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信条》观后感15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28 07:49阅读:
《信条》观后感



作为诺兰新作,《信条》的口碑与同样讲述时间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相比低了不是一丁半点儿。很多人都在看完之后高呼“看不懂”——虽然这种评价几乎在诺兰每部作品中都存在,但在《信条》身上似乎形成了更加两极的分化。



电影中出现的“逆熵”、“时间之箭”、“祖父悖论”、“时间钳形行动”等名词实力劝退了一大批观众,“剧情破碎”、“人物脸谱化”也为大家抨击《信条》展现了另一个出口。于是,这部电影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8+掉到了7.8,诺兰似乎迎来了自己影史上的一个滑铁卢。



但这部电影果真如此不堪吗?



电影时长150分钟,在影片开头第一场戏中,诺兰就单刀直入切入主题。圆形剧院里即将演出的乐队和听演出的观众被挨个放倒,恐怖分子和警察之间为了一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元素进行了激烈枪战。这场来自片头的剧院打戏从节奏、配乐到情节都极具好莱坞风格,撇开“穿越”这一主题之后,观众或许的确会在心里有暗搓搓地期待:爆米花电影,打就完了!



这种由于误判而产生的归因偏差似乎也为大家看完电影后的差评埋下了伏笔。虽然《信条》有着如开头所述一般浓厚的好莱坞元素:英雄救美的情节套路、拯救世界的个人主义以及在任何场所都能“一言不合就打架”的剧情,加上充满工业风格的配乐,把主角换成阿汤哥,说是《碟中谍》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强的违和感。



但不要忘了《信条》的导演是诺兰,怎么可能只满足于爆米花式的剧情套路?从2000年《记忆碎片》开始,诺兰对“时间”这一题材有着极为深沉的热爱,2010年的《盗梦空间》和2014年的《星际穿越》,加上今年的《信条》,20年来,诺兰一直在关注有关时间的故事。



于是,影片重塑了一个“诺兰宇宙”,不同于《盗梦空间》里对梦的建构和《星际穿越》中对未来的探索,《信条》将过去与未来进行勾连——换言之,在《信条》中,时间不再是“回到过去”与“走向未来”,现在、过去、未来开始在同一段场域中发生关联,“我”可以同时存在于三个场域,或者说,三个场域中同时存在着三个“我”。



这种对于时空的构建手法体现了诺兰的脑洞和野心,也构筑了一个相较《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而言更庞大的“诺兰宇宙”。



所以,当观众渐渐被影片中出现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穿梭、倒行,被听不懂的专业名词绕晕时,意识到“画风不对”,但似乎为时晚矣。



诺兰相信时间的单向性,即“所有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因此虽然主人公穿梭时间之中想改变过去的事情,但发现依旧是徒劳的。与此同时,对其行动进行阻碍的反派商人,似乎对“逆熵”运用如鱼得水。



这时又产生了观众对电影的另一种质疑,当A永远比B穿行的时间更早,是否A就一定会赢过B?于是,各种失败和挫折都可以在“逆熵”中不断翻盘——因为只要时间可以随意改变,就可以随意通过某个时间去实现愿望。但这却会陷入另一种“虚无”,一种无线递归空间之内。像是《神秘博士》中与反派的一次最终征战。



但其内里的方法论却是“所有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因此不必对这种递归现象做过多解释,因为答案已经在过去明晰,未来所做的努力都无法改变。



但诺兰并不满足于对自己提出的某种方法论做普世化宣扬,他在电影中又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在电影最后,帕丁森饰演的尼尔通过“逆熵”拯救了主角,并回答了主角一直以来对“你是谁派来的”的疑问:我是从未来由你派来的。



尼尔的临时起意似乎扭转了故事的走向,诺兰借尼尔之口所言“所有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又亲自被自己打破,并在“无法更改”背后打下一个问号:已经发生之事,通过自由意志,或许可以发生改变。



有关自由意志,奥古斯丁曾在《论自由意志》中写道,“如果我们行事不靠意志,那就无所谓罪恶或善事了,而如果人类没有自由意志,奖惩就都会是不义的了。”在选择正义与邪恶之时,自由意志体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自由意志的作用,或许也反作用了事件的走向,成为改变尼尔所行之事的重要原因。所以,看似摸不着的“自由意志”,是否具有某种极为强大的能量呢?在《信条》中,似乎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挂在尼尔书包上的首饰,主角确定了尼尔是反派的儿子,也与主角在坍塌的陷阱中发现的首饰对了起来。尼尔来自未来,与未来的主角是好朋友,但现在,他却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过去的自己已经在最后与反派的战争中牺牲,所以他将逆转回到过去,然后接受命运本身的安排。



看到这里,又会怀疑诺兰变成了宿命论者。既然自由意志可以改变既定事实,那为何不顺势而为,皆大欢喜呢?至少在电影里,尼尔的抉择被解读为“向死而生”,又增加了一层配角的光辉。跳出电影,这一观点似乎又很难成立——人无法改变时间,增熵也变不成逆熵,这种向死而生也与时间之箭一样,成为某种无法言说的悖论。




虽然诺兰对时间的解读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感,但其中的问题也存在不少。



法国《电影手册》就曾对《信条》进行评论:“《信条》就像是一个大迷宫,最大的问题是它背后没有一个核心的想法,也并未真正触及时间的本质,而只是把时间这个概念本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如前面所言,影片中缺少立体的人物让人记忆深刻,剧情也有些地方难以自洽,无法说服观众,剧情本身也难以自圆其说。



但这并不妨碍这部影片的精彩和所带来的意义。



2019年,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4K,120帧的画质内容被不少人质疑“并不成功”、“走错了方向”。诺兰一如李安,但他为电影带来的是内容上的新尝试,观众在影院见到了之前从未见到的新内容,有关时间的多重性、技术理性和充满诺兰式的哲学思考,构筑了诺兰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



这种特色与《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一脉相承,都充满诺兰风格。与之不同的,是诺兰在这部电影里,披上了好莱坞式的传统故事模式,讲了一个充满创新的时间故事,虽然乍看是俗套的,但内里充满着“诺兰宇宙”的宏观叙事。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1980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