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7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02 11:03阅读: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几年前,看过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前阵子有拍成电视剧,无暇追剧。电影版上映后,抱着尊重原著的态度,一个人趁着暑假的清静,独往电影院品鉴。
    可以说,基本情节和主旨都是遵循原著的,尤其是里面的金句,特摘录如下:
但无论如何,有了宅子,就有了根本。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这一句张九龄的诗句有点拗口,所以没有搬上荧幕)
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电影故事的开头,男主人公李善德是一个“妻管严”的“房奴”。在这一部分,杨幂的戏份有点多了,有异于小说,小说里只交代了李善德买房时考虑到妻子洗衣服的需求,宁愿自己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长一点也没关系。
      饰演杜甫的角色戏份也是有点多,因为删减了小说中的韩洄一角色,所以杜甫身上就兼顾了二人戏份。这就有点不合史实了,杜甫刚入京城,还没安排正职,照理说是不懂庶务之繁杂,奈何却能点出官场中那些潜规则呢?
     再者,原小说里还有“冯元一”的角色,冯元一即高力士,电影删减这一角色,将情节变成杨国忠与鱼朝恩的权力对峙,私以为有点违背逻辑。由刘德华饰演的杨国忠,被称为该影片的亮点。他指着招福寺墙上画的大鱼,也是有讽刺意味,鱼不能太大,寓意着鱼朝恩的势力不能遮挡他杨国忠的光芒了。
     以上三点改编,我觉得应该是考虑到演员光环,作了增减变化,以致偏离现实。
     不得不说,电影比原著浪漫。
     浪漫1:木棉花的意象。李善德妻子嘱咐他去岭南带回木棉花酿酒,李善德在画格子图时永远钉着一朵木棉花作为目的地,最后一人一骑带回长安城,背后也是装满木棉花。这是红火火的浪漫。而原著,虽也有出现作为岭南特产的甘蔗等物出现,但纯粹是风物志,让读者了解南方,没有更深一层的文化意味。
     浪漫2:胡商苏谅的身份。原著中的苏谅是个老头,发现李善德背信弃义后,狠心离开,甚至把至为关键的双层瓮都带走了,此后再无 与其相关情节铺开。而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感动,让观众再次相信人间温情在,苏谅是个年轻人,常年被兄长压过头,看不起,不胜经商。所以,他想证明自己,屡次出资帮助李善德,最后还在李善德穷途末路需要冰船的关键时刻出现,施以援手。苏谅去了波斯,最终经商成功。
    浪漫3:林邑奴的死。关于遇见林邑奴,电影作了压缩处理,一步到位。林邑奴既要报忠,又要报恩,所以他选择先去通风报信,后以死相护。电影中,林邑奴是在快抵达长安时才遇害而死,可说利用到尽。在悬崖边拼死一搏,死得悲壮,也将主人公此时的心情衬托得很完美,临门一脚,内心挣扎,果断取舍。
    浪漫4:荔枝被呈上的镜头。电影海报那一幕,几颗荔枝被冰镇着,一群奴仆围观,像观看天外来物一般。然而,“妃子笑”只呈现了杨贵妃的嘴巴,没有全露脸,荔枝到底吃进去没有,我们不知道。抛开人物不论,镜头更多给到了其他水果,全都是全国其他地区搜刮而来,也就是说荔枝只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手法,几颗荔枝的运送尚且如此劳民伤财,可想而知,其他诸如葡萄等鲜作物,又是如何送到皇帝面前呢?而原著小说中,全国寿辰贺礼被比下去,表现力就没那么强烈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251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