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6-01-07 11:20阅读:
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

                     赵  秀 云 

     2014,6月,26日傍晚,气派非凡的国家大剧院灯火辉煌。我有幸观赏了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原创歌剧)
    歌剧《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原著中的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等,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人物动作、戏剧结构、场面与规定情景的设置,及唱词和音乐的谱写充分展示了京味风格,生动地反映了老北京的城市风貌和百姓生活。
    国家大剧院集中了实力派导演,作曲家,演员打造了这部拥有独特审美价值,深具北京情怀的歌剧。庞大的交响乐团,以气势宏大的现场演奏,增添了完美展现这部歌剧的艺术魅力。当序曲响起来的时候,舞台上展示出一面硕大的纱幕,呈现出老北京胡同里严冬时节的肃杀景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槐树,覆盖着沉甸甸的积雪,它那粗壮的枝干直剌灰蒙蒙的天空,颇似一个孤独的老人,挺立在阴霾之下。除此而外,所有的植物统统俯首在肃杀的严冬里去了。面对凄风瑟瑟,寒气袭人的一域,我心中涌起阵阵悲凉。那一幕肃杀的景象,酷似我孩提时生活过的地方。一时间,我仿佛变成了虎妞和小福子的同伴,与她们一起挨过黑暗的严冬,企盼人间的温暖。
    一种深沉的悲剧氛围感染着我,使我难以释怀。当大幕徐徐拉开,老北京的城楼下人潮涌动,叫卖声鼎沸,主人公祥子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我的胸口“怦怦……”跳。他买了一辆新车,正当得意之时,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懊恼之际,祥子悲愤交加,心存不甘,趁乱牵走了三头没有主人的骆驼。
    祥子回到车行,昏睡了一夜,几乎没有力气迈出门坎儿。他试图重整旗鼓,却未能抵御住车行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的色诱。
    虎妞是个大龄女,俨然一个性情奔放,欲火中烧,见了祥子就像见了猎物一般,疯狂地扑上去,紧紧地缠住梦寐多日的意中人。这个老姑娘身着紫红色长裤,青蓝色褂子,黑黑的大辫子缠着红头绳,辫根上别一枚银制发卡。她迈着猫步,颤悠悠地从屋里走出来,一脸妖媚的笑容坦露出火辢辢的诱惑,扭动着腰肢唱道:“祥子啊,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虎妞是该剧的女主角,这个老姑娘生就一副粗犷的男儿性格。她聪明而有胆略,智慧而又狡诈,歹毒而又和善。她一心爱着车夫祥子,颇有心计的她,为了爱情施展了一连串的手段。她爱祥子的厚道老实,爱祥子强健的体魄和年轻端正的容貌。可是祥子不爱她,命运就像一只魔爪,紧紧地扼住了祥子的咽喉,迫使他稀里糊涂地上了虎妞的酒桌,与虎妞酒后乱性。
    虎妞得到满足之后,进一步缠住祥子,不由得吟唱“棒!棒!棒!……”
祥子很后悔,深夜逃出了车行,给曹先生拉包月去了。泼辢的虎妞紧跟着找上门来,假称自已怀孕了,软硬兼施地伏获了祥子。倒霉的祥子无可奈何,在曹家积攒的一点钱,也被侦探勒索去了。无奈之下,祥子跟着虎妞回到车行,在刘四爷的寿宴上,虎妞将计就计,当着父亲的面宣告:“我有了,祥子的!……”  
此时,祥子闭口无言。论虎妞这个人,他满可以跺脚就跑。可是虎妞跟父亲闹翻了,虎妞指着刘四爷唱道:“你什么屎没拉过?我这才是头一回。男大当婚,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咱们弄清楚了顶好,就着这个喜棚你再办一通事得了!”刘四爷哼了一声,把当年的光棍劲儿全拿了出来,用震颤的声音唱道:“我放把火把棚烧了,也不能给你用!……”
    祥子跟着虎妞离开了车行。婚后,祥子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为了安葬死于难产的虎妞,祥子又不得不将这辆车卖掉。继而邻居小福子,他心爱的女人不堪忍受屈辱的生活上吊自杀,吹灭了他心中最后的希望火花,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祥子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原本正直善良的祥子,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他是那样的纯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坚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已的车。这一愿望就像鬼影一样,总也抓不牢,迫使他空受那些辛苦和委屈。生活的磨盘碾碎了他的梦想,从此消沉绝望,丧失了任何企求和信心,最终沦为自甘堕落的乞丐。
    对于祥子的命运我感到遗憾和惋惜,也感到无奈和悲哀。他十八岁进城,经过了种种的艰难险阻,挫折打击,阴谋欺骗。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在沮丧中怀疑自已对人生的追求是不是可行?在布满荆棘的生活中,消磨了他的意志,在黑暗的包围中,被撞得头破血流。这个老实人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如果当时的社会进步一点,经济发展好一点,祥子的命运也许会有好转,起码会有一条活路。
