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11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23 08:13阅读: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


上周日晚上,我们在后主楼1420东研讨室举办了本学期观影会及讨论会,主题影片为《燃烧女子的肖像》。

首先向来参加观影会的各位致以最深切的歉意以及最诚恳的谢意:在初期设备出现问题、影片无法按时播放之时,你们的耐心等待和热诚相助,缓解了我们的尴尬和窘迫,在日趋寒冷的冬天打心底里感到了温暖~


参加者的合影留念


影片放映结束后,大家对影片的画面、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燃烧女子的肖像》中表现出的画家与小姐的细腻动人的感情让我们尤为印象深刻,“凝视”、“画像”、“俄尔甫斯的故事”等等关键词不断涌现于言语,电影中的诸多小细节也在讨论中像宝藏一般被大家共同发掘出来。导演的女性身份也被充分关注,“一些男性导演拍的女同电影可能会把重点放在女主角的‘向上反抗‘的行为上,但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只是叙述了她们之间的爱情,画家虽然有些希望小姐反抗,但是她们最终还是屈从于社会,然后背向而驰。这种“不反抗”所蕴含的真实反而更动人心魄。”(发言者原话并没有完整记录,本句为笔者凭借记忆加工出的,原意保持不变)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参加者们关于这部电影的感想投稿吧:

肖岚

第一次看至结尾时,与埃洛伊斯一起听着《四季》,一起流泪,仿佛一个迟来的高潮。片中,玛丽安是作出诗意的选择的俄耳甫斯,埃洛伊斯是道出“turn around”,留下对爱人的回忆的欧律狄刻。片子的感情是内敛含蓄的,但她们相互凝视,我们凝视着她们,凝视着那个时代的女子群体,便胜过一切语言。



赵婉滢

看了《燃烧女子的肖像》,我不止关注于两个女子之间热烈而沉寂的情感,更多的是影片中的细节之处,还有关于美的感受。影片中的三段音乐与全片安静的氛围有着鲜明对比却不显突兀。而这三段音乐象征着也渲染了两位女子间的情感。从一开始的简单拨弦,到篝火旁的歌唱,再到最后的宏大音乐,层层递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之处,都体现了一位女性导演对于女性地位,情感及各方面的思考。


柯静宜

我之前看的版本没有最后画展和音乐会那一段,所以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就很难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bad ending。但观影会那个版本的结尾让我有不一样的感触,特别是看到洛伊斯听音乐破涕为笑,让我觉得这个故事有了个happy ending。就算两位女主最后没有在一起,但她们一起经历过的那段岁月留给彼此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还有特别女性视角的两件事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画家来月经和女仆尝试堕胎的各种方法。虽然导演拍得很日常,但给我很震撼的感觉。



巩梓秋

这是我第三遍看烧女,第一次高二的时候被开头过于慢节奏的细腻化描写击退了,完整看的第一遍是高三一个补作业的凌晨。烧女这部电影除了突出的女同之间的爱情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女性视角中的凝视。女性导演执导,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主要男性角色,突出了女性对于爱情观的表述。尤其体现在情爱戏方面,与朴赞郁的《小姐》和另一经典的《阿黛尔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差别,她所突出的是一种细腻而又厚重的爱,没有过分的激烈,是一种沉静中的热烈。同时,烧女也充分的表现了爱的平等,平等视角中的爱,在封建中仍坚守着对于彼此的真诚。最后几分钟,洛伊斯在交响乐中沉默的流下了眼泪,演员的演技没得说,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李章一

初次观看《燃烧女子的肖像》时,我内心浮现的第一个印象是安静。它安静得有点过分,很容易让观众感到无聊。但因为提前得知了这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得的诸多褒奖,我仍然耐着性子看了下去。在加诸这部电影的诸多标签里,我认为女性主义是最重要的。烧女一反当下主流的男性视角,用女性视角叙事,把女性从被凝视的客体变为主体。整部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甚至于电影的主创团队都以女性为主,从各个层面上来讲,这都是一部彻底的女性主义作品。不错,安静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同时也是导演为我们展现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视角特征——克制、压抑,把同性情愫放在女性主体意识被抹杀的时代环境下,无疑更加有讽刺性。我永远无法忘记,在奥斯卡庆功宴上,奉俊昊拥抱席安玛导演,举起手里的“最佳国际影片”的奖杯说“你应该拿这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从表达的主题来看,《烧女》都值得影史留名。然而《烧女》主创团队在二月凯撒奖上的愤然离场,又让我们看到女性平权之路道阻且长。

“一开始我也不相信,我为您执笔,不是为了把您画在画布里,而是为了把您刻在我心里 ,就算您终将烬去。”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122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