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四百击》观后感12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0-16 11:15阅读:
《四百击》观后感


《四百击》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于1959年6月3日在法国上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关于教育与成长的黑白电影。

这部电影的类型,豆瓣归为犯罪,但我觉得和犯罪没有关系,应该是归为教育和成长,我不愿意说安托万最后走进的是监狱,我只想说他暂时失去了自由。

整部影片是通过安托万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在成长中,13岁的安托万始终处于被“丢弃”的状态,纪实主义的拍摄手法以旁观者看待他的成长,多种镜头以及场面调度加深了故事的真实感,为观众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孩子,这个孩子在镜头面前犯的错也不过如此。

安托万是那个时代法国小孩的典型人物,是程式化社会体制中的牺牲品,在试图努力变成“乖孩子”之后,又遭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陷的宰割。

安托万与母亲继父生活在法国底层,在学校总是被老师刁难,回到家后,睡在狭窄的角落,单薄的被子上满是补丁,但他的母亲继父却不让他换新的,即使他很乖的帮忙做家务,母亲与继父的吵架原因也会归咎到他身上。

安托尼是母亲的私生子,母亲的冷漠不管不顾与继父的不喜,我不敢想象在发现母亲出轨后他的心情,无数次被继父打骂时的心情。我始终认为,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板块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决定孩子性格、学习态度、认知接受能力的关键部分;无论如何,父母恩爱是最好的教育,有时候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真不需要几百万几千万,也不需要名师名校,真正对他的成长来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父母给他创造的安全、温暖、充满爱的环境。

电影里有很多孩子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片段,但也正是这些片段,反映了教育的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一个可怜的孩子拼命想做好课堂笔记,一支漏水的笔,浸湿一张又一张作业纸,写一张,撕一张,写一张,撕一张,最后只剩下寥寥几张作业纸和突兀的下课铃声,孩子的惶恐和无助在镜头里表现无遗,老师对此却毫不在意。

巴黎街头,俯瞰的视角,体育老师带孩子跑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孩子们趁老师不注意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学生,而老师还在昂首阔步往前跑,老师漫不经心的意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安托万喜欢巴尔扎克,被巴尔扎克的句子吸引触动,冗长死板的法诗课上,他在诗文作业里引用了一句巴尔扎克的名言,老师只看了一眼就断定他抄袭,一口否定他的作业,还把他赶走。

当安托万因抄袭被老师骂而强制退学时,安托万离家出走,睡在路边,偷喝牛奶,为了生存,安托万决定去偷继父办公室的打印机赚点钱,但是在成功偷到后,他又与朋友发生争执,正义与犯罪不断在他心里纠缠,混乱迷茫的他最终选择归还打印机,不料归还时被安保员发现,把他上交给他的继父,安托万的偷窃行为让继父非常生气,决定将他送入少年管教所,但安托万不是个坏孩子。

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师者不断激发自己向上成长的动力,生命的上扬律动引发他人自醒提升的过程。慧泉涌跃生沃土,心力蓬勃育良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热情,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电影中的老师,甚至不配为人师。

一个孩子要经过多少次击打,才能长大成人?四百击,是教育的殇。

影片名称《四百击》,翻译自英文"the four hundred blows"而这句英文又由法语"les quatre cents coups"翻译而来;在法语的谚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春的强烈反叛,法国人相信,一个淘气顽皮、不听话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掉坏习惯,消除灾难,祛除恶魔,变成健康听话的儿童。

恰克·帕拉尼克在《隐形怪物》中说:“我们老是被教育着要过正确的生活,不能犯错。可是我却觉得,当错误显得越严重,我就越有机会摆脱束缚,过着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发现来自于混乱。”我深有同感。

《四百击》批判教育僵化、父母教育缺失,直至今日《四百击》对当代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起着巨大帮助,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一味的“放弃”孩子绝不是正确的方法。

电影里面的孩子看起来都特别像个小大人,身上时刻藏着大人的影子,也有法国浪漫主义特色的握手礼是很温柔礼仪的修养;我不喜欢教室里的老师,但愿我以后不会成为这样的老师;安托万很好,这个很好是指他的孝,他的善,他的聪,他该是个好孩子,可是当时的社会,没有给他一个能够成长的环境,是不公,不能够适应那个社会的人变不允许生存,不被允许有自由。

电影里男主进少管所的那一夜的长镜头,安托万坐在警车上,被送到管教所的路上,夜晚,淅沥沥的雨,黑暗中,微弱的光打在安托万的脸上,泪流满面,但一切都是寂静的,像是在等待什么的到来。

最后安托万从少年管教中心偷跑出来,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跑向大海,镜头定格在他蓦然回首,无辜又迷茫的面孔上。之后就没有了,只有无边的天,无际的海。

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没有等到救赎,没有等到希望,就像安托万看到了海却仍是找不到未来;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不该由孩子们来承受。

联想今日,距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六十一年。教育联系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教育命运共同体”。如今的我们已经在向着更好更高效的教育发展,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昌黎先生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陶行知先生的自然教育……

教育总是困难的,不断探索着。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型教师,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未来的孩子们应该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不会让历史重演。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696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