    《骆驼祥子》是过去的故事,如今见不到祥子这样的人了,这个人物是那个年代底层草根的典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便在于老舍先生没有单纯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或将矛头直指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而是通过祥子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的破灭,来展示他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他的巨大摧残。无论社会文明的程度发展到哪一步,人的理想与现实永远会充满矛盾。祥子的理想很有限,他只是想要一辆车,凭力气拉车挣钱糊口。他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一直都在努力拼搏,将一切鄙夷与白眼全咽进肚子里。然而,他的付出却未能获得成功。
    祥子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一生的努力,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结局却是那样的悲惨。值得深思的是,祥子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年代,在那个半殖民地的社会里,挫折扼住祥子的脖子,让这个原本纯朴的人,变成了穷途末路的鬼。老舍先生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性的故事. 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歌剧《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善良、美丽、软弱的贫民女儿。她深深地爱着祥子,祥子也爱着她,这分恋情就像黑暗中的一限光明,牵引着祥子和小福子憧憬未来。多么富有诗情,多么凄美的一幕!就在一瞬间,突然断裂了,坍塌了,毁灭了,把祥子最后的希望埋葬了。小福子被逼走上绝路,一条绳子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饱含张力的歌剧化音乐语言,引入了京剧、民歌、京韵大鼓等音乐素材,恢弘大气又不失亲切感。“瞧这车”是这部歌剧的第一首咏叹调,明亮、热情、描述了祥子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员的演唱与合唱队的重唱交织在一起,既有快板又有中板,充分展示出男高音的实力。“虎妞之死”是全剧的最后一首咏叹调,也是虎妞最为重要的唱段。这首咏叹调的感情变化幅度较大,音乐开始很弱,表现了虎妞临终前的奄奄一息:情绪逐渐爆发到虎妞对祥子强烈的呼唤,歌唱与乐队在此时达到了最高点,将虎妞复杂的心情和对生命爱情的留恋,得到了淋漓极致的表现。小福子的咏叹调是一首抒情的咏叹,纯美的音乐风格,表达了小福子对自已悲惨命运的哀怨。作曲家在这首咏叹调中引用了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主题。
    歌剧《骆驼祥子》中的每一首咏叹调,或某一个唱段,无不深深地打动我的心。演员精彩的演唱,一回回把我带进剧中人物所处的规定情景中,与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歌剧艺术是舞台艺术的皇冠,由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的这部歌剧,将迎来世界首演!为“祥子”这个从老舍笔下诞生78载的经典人物,唱响拥抱岁月的动人咏叹。该剧运用广阔的舞台延伸力,完美的音乐戏剧性,还原于时代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使老舍笔下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舞台之上。
    老舍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引用编剧的一段话:“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他关注民生,穷其一生都在追寻真理。他是天真的,也是深遂的;他是幽默的,也是严肃的;他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他关心政治却不懂政治,本质上,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歌剧《骆驼祥子》忠实于原著,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等人物形象。唱词与音乐的谱写,更多的是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作品的整个构架是完美的,赋予人物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从一开始就很有气势,旋律震撼心灵,能感受到故事的波诡云橘,能听到男女主人公对生命的苦涩挣扎。下面请允许我引用一段导演的阐述来结束此文。
    “歌剧《骆驼祥子》里死了三个人(虎妞、小福子、曹先生),这是一出悲剧!但不同于传统悲剧的地方是作为主人公的祥子没有死,悲剧的却恰恰是他没有死!他成了一个看别人死的看客!这个残酷的故事发生在古老而优美的北京城,这部歌剧的文学和流淌的都是这座城的血液、对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讲述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故事。将残酷优美并列呈现就构成了我们这部歌剧的气质。有了记忆我们便知道了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是谁。”

