2025 年 6 月 5 日晚林桐宇老师电子管风琴音乐会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
音乐会开场的中国风《夜莺》,电子管风琴模拟的竹笛清音与交响磅礴完美融合,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林桐宇老师与郑毅蓁老师的双排键与脚键盘精密协作,展现了高超技艺。从古典重生的《威风堂堂进行曲》到拉丁烈焰的《古巴》,从光影交响的《加勒比海盗》到异域狂想的爵士版《与你同行》,每一首曲目都带来不同的惊喜。二胡演奏嘉宾李芸老师与 林桐宇老师协奏的《卧虎藏龙》,弦乐与电子音色碰撞,勾勒出武侠意境。
最令人难忘的是林桐宇老师将电子管风琴与潮汕文化基因结合的原创作品《观潮》和《英歌》,让传统潮汕文化在现代乐器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电子管风琴的独特魅力,更让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无限可能,是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
▷陈欣欣同学
音乐会中,电子管风琴展现的“一人交响乐团”特性尤为突出。两台琴通过分工模拟弦乐、管乐与打击乐声部。而《王者荣耀》配乐的还原更让游戏场景跃然眼前 。这种“一人多角”的演奏形式,打破了传统乐团的物理限制,也让我思考:在AI与算法主导的今天,人类艺术家的创造力是否正通过技术延伸获得新的维度?
作为大学生,这场演出给予我双重启示。一方面,电子管风琴对潮汕英歌、二胡协奏等本土元素的融合 ,印证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游戏音乐与动漫配乐的演绎 ,则展现了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共生关系。当《风与异乡人》的电子音效与长笛交织时,我仿佛触摸到了Z世代审美与古典技法的奇妙共振。
散场时,LED屏上循环播放的电子管风琴发展史让我驻足。从教堂管风琴的肃穆到现代电声的灵动,这件乐器始终在突破边界。而我们这代人,或许正站在传统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既要守护文化基因,也要拥抱技术变革。正如演奏者所言:“音乐传承不是供奉古谱,而是让每个时代的声音碰撞出火星。” 这场音乐会,恰是那簇照亮前路的星火。
▷吴卓扬同学
昨晚聆听《时光情书》合唱音乐会,如同一场涤荡心灵的时光之旅。学生合唱团在混声合唱、阿卡贝拉等丰富形式中,将跨越岁月的经典诗句以及现代的流行歌曲娓娓“唱”来。风雪恋星,深别晚天……那些训练有素的和谐之声,在指挥或优雅、或激昂地的引领下,精准捕捉着每首作品的情感内核,或磅礴,或细腻。
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合唱作品,人声本身的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支“最古老的乐器”无需繁复修饰,仅凭音色的交织、力度的变化,便能直接地唤醒内心深处共通的情愫。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是《世界赠予我的》。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那份被歌声唤起的、关于时光的温暖印记,仿佛仍在心头轻轻漾起涟漪。这封用音符写就的情书,真诚而动人。
▷梁恬同学
于6月7日,我有幸作为参演人员参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无愧于“时光情书”的主题,无论是《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轻灵,还是《为要寻一颗明星》的波澜壮阔,又或者是《时光》的婉转动听,都在邀我们唱一首好歌,品一份真情。这场音乐会于我而言,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暂时逃离了生活的琐碎,与可爱的老师和团友们一起,沉浸在纯粹的艺术世界里,也让我对音乐之美有了更深的领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再次感受这般美妙的音乐时刻。
▷刘同学
作为合唱团成员,参与 “时光情书” 音乐会,是一次在和声里穿梭时光、传递深情的奇妙旅程。
音乐会开始前,老师同学们花费大量时间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一笔一画为情书斟酌字句。在《风雪恋星》组曲里,我们随音乐律动,演绎出徐志摩的浪漫深情和天真想象;在《深别晚天》组曲里,我们低吟浅唱,诉说出林徽因的坚韧与柔情、挣扎的理性。我们以《时光》歌颂时光,以《人世间》感叹人世间,以《慢慢喜欢你》将爱意释放,以《世界赠予我的》作为谢幕抒怀。
这一场音乐会,于听众是聆听时光故事,于我们合唱团成员而言,则是用和声执笔,给岁月写一封浪漫长信,把成长里的欢笑、遗憾、期许,都融进旋律,寄给每一位聆听者,也寄给未来回首的自己 。
▷阮航同学
有幸观看汕头大学合唱团《时光情书》专场,那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视听盛宴。
演出在悠扬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中开场,歌声轻柔,似清风拂面 ,瞬间将我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随后,《雪花的快乐》《我有一个恋爱》等曲目,或激昂,或舒缓,情感丰富,合唱团的成员们配合默契,声部和谐。
广东以色列学院合唱团带来的《大鱼》空灵缥缈,《City of Stars》则活力满满,点燃现场气氛。而在《人世间》的歌声里,我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心中满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音乐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让我沉浸其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温暖 。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2222.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