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一秒钟》观后感18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28 20:19阅读:
《一秒钟》观后感



(本文涉及较多的剧透,尚未看过电影的朋友,请审慎阅读)



第一次听说《一秒钟》是在一九年一月,一个挤满了回忆、潮湿的冬天。邻近高三上的期末,班上的氛围就像南方暧昧的天气,多云雨,阴阴翳翳的。



我还在看电影。那段时间看的应该是《her》。等待下载的时候,在迅雷的主页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起的很“战斗”,大致是:“张艺谋《一秒钟》在柏林电影节因‘技术问题’未能参与终评——我们拒绝靠抹黑中国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乍一看还以为自己身处1969。



从几乎两年前至今,无论是最初的柏林电影节还是四天前的金鸡奖,《一秒钟》无法放映的“技术问题”,始终都有双引号。也“不知道”在这里,双引号是表达对片方解释的直接引用,还是暗示特殊含义。



知道的是,在电影中,范伟饰演的电影放映员范电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作为西北大漠中孤岛般的二分场里唯一的放映员,硬生生赶在正式放映前,把缠成驴肠子、布满黄沙、在沙地里拖了几里地的胶卷修好了。



他没有什么“技术问题”。



电影与现实的对照,或许正包含了某种隐喻与缅怀——致敬那个已逝的、“技术稳定”的、电影所负的枷锁还不那么沉重的,胶片时代。



一、篇幅与结构



全片看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紧凑。相较于动辄三个小时起步的商业片,《一秒钟》仅仅104分钟的时长让它显得格外篇幅短小。



节奏很快,开场不过五分钟,张译饰演的张九声就已经和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打起来了。而冲突背后,各自的悬念也铺垫完成——张九声为什么鬼鬼祟祟的躲着人群,他又为什么打听放电影的消息?刘闺女一个小姑娘,家里想必没有放映机,她偷片子做什么?



剪辑上也丝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大段的长镜头,即使是开头张九声踉跄在沙漠中的片段,也只是用数个短镜头拼接而成。记忆最深的是刘闺女追着张九声要拿回胶片的一段。几步之间,两个人就从午夜走到清晨。之后刘闺女拿戈壁上的兽骨砸晕了张九声,他倒下然后苏醒,镜头一切,刘闺女已经走远不见了——他其实晕倒好一会了,但是被剪辑处理的仿佛只是被砸倒了,没有晕过去。



这就像是拿短句写小小说,没有连篇的白描挤占信息的表达的空间,因此篇幅虽小,也能把故事讲的丰富。



二、人物与演员



电影中的三个主人公,张译饰演的张九声、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以及范伟饰演的范电影,我认为都是立体的、丰满的。他们身上同时有着鲁莽与懦弱、残忍与怜悯、可恨与可悲。虽然不是彻底的正派人物,但是说的话、做的事,都是鲜明的、有人生轨迹可循的。



张九声,因打架被造反派整,丢在西北一劳改就是六年,妻离子散。而下一次遇到问题,眼神还是一样的冷酷、愚蠢——“不就是打个架吗”。



范电影,出场时的架势仿佛教皇陛下接受游行群众的赞美。技术精湛、从不出差错,老放映员的他也确实配得上二分厂精神文化领袖的地位。但是他挂在嘴边“深受进步群众爱戴、无可替代”的话术是脆弱的,一个重出身胜过才干的年代,多少“英雄儿女”都住进了牛棚,他放映员的职位没有他说的那么牢固。所以他在群众面前架子足够高,而在领导面前趴的足够低。领袖与舔狗之间,切换的无比丝滑。



最后是刘闺女,洗的白白净净了就是一个单纯的傻小姑娘,却只能黑着脸,用匪气、痞气保护自己与弟弟。她作的恶,撒谎、偷窃、打架,因为原生家庭破碎、必须自生自灭是真的,可对无辜之人造成的伤害,也是真的。就像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心疼她是真的,“这个小姑娘烦死了别搞人了行不行”也是真的。