                             (写于2014,7,2日)


    秀 云:

    你写的“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非常深刻。既高屋建岭,又评述得相当具体,赞扬了这部歌剧具有“京味风格”,“深具北京情怀”。     
    “评论”对演出的内涵和场面作了生动的描述,着重对三个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人物性格、形象和人物命运作了深刻。生动的分析。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的分析把老北京人的性格、命运和人性的底蕴作了相当深刻的剖析!看来,你对老舍,对老舍的原著有深刻的理解,最后你在“评论”中概括出了“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这都是非常深刻的。难得的是,评论者还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到了“我孩提时生活过的地方”,写得也很有情。
    我们很少在戏剧创作和演出上交谈,从你的这篇“观后感”中看到你对舞台演出的“评论”相当专业。如在评论歌剧时,对这部歌剧的音乐作了相当专业的分析。
    我和你的感爱基本上是一致的。
    此外我从专业的角度感觉:
     1、原来初稿,作者由于对小福子的性格和命运的关怀,小福子的戏写得相当重。作者的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这样无论从祥子形象的塑造或是从全剧的结构来看,和虎妞的戏形成几乎是并列的两大块。因此全剧的结构是散的。现在作者果断地压缩了小福子的戏使全剧在结构上完整了。而且,由于是用淡淡的几笔,含蓄地写,更凸显出了小福子的美。  
     2、虎妞“色诱”祥子的戏,在舞台上描绘得过于具体、细腻,编导者“津津有味”地“展览”了这一过程,这样,反倒淹没了虎妞和祥子在两人的关系和命运关键时刻的心灵的揭示。
     3、曹先生这个人物,作为体现时代特征的元素、体现这个时代、民族还在挣扎,还在搏斗的一丝微弱的“阳光”来看,一方面,从文学内涵和戏剧结构上看,曹先生这个人物都不益过重地描写;但是从目前呈现出来的看,这个人物在剧中不明不白地一幌而过,还没有体现出它在老舍原著中像一个时代的和民族在“挣扎”、“搏斗”的微弱的“音符”。
    再一点,我在思考的还有一个歌剧创作的本体的问题。《骆》剧的“景”整体上表现了北京城的庄严、泥土气息和美。但在开场,表现北京城的那一场,导演和舞美可能为了表现北京城的壮美,为了求“景”的美,在呈现上过于“实”,甚至在“景”上过于雕琢,这样,“景”在某种程度上从视觉上夺去了观众在“听觉”上对音乐、对歌唱的期待。这对于歌剧是忌讳的。“景”的表现,景的美要稍稍含蓄一些,把观众的审美期待导向“听觉”,(如在祥子的院内的景就很好)。
    这台戏定稿和投入排演后我完全没有参予,前天看了以后,副导演来找我要意见,我还没来得及说。作为咱们间交谈学术问题,我先和你说说。
    总之,我敬佩你,虽然几十年身处文学,由于你的情感和灵魂全部投入文学,因而创造了丰硕的文学成果,被文学界和读者群所敬仰。而你对舞台艺术仍然情有独锺,非常内行!非常专业!而且我感到,你对戏剧,仍怀有深情!因此更加敬佩!
有两个字你琢磨一下:
    “火辣”的“辣”,“俘获”的“俘”,               
                         徐 晓 钟 匆匆(徐晓钟——中戏老院长)
                                                2014年7月5日
                          


