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抓娃娃》观后感12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9-27 09:21阅读:
《抓娃娃》观后感


   如果你是一位白手起家、积累了雄厚家产的富商,你会选择如何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是倾尽资源、铺就坦途的“富养”,还是任其磨砺、靠己奋斗的“穷养”?沈腾与马丽主演的荒诞喜剧《抓娃娃》,以一场精心设计的“教育实验”,撕开了当代家庭教育中那些隐秘而尖锐的焦虑。它让你放声大笑过后又觉得细思极恐,后背发凉。

  好的喜剧从来不是为了捧哏、抖包袱、凑笑料,笑过之后挥之不去的思考才是喜剧的真正的内核。

   影片中马成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马大俊,小儿子叫马继业。用马成钢的话说,“大号练废了”,于是所有希望都压在了小儿子身上。从名字的寓意不难看出一个父亲的失望与期望,难怪老大看了都徒伤悲。

    马成钢将马大俊的“不成器”归咎于优渥的成长环境,于是对马继业,他选择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吃苦教育。他带着妻子和小儿子搬出别墅,住进破旧的筒子楼,从小给马继业灌输“家里很穷,只有考上清北才能翻身”的观念。马继业也不负爸爸的期望,终于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几乎从不越界。唯一一次“叛逆”,不过是趁着七天无理由退换,偷偷买了个平板玩——那几乎是他童年里仅存的、属于孩子的天真与贪玩。

   然而,如果你以为马成钢真的选择了“穷养”,那就太天真了。整栋筒子楼,其实是他为儿子搭建的巨型“楚门世界”。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邻居阿姨讨论吹风机暗藏物理知识,菜市场肉贩的算账实则是逻辑训练,王叔叔给马继业借书是助他拓展阅读视野,偶遇的外国人也是为了提升马继业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来。清晨他在保镖的隐形护送下上学,夜晚他在邻居的钢琴声中入眠,吃的家常饭菜是厨师用心搭配的营养餐,剁碎的海参是为了不让孩子发现。就连陪伴十几年的奶奶,都是重金聘请的教育专家……马继业在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中长大,身边每一个人都是演员,每一句对话都好像是精心设计的台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在这种精心设计的环境中熏陶培养,马继业不负众望,确实长成了父亲期待的模样:成绩优异,品行端正。可他真的快乐吗?他热爱体育,却被假医生宣判“不适合”,梦想直接扼杀在摇篮里;他本可自信成长,却因“贫穷”被同学嘲笑而自卑;他为了赚钱养成了捡瓶子的习惯,长大后看到瓶子就PTSD发作。更让他痛苦的是,从小生活在镜头下,一举一动都被监视,一旦有所偏差就会有人出来及时矫正。当他终于发现了这股神秘力量是什么的时候,他选择在高考时提前翻出围墙,用一场“贼喊捉贼”的戏,反向嘲讽这场被操控的人生。

   马成钢在得知一切被儿子识破后,起初还是开心地展示自己的雄厚家产,以为儿子会像中彩票一样欣喜若狂。可马继业不是,他只觉得虚伪和荒唐:众人都在演戏,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真的?于是,他头也不回地走了,说要去一个真实的世界。

   影片中最扎心的一句台词,是马成钢对着儿子的背影喊道:“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啊!”是啊,为了这份接班人培养计划,春兰的名牌包包在吃灰,华丽的衣裳被打入冷宫,做好的美甲立马又要被卸掉,马成刚终日穿个烂底鞋,头发白了也不染,油头满面,穷苦寒酸。明明可以用自己前半生努力打拼的成果风光体面地活着,却为了这份接班人计划,小心翼翼“潜伏”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谁又真正活成了自己呢?

   那这一切又是谁的错?是哥哥的不争气?是二胎不该带来的新一轮期望?是父亲的望子成龙?是母亲的夫唱妇随?还是整个社会对“吃苦教育”的扭曲理解与过度内卷?

   影片的结尾,马成钢眼里废了的大儿子爬上雪山之巅,高喊着,“我不需要谁瞧得起我了!”这个曾经高考98分,徒跟走都分不清的憨憨,谁又能说他不优秀呢?而马继业考出705分却选择体育,谁又能说他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就是错的?镜头一转,马成钢对春兰说:“再生一个。”荒诞至极,却也留给观众无尽的反思。

  《抓娃娃》这部喜剧,笑点密集,艺术手法夸张,可它与现实中诸多场景联系起来又是如此的相似。马成刚何尝不是千万父母的缩影?他们以爱为名,为孩子铺路,却也无形中筑起了高墙。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控制。真正的教育或许不是精心设计,而是走出剧情,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大人活成大人。每个人都真实地在阳光下活着,哪怕这是一段不够完美的人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320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