再说演员。从《我和我的祖国》、《八佰》再到《金刚川》,张译已经被吹爆了。他演的实在是太好了,趴在放映室看女儿一段,范伟演的范电影问他,你看到女儿没有啊,就是那个抢着要背面的小姑娘吧,他先是整个人不动,脖子伸在外面,然后身子微微颤抖,慢慢的把头转进来,已经是泪流满面,眼睛耷拉着,半天才说出一句,“一秒钟,太短了”。作为全片催泪与“点题”的片段,张译诠释的足够细致、动人。



对比之下,同为老戏骨的范伟表现的就有些差强人意。他很好的表达了范电影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作为放映员,范电影足够专业、极致。在面馆检查胶片一段,没带手套就用随身的手帕包住胶片,快速查看然后迅速确认是《英雄儿女》。就是专业。作为体制中的一员,他又足够圆滑机灵。让大家不要说出胶片被损坏时,一言一行就是训斥小朋友的幼儿园老师;给保卫科的人送早饭时,又堆着笑脸小跑着,殷勤写满了全身。细、实在的细。而美中不足的是,范伟老师不管演多少角色,都仿佛是在演同一个角色。同款结巴、同款眼睛睁大表示愣住,有些模式化了。



而作为新人的刘浩存就灵气的多。小姑娘的台词确实出戏,在货车上讲自己的经历时,语气作里作气的,像是少儿诗朗诵。大概老谋子也清楚她的这个短板,没有给角色设计特别多的台词,而是补充了大段的眼神戏。这正是小姑娘擅长的。她的眼神很打动人,眼神戏也很有层次感,在最倔强的时候,还带着一些脆弱,而且始终清澈、干净,毫无《演员请就位》中“我就是顾里”的油腻。



三、电影之外



开头部分“论引号的几种用法”阴阳怪气半天,《一秒钟》为什么总是在电影节无法播放、又为什么延期至今才上映,我想懂的都懂。在影片中也确实能看出被迫“从良”的痕迹,比如电影的最后,张九声明明已经劳改结束被释放了,为什么不直接回家亲眼去见女儿,抱着她大哭一顿,还要回到二分场寻找两年前丢失在沙漠中的胶片呢?影片没有交代,弱化了、柔和了某些残酷的、血淋琳的部分。



再回到开头,我们到底该怎么对待所谓的、“靠抹黑中国去国际上拿奖”的电影呢?



诚然,外国媒体、机构在评选各种奖项时总是对中国充满了偏见与歧视。比如最近BBC公布了一个2020年度的100位女性名单,中国上榜的有两位,一位是方方,一位是周庭——前者不必多介绍了,后者是港du代表人。



但是我们不能也不该因此压抑内部的反思与警醒。



之前和室友聊天,他义愤填膺的说,当今文艺界都是些恋物癖,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抱有恋物癖般的痴迷,认为文艺作品可以超越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因此拒绝对作品进行批判。而文艺界真正需要的是食人魔,将文艺作品嚼碎了。为谁发声又代表哪一派的利益,这些必须批判个明明白白。(如此充满战斗性的语句来自3517保守派领袖王昱同志)。



从昱哥的视角出发,文ge原先是以荡涤反革命势力为目的的文斗,但是地方的保皇派不愿意交权,于是上升到武斗,把那些可能危害到自己统治的进步派先打死,这才变了味。而那些保皇派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无耻之徒,因为一己私利搞乱文革、国家,最后把坏名声丢给中央。张艺谋作为大院子弟,他的创作跳不出他的阶级立场——“他也不是什么好鸟”——歪曲了一段历史。



我认同他的观点,但与此同时也自认看的浅。我一个文艺青年,看不到那么本质的、深沉的阶级斗争,我还是傻呵呵的“站在世界中央呼唤爱”:我看到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可以化成多大的力量,茫茫戈壁,走过一个又一个孤岛般的村庄;对比之下,别离的悲痛更是无比庞大的。



正是为爱所动,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会用一切,去对抗制造这别离的不公正。



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我很感动,也很推荐大家都去看。



毕竟,清醒的人永远清醒,不清醒的人像我一样,永远被简单的感动的折服。



说到底,电影也就这么大的力量了,倒也不必视其如洪水猛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144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