                 一篇充满情感的剧评
                       军   欣

             ——读作家赵秀云《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之体会
      近日拜读了作家赵秀云《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收获颇丰,感想多多。这是她六月二十六日应邀到国家大剧院观赏老舍名著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之后,写的一篇充满情感的剧评。
      人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此话不假;从赵老师这篇文章对剧情的叙述以及剧中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等形象的描写,足以证明这样的说法。而文章也让人明显看得出:歌剧《骆驼祥子》中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以及歌剧中鲜明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不但极大地吸引了赵秀云这个内行人,更让她感动得不得了,甚至使她仿佛回到了儿时老北京的年代,使她达到了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她开篇之后这样写道:“当序曲响起来的时候,舞台上一面硕大的纱幕呈现出老北京胡同里严冬时节的肃杀景象;光秃秃的老槐树覆盖着沉甸甸的积雪,粗壮的枝干直剌灰蒙蒙的天空,除此而外,所有的植物统统躲到肃杀的严冬里去了。面对凄风瑟瑟,寒气袭人的一域,我心中涌起阵阵悲凉。难道不是吗,那肃杀的景象酷似我孩提时生活过的地方。一时间,我仿佛变成了虎妞,小福子的同伴,与她们一起挨过黑暗的严冬,企盼人间的温暖。一种悲剧氛围,深深地感染着我。”看看,只有内行人观看剧目的时候才能联想这么深远,只有人情感融入剧情的时候才能写出这动人心魄的文字,也只有对艺术不断追求的人才会被眼前的剧情所感染。
    那么,为什么称作家赵秀云为“内行人”呢?歌剧《骆驼祥子》艺术的感染力又为什么会这样感动着她呢?因为,她是一九六三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老大学本科生,她曾演出过多部名剧,她曾为外国政要演出过话剧。演出过多部剧本的老演员,又是出过多部小说、散文、评论著作的作家,称之为“内行人”再正确不过的了,而剧情对她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正因为她这个内行人对歌剧《骆驼祥子》看出了门道,看出了感情,所以她从思想的高度,从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她精彩的文笔,写出了《歌剧骆驼祥子观后感》这篇高质量的剧评文章。
    赵老师是出版过长篇小说《无香花有香草》和《中短篇小说集》的作家,她最懂得人物形象刻画和描写;她又是大学表演系毕业的高材生和出色的主角演员,更清楚舞台人物形象及其表演。她在文章中对祥子描写之后,对虎妞这个人物又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她写道:“虎妞是个大龄女,俨然一个性情奔放,欲火中烧,见了祥子就像见了猎物一样,疯狂地扑上去,紧紧地缠住梦寐多日的意中人。这个老姑娘身着紫红色长裤,青蓝色褂子,黑黑的大辫子缠着红头绳,辫根上别一枚银制发卡。她迈着猫步,颤悠悠地从屋里走出来,一脸妖媚的笑容坦露出火辢辢的诱惑,扭动着腰肢唱道:‘祥子啊,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短短一段话,将人物的形象、动作、以及心理的动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未到国家大剧院观看这部名剧的人也如身临其境!
    赵老师虽然离开表演舞台好多年了,可从她的文章中看不出她久违舞台的样子,从她对舞台音乐这么内行或曰这么熟悉程度就可看出。她文章中写道:“饱含张力的歌剧化音乐语言,引入了京剧、民歌、京韵大鼓等音乐素材,恢弘大气又不失亲切感。‘瞧这车’是这部歌剧的第一首咏叹调,明亮、热情、描述了祥子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员的演唱与合唱队的重唱交织在一起,既有快板又有中板,充分展示出男高音的实力。‘虎妞之死’是全剧的最后一首咏叹调,也是虎妞最为重要的唱段。这首咏叹调的感情变化幅度较大,音乐开始很弱,表现了虎妞临终前的奄奄一息:情绪逐渐爆发到虎妞对祥子强烈的呼唤,歌唱与乐队在此时达到了最高点,将虎妞复杂的心情和对生命爱情的留恋,得到了淋漓极致的表现。小福子的咏叹调是一首抒情的咏叹,纯美的音乐风格,表达了小福子对自已悲惨命运的哀怨。作曲家在这首咏叹调中引用了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主题。”看看,赵老师讲的多细,写得多具体,没有一定音乐知识功底的内行人能写出这么多?你想都想不出这些!
    一个高素质的作家,写每部书甚至于写每一篇文章,在尽量表现其艺术性的同时,都会注重其作品的思想性。因为写出的作品是给广大读者看的,作品是会影响以至于教育人的。戏剧剧评也不例外。赵老师文章的结尾引用了一段导演的阐述,就突出了这一点。文章说:“歌剧《骆驼祥子》里死了三个人(虎妞、小福子、曹先生),这是一出悲剧!……,这个残酷的故事发生在古老而优美的北京城,这部歌剧的文学和流淌的都是这座城的血液、对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讲述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故事。将残酷优美并列呈现就构成了我们这部歌剧的气质。有了记忆,我们便知道了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是谁。”作品思想性的表现并不是高呼政治口号,它是通过人物、情节表现出来的,它甚至于会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赵老师引用的这段阐述就表现出了这一点。
    我没有到过气派非凡的国家大剧院内,我也没有观看过这部拥有独特审美价值、深具北京情怀的歌剧,可从赵老师的这篇文章中,已经让我走进了这雄伟的大剧院,让我仿佛看到了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宏大的演奏现场,让我看到演员们正在舞台上演出,也让我想到赵老师正静静地坐在那看着,她正深深地回忆着、联想着!也许就是这部歌剧的艺术魅力吧!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683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