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天才枪手》观后感14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7-02 07:56阅读:
《天才枪手》观后感


Vol.1/   在地狱与人间的折返跃迁



小琳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为了小琳的前程着想,父亲将她从原来的学校转学到了贵族学校。入学之初,由于小琳出色的计算能力,校长免除了她的学费与餐费,但父亲依旧向校方交纳了四万泰铢的赞助费,这导致原本不怎么富裕的家庭因为她的升学更加入不敷出。在学校,小琳结识了闺蜜格蕾丝与其男友富二代小巴。二人为了顺利完成学校的学业考试,利用小琳天才的做题能力,用金钱引诱小琳帮他们作弊。在家境贫寒的现实压力下,小琳沉沦于金钱的诱惑,向他们妥协。



与小琳不同,男主角班克出生于一个更加贫困的家庭。但他为人正直、善良,又孝敬母亲。作为一名与小琳学习能力相当的天才高中生,班克一直相信自己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和母亲在未来过上好日子。但富二代小巴为了让班克也加入他们的作弊组织,在某天放学后,雇佣打手将班克打得遍体鳞伤,并将他扔到垃圾场。班克在垃圾场昏迷了一晚上,错过了第二天的奖学金考试。班克原本普通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就在此时,小琳邀请班克加入他们的作弊组织,而错过奖学金考试的班克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加入他们。在作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小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为了让班克顺利加入他们的作弊组织,是自己设计班克,雇佣打手将他打伤,小琳是不知情的。知道真相后的小琳,受到来自良心的谴责,第一次萌生退出该组织的想法,并向班克表达了自己愿意退出作弊活动的意愿。但此时的班克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正直朴实的少年了,因为贫穷,他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被人殴打与玩弄。但也正是因为贫穷,他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继续与作弊团伙合作。班克与小琳在悉尼当枪手答题的过程中,班克因不慎被抓,这也使得班克被学校开除。失去一切的班克,自此堕入对金钱与欲望俯首称臣的深渊。



影片结尾,班克邀请小琳来自己家,并向小琳告知自己更为疯狂的作弊计划。他威胁小琳,如果小琳不答应加入他的计划,他便告发之前与作弊相关的所有事,包括已经靠作弊出国留学的那群富二代。班克已彻底迷失在金钱带来的快感当中,他像是吸食了毒品一般,已然陷入癫狂。小琳拒绝了班克疯狂的计划,选择了自首。在选择拒绝班克的那一瞬间,小琳便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救赎。正如格蕾丝与小巴曾称她“小琳老师”那样,她最终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学校当一名老师。



其根因在于两人原生家庭及家庭教育的不同。小琳虽出身于单亲家庭,但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师,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思想价值体系教育,即时小琳一时沉沦,她父亲依旧能够用用爱去治愈感化她。而班克则与小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家庭。在影片中,班克的母亲甚至没有露过正脸,灰暗破败,是班克家庭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底色。父母对班克人生参与的缺失,是造成班克悲剧的伊始。这使我不得不想起港剧《创世纪》中的悲剧男二号——许文彪,他的原生家庭更加割裂。许文彪在童年时,母亲因出轨与父亲离婚,他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父亲的辱骂与哥哥姐姐的争吵。长大后,他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金融从业者。有一天,他同母异父的弟弟被黑社会绑架,他母亲来找他求救,他在前往台湾送救赎金的图中遇到歹徒抢劫,在激情中将歹徒反杀。自此,因原生家庭影响从小在许文彪心里埋下的阴暗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他从一个金融精英逐渐沦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许文彪也曾是一个在香港90年代提出“环保城市”概念的有为青年。与许文彪一样,班克的道德沦丧也缘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一个人在童年遭遇的不幸,却需要用尽一生将自己救赎治愈。



Vol.2/   教育公平——阶级固化的谬误



1997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西方财团做空泰铢,戳破了泰国的金融泡沫,并引发了20世纪末的亚洲欧金融危机。进入21世纪后,泰国经济增长缓慢,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同时,泰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进一步加深了泰国阶级固化的态势,再加上国内产业升级失败以及政局动荡,使得泰国有限的资源更加想少数精英阶层集中。在此背景下,女主小琳对学校功利化、资本化的敛财行径,以及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产生质疑。富二代小巴与女友格蕾丝通过作弊轻松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而小琳与班克勤学苦读,却沦为教育异化的系统性悲剧。社会资源的严重倾斜造成的教育失衡,阶级固化导致的社会撕裂,在泰国陷入中等时候偶入陷阱后频频上演。华灯初上,譬如小巴这样的泰国上社会人士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与班克这样的社会底层百姓家孩子的挑灯夜读将泰国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金字塔低端的人民望不到生的希望,他们的孩子却依旧要为“小巴们”编织的各种华丽概念与美好谎言买单,孩子又何其无辜。



Vol.3/ 自我意识觉醒——做题家的自我救赎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这两句小赋应是对小琳最后迷途知返最好的诠释。在影片最后,小琳寻回了本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做一名教师。而在金钱与欲望中迷失自我的班克,与小琳的结局相比,不啻天渊。



我们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自我认知的提高又与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反馈和内源性的自省强相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若同在儒家文化圈的班克懂得陶潜这句话的哲理,便不会陷在欲望的泥沼,无法自拔了。自我认知的不断提高,终会使得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意识觉醒会让自己实现灵魂的满足,灵魂的满足才会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397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